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75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撬动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撬棍,包括棍体以及连接于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起重托包括楔形的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插入部和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承接部呈平板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棍体前端面和楔形的插入部之间设置平板状的承接部,当插入部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上转由承接部进行承接,承接部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还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上。

A crowbar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ying tools, and provides a prying rod, including a stick body and a lifting bracket connected to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stick body. The lifting bracket comprises a wedge-shaped insertion part and a bearing part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sertion part and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stick body, and the bearing part is flat. The utility model sets a flat-plate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stick body and the wedge-shaped inserting part. When the inserting part is inserted below the bottom of the object to be moved and the object to be moved is pried up, the bottom of the object to be moved can be mov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o be carried on by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object to be moved is large, and the pressure is small, so that the moving object can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treated.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crushed, even if the shaking occurs during the prizing process and causes the rotation between the crowbar and the object to be moved, it will not scratch the bottom of the object to be moved.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suspend the moving process, the object to be moved can be temporarily and smoothly placed on the underpinn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撬棍
本技术属于撬动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物体挪移用的撬棍。
技术介绍
挪移物体常用的工具包括地牛和撬棍,撬棍用于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部下方,利用杠杆原理将待挪移物体撬起,然后放置于地牛上再进行移动。目前所使用的撬棍前端通常包括一个扁平状的插入部以容易插入物体的底面下方,物体被撬起后仅有该插入部的尖端支撑着物体的底部,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底面较软或易变形的物体而言,容易造成损坏;并且,现有的撬棍的棍体呈弯折状,仅以弯折区域的外侧接触地面作为支点,支点面积小,容易发生晃动,进一步由于插入尖端用于支撑物体的底面的面积小,发生晃动的情况下还容易造成插入尖端在底面上滑动,进一步对物体底面造成刮伤或损坏。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既容易撬起物体又不会对物体的底面造成损坏的撬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撬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撬棍的尖端容易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撬棍,包括棍体、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以及连接于棍体外侧面的支撑体,所述起重托包括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插入部呈楔形状。所述承接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插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下表面。所述起重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与所述承接部之间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三下表面、与所述承接部的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连接的后表面;所述抵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承接部的高度。所述抵挡部的后表面与所述第三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抵挡部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抵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第三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沿所述棍体的外表面平行延伸。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棍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起重托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棍体的另一侧。所述棍体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后端面的加长体;所述加长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棍体的第二段。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为空心圆柱管,一连接体分别插入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内以实现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的连接。所述棍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加长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通孔的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以及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内分别插入一连接销。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棍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加长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沿所述连接体的直径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棍体前端面和楔形的插入部之间设置了平板状的承接部,当插入部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上转由承接部进行承接,承接部呈平板状,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以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并且由于承接部呈平板状,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整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棍体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起重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撬棍的俯视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撬棍400,棍体4,第一段41,第二段42,前端面43,第一通孔44,起重托5,插入部51,第二上表面511,第二下表面512,承接部52,第一上表面521,第一下表面522,抵挡部53,第三下表面531,前表面532,后表面533,第三上表面534,支撑体61,加强板62,加长体7,第一部71,第二部72,第二通孔73,连接体8,第三通孔81,第四通孔82,连接销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撬棍400,包括棍体4、连接于棍体4的前端面43的起重托5以及连接于棍体4外侧面的支撑体61,起重托5包括插入部51以及连接于插入部51和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的承接部52,承接部52呈平板状,插入部51呈楔形,使用时,支撑体61接触地面用作支点,楔形的插入部51用于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抬起,随着插入部51向待挪移物体底面的伸入和待挪移物体的抬起,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逐渐移动至承接部52上并与承接部52接触。本技术提供的撬棍40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由于在棍体4前端面43和楔形的插入部51之间设置了平板状的承接部52,当插入部51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52上转由承接部52进行承接,承接部52呈平板状,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以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400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并且由于承接部52呈平板状,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52上。具体地,请参阅图4,平板状的承接部5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521和第一下表面522,楔形的插入部51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511和第二下表面512,在本实施例中,承接部52的第一下表面522与楔形的插入部51的第二下表面512平行地连接,形成为起重托5的底面,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与插入部51的第二上表面511连接。当需要将插入部51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时,可以使该起重托5的底面贴合地面的形式来推动整个撬棍400,楔形的插入部51的第二上表面511将待挪移物体逐渐抬升,待挪移物体的底面沿着第二上表面511滑动至第一上表面521,进而被承载在整个承接部52上。棍体4的前端面43与插入部51之间还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撬棍,其特征在于,包括棍体、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以及连接于棍体外侧面的支撑体,所述起重托包括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插入部呈楔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撬棍,其特征在于,包括棍体、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以及连接于棍体外侧面的支撑体,所述起重托包括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插入部呈楔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插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与所述承接部之间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三下表面、与所述承接部的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连接的后表面;所述抵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承接部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第三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沿所述棍体的外表面平行延伸。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焊接连接或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明靳辉双秦兵洋赵文强魏来金崔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