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放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80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用于向移动终端充电,包括充放电管理模块、MCU模块、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用于控制USB充电模块输入电流强弱的ID识别协议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MCU模块分别与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充放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USB充电模块通过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与MCU模块电连接,通过该ID识别协议模块可以有效控制USB充电模块的电流输入,进而确保无线充电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电路结构简单却实用,而且不会造成移动电源的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放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常用的移动终端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智能手机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移动电源作为最合适的电量供给装备,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社会拥有两部手机人士逐渐增多,只能为一部手机进行充电的模式逐步无法满足当今用户的实际需求,充电中接打电话,办公上网,休闲娱乐又会有安全隐患,无线充电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专利进行了一些改进,如申请号为201220092032.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包括电池、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及放电电路,这样不仅可以选择有线的方式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又可以选择无线的方式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然而这两者充电方式并不能同时进行,或者需要同时进行充电,除非增大移动电源内部放电电路的电流负载能力,因此会增加移动电源的制造成本,而且很难控制两种充电方式同时进行或者单独进行的电流分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其内部设置有ID识别协议模块,通过该ID识别协议模块可以有效控制USB充电模块的电流输入,进而确保无线充电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电路结构简单却实用,而且不会造成移动电源的制造成本增加。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用于向移动终端充电,包括充放电管理模块、MCU模块、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用于控制USB充电模块输入电流强弱的ID识别协议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MCU模块分别与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充放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USB充电模块通过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与MCU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设有三级管Q1、三级管Q2、电阻R3及电阻R4,所述三级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级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USB充电模块的第二引脚与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USB充电模块的第三引脚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CU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三级管Q1的基极及三级管Q2的基极并控制所述三级管Q1及三级管Q2的导通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采用芯片IP5306,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八引脚与ID识别协议模块、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MCU模块采用芯片FT61F023,所述MCU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MCU模块的第九引脚与三级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MCU模块的第十五引脚与三级管Q2的基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MCU模块的第十三引脚与放电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充放电管理模块的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MCU模块上还设有开关SW及电阻R2,所述MCU模块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电阻R2与开关SW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W的另外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与MCU模块的第十四引脚电连接的无线控制电路及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通过无线控制电路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灯源,所述第一发光灯源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二发光灯源驱动电路,该第二发光灯源驱动电路两输入端分别与MCU模块的第十引脚及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上述的放电电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电源中,由于放电电路内置有ID识别协议模块,当充放电管理模块接入2.4A的电流时,当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同时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或无线充电模块单独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MCU模块通过ID识别协议模块控制USB充电模块的输入电流为1A,此时,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的电流为1.4A,这样便可以确保无线充电模块的充电效率;当只有USB充电模块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MCU模块通过ID识别协议模块控制USB充电模块的输入电流为2.1A,从而确保了USB充电模块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放电电路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MCU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ID识别协议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USB充电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无线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发光灯源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如图1-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用于向移动终端充电,包括充放电管理模块10、MCU模块20、USB充电模块30、无线充电模块40及ID识别协议模块50,充放电管理模块10与移动电源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其中,USB充电模块30及无线充电模块40的输入端均与充放电管理模块10的输出端电连接,ID识别协议模块50用于控制充放电管理模块10向USB充电模块30或无线充电模块40输入电流的强弱,尤其当USB充电模块30及无线充电模块40同时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ID识别协议模块50限制了USB充电模块30的输入电流,使得移动电源中有足够的电流供给无线充电模块40工作,从而确保了无线充电模块40的充电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充放电管理模块10及无线充电模块40均与MCU模块20电连接,USB充电模块通过ID识别协议模块与MCU模块电连接,当放电电路工作时,MCU模块20向充放电管理模块10发出信号,充放电管理模块10根据信号工作,并向USB充电模块30和无线充电模块40输出电压,同时MCU模块对无线充电模块40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向充放电管理模块10发出电流调整信号,使得USB充电模块30获得相应的电流,此时无线充电模块40通过的电流即为总的电流减去USB充电模块30工作的电流,以此确保USB充电模块30正常工作,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移动电源增加无线充电模块40需要更换更大负载的电子元器件的问题,或优选为无线充电模块40工作或USB充电模块30工作的问题。请查阅图1-2,充放电管理模块采用芯片IP5306,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输出过流、过压及短路保护的功能,而且也可以减少放电电路外围器件的电子元器件,有效减小整体方案的尺寸,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芯片IP5306的外部设有六个引脚,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一引脚IN1对移动电源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便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用于向移动终端充电,包括充放电管理模块、MCU模块、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MCU模块分别与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充放电管理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D识别协议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通过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与MCU模块电连接,所述MCU模块对无线充电模块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依据检测结果来控制USB充电模块或无线充电模块输入电流的强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的放电电路,用于向移动终端充电,包括充放电管理模块、MCU模块、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模块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MCU模块分别与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及充放电管理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D识别协议模块,所述USB充电模块通过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与MCU模块电连接,所述MCU模块对无线充电模块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依据检测结果来控制USB充电模块或无线充电模块输入电流的强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D识别协议模块设有三级管Q1、三级管Q2、电阻R3及电阻R4,所述三级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级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充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USB充电模块的第二引脚与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USB充电模块的第三引脚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CU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三级管Q1的基极及三级管Q2的基极并控制所述三级管Q1及三级管Q2的导通或关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采用芯片IP5306,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的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与移动电源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管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贡献杨勇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