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以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442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设备包括可挠层、显示元件、覆盖层以及黏着件。可挠层包括非弯曲部分以及弯曲部分,且弯曲部分与非弯曲部分相邻。显示元件设置于可挠层上,覆盖层设置于显示元件上,而黏着件设置于可挠层的非弯曲部分与覆盖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以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以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挠层的显示设备以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重量轻与体积小等优点,平面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电视、监视器、平板计算机以及桌面计算机中。然而,在传统的平面显示面板中,导线与驱动电路必须设置于非显示的周围区中,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无法提升,且亦因此无法实现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及其制作方法。在此显示设备中,显示元件设置于可挠层与覆盖层之间,且黏着件设置于覆盖层以及可挠层的非弯曲部分之间。可挠层的弯曲部分与非弯曲部分相邻,且可挠层的弯曲部分可用以减小显示设备的边框面积,进而可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可挠层、显示元件、覆盖层以及黏着件。可挠层包括非弯曲部分以及弯曲部分,且弯曲部分与非弯曲部分相邻。显示元件设置于可挠层上,覆盖层设置于显示元件上,而黏着件设置于可挠层的非弯曲部分与覆盖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于支撑层上设置可挠层,可挠层包括非弯曲部分以及弯曲部分,且弯曲部分与非弯曲部分相邻。利用黏着件将可挠层与覆盖层结合,而黏着件位于可挠层的非弯曲部分与覆盖层之间。进行切割制程,用以将位于可挠层的弯曲部分下方的一部分的支撑层移除,且支撑层的另一部分保留在可挠层的非弯曲部分的下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其中图3绘示了图2之后的状况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3的上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9与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其中图10绘示了图9之后的状况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于弯折显示设备的可挠层的步骤之前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支撑层;11-可挠层;11A-非弯曲部分;11B-弯曲部分;11C-结合部;19-黏着件;21-第一电路层;22-第二电路层;22A-第二电路元件;30-覆盖层;31-彩色滤光元件;40-显示元件;50-背光模块;51-光源;60-触摸感应元件;60A-第一触摸电极;60B-第二触摸电极;61-第二电路板;62-可挠膜;63-第三电路层;80-黏着层;90-第一电路元件;91-第一电路板;92-第三电路元件;101-115-显示设备;BL1-第一弯折线;BL2-第二弯折线;BL3-第三弯折线;CL1-第一切割线;CL2-第二切割线;CP-切割制程;CP1-第一切割步骤;CP2-第二切割步骤;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S3-第三表面;S4-第四表面;S5-第五表面;S6-第六表面;TK1-第一厚度;TK2-第二厚度;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后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成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说明书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应当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与另一元件或层"连接"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与另一元件或层连接,或者还可以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上或者"直接"与另一元件或层连接时,不存在插入元件。应当理解,下文列举多个实施例分别说明不同的技术特征,但此些技术特征可在彼此未互相冲突的状况下以不同方式混合使用或彼此结合。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显示设备101。显示设备101包括一可挠层11、一显示元件40、一覆盖层30以及一黏着件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挠层11可包括塑料层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层或其他适合的可挠材料。可挠层11包括一非弯曲部分11A以及一弯曲部分11B,且弯曲部分11B与非弯曲部分11A相邻。显示元件40设置于可挠层11上,覆盖层30设置于显示元件40上,而黏着件19设置于可挠层11的非弯曲部分11A与覆盖层3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40设置于可挠层11的非弯曲部分11A上,且黏着件19可围绕显示元件40,但并不以此为限。黏着件19可用以将可挠层11与覆盖层30结合,且黏着件19可包括框胶(sealant)、光学胶(opticalclearadhesive)、封装材料或其他适合的黏着材料。覆盖层30可包括一透明层,例如一玻璃层或其他适合的透明材料。显示元件40可包括一液晶显示层、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一发光二极管(LED)、一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ED)、一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一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一电湿润元件、一电泳元件或其他适合种类的显示元件。应当理解,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为300微米(μm)至10毫米(mm)之间,迷你发光二极管为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而微发光二极管为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1可还包括一支撑层10设置于可挠层11的一侧,且可挠层11的该侧与可挠层11上设置有显示元件40的另一侧相反。支撑层10可包括相对坚硬的层,例如一玻璃层、一石英层、一蓝宝石层、一单晶硅层、一不锈钢层或其他种类的坚硬层。更进一步说明,支撑层10具有一第一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可挠层11具有一第二杨氏模量,且第一杨氏模量与第二杨氏模量相比的比值介于10至15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支撑层10的杨氏模量高于可挠层11的杨氏模量。可挠层11可包括一第一表面S1以及与第一表面S1相反的第二表面S2,且支撑层10可包括一第三表面S3以及与第三表面S3于支撑层1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三方向D3)上相反的一第四表面S4。第三表面S3与第二表面S2相邻,且显示元件40可设置于可挠层11的第一表面S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挠层11的非弯曲部分11A可设置于支撑层10的第三表面S3上,且可挠层11的弯曲部分11B未直接设置于支撑层10的第三表面S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10可具有一第一厚度TK1,可挠层11可具有一第二厚度T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挠层,包括一非弯曲部分以及一弯曲部分,且该弯曲部分与该非弯曲部分相邻;一显示元件,设置于该可挠层上;一覆盖层,设置于该显示元件上;以及一黏着件,设置于该可挠层的该非弯曲部分与该覆盖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9 US 62/534,232;2018.01.05 US 15/862,652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挠层,包括一非弯曲部分以及一弯曲部分,且该弯曲部分与该非弯曲部分相邻;一显示元件,设置于该可挠层上;一覆盖层,设置于该显示元件上;以及一黏着件,设置于该可挠层的该非弯曲部分与该覆盖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层,设置于该可挠层的一侧,且该可挠层的该侧与该可挠层上设置有该显示元件的另一侧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一第二表面,该支撑层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与该第三表面相反的一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邻,该第二表面在该弯曲部分具有一第一粗糙度,该第四表面具有一第二粗糙度,且该第一粗糙度大于该第二粗糙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弯曲部分包括一结合部设置于该支撑层的一侧,且该支撑层的该侧与该支撑层上设置有该可挠层的该非弯曲部分的另一侧相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行建杨秋莲李冠锋吴湲琳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