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黄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22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注黄油机构,包括气缸板、设于气缸板上的气缸、连接气缸的导向板和设于导向板上的至少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气缸驱动导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并带动出油机构和电机沿着竖直方向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保证了每次出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同时对两个珠盘加注黄油,节省了机台空间和制造成本。

Butter inje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tter inject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plate, a cylinder on the cylinder plate, a guide plate connecting the cylinder and at least two independent oil delivery mechanisms on the guide plate; the cylinder drives the guide plate to displac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drives the oil delivery mechanism and the motor to displac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above structure, guarantees the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of each oil output, can simultaneously add butter to two bead trays, and saves the machine space and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黄油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油设备
,具体涉及注黄油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机械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润滑油脂的使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的依靠手臂提供压力的黄油枪早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注黄油机构,是专业用于把黄油注入润滑工位的一种增加压力的机器。市场上现有的注黄油机构普遍采用单头出油式,比较占用机台的空间,由于大部分产品都需要双珠盘,为了满足需求需要安装多一台单头出油的注黄油机构,导致生产制造成本也相对高一点。且市面上的出油方式多为盘式针孔出油,此结构只能针对单一产品,兼容性不强,盘式针孔出油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出油后有拉丝现象,连续生产时需要定时清理,对生产的流畅性造成影响,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注黄油机构,解决了现有注黄油机构单头出油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出油后有拉丝现象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注黄油机构,包括气缸板、设于气缸板上的气缸、连接气缸的导向板和设于导向板上的至少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气缸驱动导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并带动出油机构和电机沿着竖直方向位移。进一步,所述出油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定量阀架、设于定量阀架上的定量阀和连接定量阀的出油嘴。进一步,所述定量阀的顶端设有快接接头。进一步,所述出油嘴设有用于调节旋转圆周半径的鹅蛋槽结构。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电机;所述出油机构还包括旋转接头和第一同步轮,所述出油嘴的顶部通过第一同步轮和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定量阀。进一步,还包括同步带和第二同步轮,所述出油机构的数量为2个;第二同步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同步带连接第二同步轮和2个第一同步轮。进一步,所述气缸的汽缸杆通过浮动接头连接所述导向板。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气缸板上的导向轴、设于所述导向板上且与导向轴配合的直线轴承和定轴板,导向轴穿过直线轴承连接定轴板,实现为导向板导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至少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实现双头出油方式,每个出油嘴分别配一个定量阀进行油量的控制,保证了每次出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同时对两个珠盘加注黄油,节省了机台空间和制造成本。出油嘴利用鹅蛋槽结构调节旋转圆周半径,采用可调式结构可以兼容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要求。本技术利用电机带动第二同步轮和第一同步轮同时旋转,出油嘴与第一同步轮连接实现一起转动,采用出油机构与黄油油筒分离式设计,采用旋转式出油的方式,涂抹均匀整洁,利用旋转力将拉丝甩断,解决了拉丝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注黄油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示意图;图4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2的仰视示意图。图中,气缸板1;气缸2;导向板3;出油机构4;定量阀架41;定量阀42;出油嘴43;快接接头44;旋转接头45;第一同步轮46;电机5;同步带6;第二同步轮7;浮动接头8;导向轴9;直线轴承10;定轴板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实施例所示注黄油机构,包括气缸板1、设于气缸板1上的气缸2、连接气缸2的导向板3、设于导向板3上的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4和设于导向板3上的电机5。气缸2驱动导向板3在竖直方向Z向上位移,并带动出油机构4和电机5沿着Z向位移。出油机构4包括设于导向板3上的定量阀架41、设于定量阀架41上的定量阀42、连接定量阀42的出油嘴43。定量阀42的顶端设有快接接头44,用于连接黄油油筒(未示出)等。本实施例采用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4实现双头出油方式,将2个出油口做成一体,分两个出油嘴43进行出油,2个出油嘴43分别配一个定量阀42进行油量的控制,保证了每次出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同时对两个珠盘加注黄油,节省了机台空间和制造成本。出油嘴43利用鹅蛋槽结构调节旋转圆周半径,采用可调式结构可以兼容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要求。出油机构4还包括旋转接头45和第一同步轮46,出油嘴43的顶部通过第一同步轮46和旋转接头45连接定量阀42。本实施例还包括同步带6和第二同步轮7,第二同步轮7套设于电机5的电机轴上,同步带6连接第二同步轮7和2个第一同步轮46。电机5驱动第二同步轮7旋转,并通过同步带6和第一同步轮46带动出油嘴43旋转。本实施例利用电机5带动第二同步轮7和2个第一同步轮46同时旋转,出油嘴43与第一同步轮46连接实现一起转动,本实施例采用出油机构4与黄油油筒分离式设计,采用旋转式出油的方式,涂抹均匀整洁,利用旋转力将拉丝甩断,解决了拉丝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气缸2的汽缸杆通过浮动接头8连接导向板3,来消除误差,使设备运行平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气缸板1上的导向轴9、设于导向板3上且与导向轴9配合的直线轴承10和定轴板11,导向轴9穿过直线轴承10连接定轴板11,实现为导向板3导向。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黄油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气缸板、设于气缸板上的气缸、连接气缸的导向板和设于导向板上的至少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气缸驱动导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并带动出油机构和电机沿着竖直方向位移;所述气缸的汽缸杆通过浮动接头连接所述导向板;所述出油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定量阀架、设于定量阀架上的定量阀和连接定量阀的出油嘴;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电机;所述出油机构还包括旋转接头和第一同步轮,所述出油嘴的顶部通过第一同步轮和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定量阀。

【技术特征摘要】
1.注黄油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气缸板、设于气缸板上的气缸、连接气缸的导向板和设于导向板上的至少2个相互独立的出油机构;气缸驱动导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并带动出油机构和电机沿着竖直方向位移;所述气缸的汽缸杆通过浮动接头连接所述导向板;所述出油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定量阀架、设于定量阀架上的定量阀和连接定量阀的出油嘴;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板上的电机;所述出油机构还包括旋转接头和第一同步轮,所述出油嘴的顶部通过第一同步轮和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定量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注黄油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共瀛智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