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589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包括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通过将同轨布置的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朝向外侧,同时,靠近系统来煤方向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采用交叉尾车,另一个采用全功能尾车;实现了煤场全区域范围内均可实现堆料和取料,不再出现堆取料的盲区,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设备的作用。

A tail-to-tail arrangement system for double bucket wheel machine in strip coal yar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ail-to-tail arrangement system of a strip coal yard double bucket wheel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elt conveyor of the first coal unloading system, a belt conveyor of the second coal unloading system, a first cantilever bucket wheel stacker and reclaimer, a second cantilever bucket wheel stacker and reclaimer, a belt conveyor of the first coal yard, a belt conveyor of the second coal yard, a belt conveyor of the first coal unloading system and a belt conveyor of the second coal uploading system. Machine, belt conveyor of the third coal feeding system and belt conveyor of the fourth coal feeding system. By arranging the tail cars of two cantilever bucket wheel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locomotives on the same rail, the cantilever is facing outw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tail cars of cantilever bucket wheel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locomotives close to the direction of coal coming from the system adopt cross tail cars, and the other adopts full-function tail cars. It realizes that the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can be realized in the whole area of the coal yard, and the blind areas of stacking and reclaiming can not be seen again, thus reducing the Workload, reduce operating costs, maximize the role of cantilever bucket wheel stacker and reclaimer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或煤炭的输送和储存领域,涉及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采用斗轮机条形煤场,具有技术成熟可靠、煤场布置简单、投资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采用斗轮机条形煤场,且煤场需要同轨布置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时,为了简化斗轮堆取料机尾车的布置形式,一般的布置方法为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同向布置。工程实例中,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同向布置时,由于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悬臂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10°且尾车的长度较长(受制于带式输送机的爬升角度),经常造成靠近来煤方向的一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范围内的煤场场地无法堆煤,也无法取煤,只能靠推煤机和装载机的辅助作业,才能实现该区域煤场的有效利用,增大了运行过程中的工作量,也提升了成本,没有充分发挥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设备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布置方法来替代常规的布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包括折返式布置的条形煤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以及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或分别连接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依次连接2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本专利技术另一方案为: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包括通过式布置的条形煤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在连接2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后,均连接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本专利技术另一方案为: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当工作状态为堆料工况时,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以及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通过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堆料;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中靠近系统来煤方向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尾车形式为交叉式尾车,另一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尾车形式为全功能尾车。本专利技术另一方案为: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当工作状态为取料工况时,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以及若干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的输出端均连接若干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经若干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后对外输出;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中靠近系统来煤方向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尾车形式为交叉式尾车,另一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尾车形式为全功能尾车。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共有4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同轨布置的两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朝向外侧,同时靠近系统来煤方向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采用交叉尾车,具备煤流通过功能;远离系统来煤方向的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采用全功能尾车。解决了由于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悬臂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10°且尾车的长度较长(受制于带式输送机的爬升角度),造成的靠近来煤方向的一台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尾车范围内的煤场场地无法堆煤,也无法取煤,只能靠推煤机和装载机辅助作业的问题,也解决了运行过程中辅助工作量的增加和成本的提升的问题。实现了煤场全区域范围内均可实现堆料和取料,不再出现堆取料的盲区,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设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交叉式尾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功能尾车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3-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5-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6-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7-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9-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0-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1-煤场;12-转运站;13-主尾车;14-副尾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包括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折返式布置的条形煤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以及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或分别连接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依次连接2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折返式布置的条形煤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以及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或分别连接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依次连接2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第一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7)和第二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8);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2.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式布置的条形煤场、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9)和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0);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和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的输入端连接卸煤系统来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在连接2个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后,均连接第三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9)和第四上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0);第一煤场带式输送机(5)和第二煤场带式输送机(6)双向运行;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和第二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4)同轨且尾车对尾车布置,悬臂均朝向外侧。3.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工作状态为堆料工况时,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1)、第二卸煤系统带式输送机(2)、第一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3)、第二悬臂式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田胡军周曼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