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8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囊袋内注入浆液,避免了浆液的流失,且快速鼓起的注浆囊袋能够填充缝隙,与主隧道上的粗糙表面完美的契合,达到阻断缝隙的目的。解决了浆液流失及堵漏效率不高的问题,且特别适用于间隙较大的工况,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涌入的风险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指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既有主线隧道上采用全机械法(顶管法)施做支线隧道时,顶管机切削主线管片时造成的切口为非光滑平整的面,且开洞的大小与管节外包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些空隙会导致最终支线隧道拼装完成后,施做最终接头时止水的处理变得复杂。常规做法采用的是通过管节预埋的注浆管向接缝处进行注浆堵漏,并焊接止水钢板阻断渗流通道,即利用止水钢板和注浆来封堵支线隧道和主线隧道管片间的缝隙,直至完成最终接头的施工。这样的做法存在如下缺陷:注浆浆液分散进入土体,流失率较大,堵漏的效率不高;对于较大的间隙,还存在一定的水土涌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封堵做法存在的浆液流失率较大、堵漏效率不高且对于较大间隙的工况存在水土涌入的风险等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本专利技术利用注浆囊袋和注浆管连接形成一种封堵结构,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囊袋内注入浆液,避免了浆液的流失,且快速鼓起的注浆囊袋能够填充缝隙,与主隧道上的粗糙表面完美的契合,达到阻断缝隙的目的。解决了浆液流失及堵漏效率不高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的封堵结特别适用于间隙较大的工况,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涌入的风险发生。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的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浆囊袋通过粘结胶粘接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的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注浆囊袋的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注浆囊袋有部分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粘结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粘接固定。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的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浆囊袋呈圆环状,且其弧度适配于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的弧度。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的封堵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浆管上套设固定有一止水环,所述止水环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顶管法施工两主隧道间的联络通道时,提供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结构的洞口处管节,并将所述洞口处管节拼装到位;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而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以及施工所述洞口处管节与对应的主隧道间的连接接头,从而完成联络通道的施工。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注浆囊袋与对应的洞口处管节连接时,于所述注浆囊袋上涂覆粘结胶,并通过所述粘结胶将所述注浆囊袋粘接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注浆囊袋与对应的洞口处管节连接时,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注浆囊袋的位置处开设一环形凹槽;将所述注浆囊袋部分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粘结胶与所述环形凹槽粘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浆囊袋呈圆环状,且其弧度适配于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的弧度。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埋设所述注浆管时,于所述注浆管上套设固定有一止水环,并将所述止水环同所述注浆管一起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设于洞口处管节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联络通道的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即洞口处管节),作用为将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处与主隧道管片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注浆囊袋为具有弹性的空瘪袋子,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通过向注浆囊袋内注入浆液而使得注浆囊袋鼓起,填充缝隙,且防止了浆液流失,解决了现有的做法存在的浆液流失率大、堵漏效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注浆囊袋对于主隧道和联络通道之间间隙较大的情况尤为适用,能够与主隧道上的粗糙表面完全契合,达到封堵缝隙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设于洞口处管节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的封堵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20包括注浆囊袋21和注浆管22,其中的洞口处管节为联络通道的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联络通道为连接两个相邻的主隧道之间的通道,联络通道的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与对应的主隧道的管节相对接,而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与对应的主隧道的管节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在连接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时,需将该间隙封堵,避免管节外部的水土涌入到隧道内部。本专利技术的封堵结构20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上,并将首部管节和末部管节与对应的主隧道的管节间的缝隙封堵。注浆囊袋21套设于洞口处管节11上,该注浆囊袋21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注浆囊袋21具有弹性;注浆管22与注浆囊袋21连接并埋设于洞口处管节11内,通过注浆管22向注浆囊袋21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注浆囊袋21向洞口处管节11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洞口处管节11与主隧道间的缝隙。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囊袋内注入浆液,所注入的浆液全部进入囊袋内,避免了浆液的流失,且快速鼓起的注浆囊袋能够填充缝隙,与主隧道上的粗糙表面完美的契合,达到阻断缝隙的目的。解决了浆液流失及堵漏效率不高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的封堵结特别适用于间隙较大的工况,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涌入的风险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注浆囊袋21套设在洞口处管节11的外表面,并通过粘结胶粘接于洞口处管节11的外表面111。通过粘结胶将注浆囊袋21固定在洞口处管节11上,使得向注浆囊袋21内注浆后,该注浆囊袋21的一侧与洞口处管节11通过粘结胶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内部的注浆而紧贴于主隧道上被顶管机切削形成的粗糙表面,从而封堵了主隧道和洞口处管节11间的缝隙。较佳地,将注浆囊袋21设于洞口处管节11上并与主隧道上进出洞口处的管片相对应,使得注浆囊袋21被撑起后能够紧紧地顶在主隧道的管片上,从而注有浆液的注浆囊袋21夹设在了洞口处管节11和主隧道的管片之间,而将洞口处管节11和主隧道的管片之间的缝隙封堵。注浆囊袋21设于洞口处管节11上对应主隧道切口的位置,即注浆囊袋21的设置位置与主隧道的管片上形成的洞口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洞口处管节11的外表面111对应注浆囊袋21的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113,该环形凹槽113沿着洞口处管节1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囊袋通过粘结胶粘接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注浆囊袋的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注浆囊袋有部分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粘结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粘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囊袋呈圆环状,且其弧度适配于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的弧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上套设固定有一止水环,所述止水环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6.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顶管法施工两主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黄德中宿文德赵玉同张衍万敏陈培新熊胜朱卫杰翟一欣朱雁飞吴惠明邱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