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75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该电源连接器包括:模块式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电源连接器对外输出电源的扩展需求,实现电源的模块化,减少电源体积,散热佳。方便拆卸、利于后期维护。而且能够解决电源浪费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电源与灯具匹配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源采用的固定于灯具的安装方式中,一般是多大的灯具功率就匹配多大的电源,即电源随整灯的功率的变化而匹配,这种匹配方式,电源普遍体积大、散热差、工艺繁琐、成本高,不利于生产加工、不利于与灯具的自由组合,极大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此外,现有技术的电源安装方式一般是用螺丝或者打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具上,一旦灯具损坏就要很费力的去拆卸电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损坏报废率非常高,不便于售后拆卸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拆卸、与灯具匹配灵活的电源连接器及电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模块式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其中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连接本体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设备为灯具、灯具连接件或者其他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连接本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扣合的下盖,以及封装于所述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的空腔内的PCBA。其中,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下盖为方形本体,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和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侧壁上,其中,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所述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另一端的端侧壁上。其中,所述上盖为板状,所述上盖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卡扣,所述卡扣与外部设备卡扣连接,且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PCBA电连接;所述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带有扣的卡扣片,所述卡扣片的内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卡扣片的侧面为横向的E型。其中,所述灯具连接件为多面体;所述灯具连接件的至少一面与所述连接本体可拆卸连接。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连接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能够将电源模块化与灯具实现完美的匹配,能实现体积小,散热佳。方便拆卸、利于后期维护。本技术中的连接技术能够解决电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电源与灯具匹配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连接件及接线端子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连接件及接线端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连接的连接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具体地,参照图1-图5,图1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连接件及接线端子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连接件及接线端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连接的连接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源连接器1,包括:模块式的连接本体11,所述连接本体11上设有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12,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13。其中,一个交流电源输入端12连接接线端子3。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12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的一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13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所述连接本体11一端设有两个孔,另一端设有一个孔。一端两个孔的,表示两个AC220V供电,其中,一个孔桥接下一个电源,一个孔供连接器自己使用。一端一个孔的,表示DC输出。由于电源连接器1具有多个交流电源输入端,由此,可以满足电源连接器1对外连接电源的扩展需求,实现电源的模块化,减少电源体积,散热佳。方便拆卸、利于后期维护。而且能够解决电源浪费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电源与灯具匹配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实现连接器的模块化,所述连接本体11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设备可以为灯具、灯具连接件2或者其他电源连接器1。由此通过可拆卸方式,方便连接器1与外部设备拆装,更换不同的外部设备。具体地,作为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本体11上设有若干卡扣14,所述连接本体11通过所述卡扣14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本体11包括上盖111、与所述上盖111扣合的下盖112,以及封装于所述上盖111和下盖112扣合形成的空腔内的PCBA113。所述卡扣14设置在所述上盖111的顶部,所述下盖112为方形体,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12及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13设置在所述下盖112的侧壁上。其中,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12设置在所述下盖112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所述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13设置在所述下盖112的另一端的端侧壁上。所述上盖111为板状,所述上盖1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卡扣14,所述卡扣14与外部设备卡扣连接,且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PCBA电连接;所述卡扣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带有扣的卡扣片,所述卡扣片的内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卡扣片的侧面为横向的E型。在连接时,连接器1可以通过直流电源输出端13连接灯具。此外,连接器1通过卡扣14连接外部的其他连接器或灯具连接件2,从而实现电源的模块化。相比现有技术,现有技术的电源采用的固定于灯具的安装方式,多大的灯具功率就匹配多大的电源,这种匹配方式极大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现有技术的电源普遍都是体积大、散热差、工艺繁琐、成本高。不利于生产加工、不利于与灯具的自由组合、不利于拆卸维护。而且,现有技术的电源安装方式一般是用螺丝或者打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具上,一旦灯具损坏就要很费力的去拆卸电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损坏报废率非常高,不便于售后维护。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电源采用固定线缆和固定座的安装方式,而且电源是采用的两端方式(输入和输出各一端),连接方式呆板,不利于灯具自由组合、不利于批量化、不利于自动化加工。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能够将电源模块化与灯具实现完美的匹配,能实现体积小,散热佳。方便拆卸、利于后期维护。本技术中的连接技术能够解决电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电源与灯具匹配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以连接器1连接灯具连接件2为例: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灯具连接件2为多面体结构;所述灯具连接件2的至少一面与所述连接本体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灯具连接件2为多面体结构,所述灯具连接件2的至少一面设有外卡扣。其中,所述灯具连接件2通过所述外卡扣与模块式的电源连接器1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具连接件2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灯具连接件2的每一面具有面壳22,所述面壳22采用可拆卸设置,由此可以实现灯具连接件2与其他设备的灵活匹配连接。而且面壳22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可以为带卡扣的面壳、带卡槽的面壳,或者为平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具连接件2的至少一所述面壳22上设置有外卡扣,所述灯具连接件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式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扣合的下盖,以及封装于所述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的空腔内的PCBA;所述上盖为板状,所述上盖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卡扣,所述卡扣与外部设备卡扣连接,且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PCBA电连接;所述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带有扣的卡扣片,所述卡扣片的内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卡扣片为E型结构;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下盖为方形本体,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和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侧壁上,其中,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壁上,所述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下盖的另一端的端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式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一个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两个交流电源输入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扣合的下盖,以及封装于所述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的空腔内的PCBA;所述上盖为板状,所述上盖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卡扣,所述卡扣与外部设备卡扣连接,且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PC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衡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粤港模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