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65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定位架、第一气缸柱、第二气缸柱、第一固定卡扣、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支架底部为T型方管,T型方管上第一主管与第一水平支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竖直支管;第二支架设置与第一支架形状对称,第二水平支管套接在第一水平支管外;所述第一竖直支管、第二竖直支管顶部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凹槽;所述第一气缸柱和所述第二气缸柱分别套接在第一竖直支管和第二竖直支管上;第一竖柱左侧壁设置有水平外延的第一水平柱,第一水平柱左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轮;第一气缸柱呈镜像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应不同轴距的后桥,使不同轮毂具有不同转速和多角度演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
本技术涉及汽车实训教学平台,尤其是一种具有适应不同轴距的后桥,使不同轮毂具有不同转速和多角度演示的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是汽车机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工作原理、检修流程和维护保养要求等都较为特殊。当前,在汽车服务全面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特点和检修维护要求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劳动与交通部门开展技术等级评定与考核也很难涉及到这些方面。目前,在教学环节中,汽车底盘和车身装置相对于固定不动,从而使得在学生观摩实践中,不能形象的讲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进行转角和距离调整,现在技术中的这种教学设备不能模拟出实车的底盘和车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教学的形象性、实况模拟性能较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方面对汽车电控助理转向系统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光靠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阶段上,和实车维修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汽车后桥是指汽车后面那根桥。前桥驱动的车辆,后桥就是随动桥,起到承载的作用。后桥中心的大鼓包是在后桥是驱动桥的情况下才有的,因为里面要放上减速齿轮以及差速机构,所以要有一个大鼓包,后桥是随动桥的一般都没有。后桥和前桥教学同样重要。市场上缺乏一种适用在后桥驱动教学演示不同轮毂旋转下后桥驱动的工作过程,能够精准演示各个角度,能够适应不同轴距的固定装置,便于学生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适应不同轴距的后桥,使不同轮毂具有不同转速和多角度演示的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定位架、第一气缸柱、第二气缸柱、第一固定卡扣、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支架底部为T型方管,T型方管上第一主管与第一水平支管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竖直支管;第二支架包括第二主管、第二水平支管、第二竖直支管,第二支架设置与第一支架形状相同,第二水平支管套接在第一水平支管外;所述第一竖直支管、第二竖直支管顶部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凹槽,凹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气缸柱和所述第二气缸柱分别套接在第一竖直支管和第二竖直支管上;所述第一气缸柱包括第一水平柱、第一动力轮、第一竖柱,第一竖柱套在第一竖直支管上,第一竖柱左侧壁设置有水平外延的第一水平柱,第一水平柱左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二气缸柱包括第二水平柱、第二动力轮、第二竖柱,第二气缸柱与第一气缸柱呈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主管顶部一端安装有定位架,定位架为L型支架,定位架另一端下方安装有红色定位器,红色定位器位于第一气缸柱正上方;所述第一水平支管和第二水平支管顶部分别设置有沿支管方向矩阵排列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上方安装有插销;所述第一动力轮和所述第二动力轮分别与后桥的两个轮毂接触,第一动力轮和第二动力轮分别按预设转速绕轴心转动,带动后桥的两个轮毂以相同线速度转动;所述第一竖直支管外侧安装有旋转定位轮,第一竖直支管和第一气缸柱内设置有连接旋转定位轮的转轴和第一固定卡扣的传动带;所述第二竖直支管顶部设置有水平仪,水平仪包括x轴水平显示器和y轴水平显示器;所述红色定位器射出通过第一气缸柱和第二气缸柱顶部中心连线的激光线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具有适应不同轴距的后桥,使不同轮毂具有不同转速和多角度演示的特点。通过调节第一水平支管套接入第二水平支管的深度,适应不同轴距的后桥;调节第一气缸柱、第二气缸柱高度,适应不同后桥轮毂尺寸,使轮毂按预设速度转转;调节支撑腿,配合水平仪,适应不同演示场地的地面平整度。旋转定位轮旋转后桥,搭配激光线束定位,便于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后桥驱动。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的C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参见图1-5,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定位架3、第一气缸柱4、第二气缸柱5、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支撑腿9;所述第一支架1底部为T型方管,T型方管上第一主管1001与第一水平支管1002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一主管1001两端下方安装有滚轮8和支撑腿9;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主管2001、第二水平支管2002、第二竖直支管2003,第二支架2设置与第一支架1形状相同,第二水平支管2002套接在第一水平支管1002外;所述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二竖直支管2003顶部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凹槽,凹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所述第一气缸柱4和所述第二气缸柱5分别套接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和第二竖直支管2003上;所述第一气缸柱4包括第一水平柱41、第一动力轮42、第一竖柱43,第一竖柱43套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上,第一竖柱43左侧壁设置有水平外延的第一水平柱41,第一水平柱41左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轮42;所述第二气缸柱5包括第二水平柱51、第二动力轮52、第二竖柱53,第二气缸柱5与第一气缸柱4呈镜像结构;所述第一主管1001顶部一端安装有定位架3,定位架3为L型支架,定位架3另一端下方安装有红色定位器31,红色定位器31位于第一气缸柱4正上方;所述第一水平支管1002和第二水平支管2002顶部分别设置有沿支管方向矩阵排列的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21;第二定位孔21上方安装有插销23;插销23拔出后,调整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间距,并使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21对应,插入插销23后固定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位置;所述第一动力轮42和所述第二动力轮52分别与后桥10的两个轮毂接触,第一动力轮42和第二动力轮52分别按预设转速绕轴心转动,带动后桥10的两个轮毂以相同线速度转动,轮毂转速通过第一动力轮42和第二动力轮52的转速和半径,以及轮毂半径标定出轮毂转速;所述第一竖直支管1003外侧安装有旋转定位轮11,第一竖直支管1003和第一气缸柱4内设置有连接旋转定位轮11的转轴(图中未标示)和第一固定卡扣6的传动带(图中未标示),第一固定卡扣6和第二固定卡扣7上固定有后桥10,第二固定卡扣7随后桥10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卡扣7侧面安装有制动块71,制动块71为半圆环柱,半圆环柱侧面设置有圆心矩阵排列的制动槽711,通过调节制动槽711间隙,使制动块接触第二固定卡扣7外壁,通过阻止第二固定卡扣7的转动,使后桥7停止转动;所述第二竖直支管2003顶部设置有水平仪22,水平仪22包括x轴水平显示器221和y轴水平显示器222,分别显示第二水平支管2002方向和第二竖直支管2003方向的水平情况;所述红色定位器31射出通过第一气缸柱4和第二气缸柱5顶部中心连线的激光线束;所述第二主管2001外侧设置有气缸连接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定位架(3)、第一气缸柱(4)、第二气缸柱(5)、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底部为T型方管,T型方管上第一主管(1001)与第一水平支管(1002)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主管(2001)、第二水平支管(2002)、第二竖直支管(2003),第二支架(2)设置与第一支架(1)形状相同,第二水平支管(2002)套接在第一水平支管(1002)外;所述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二竖直支管(2003)顶部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凹槽,凹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所述第一气缸柱(4)和所述第二气缸柱(5)分别套接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和第二竖直支管(2003)上;所述第一气缸柱(4)包括第一水平柱(41)、第一动力轮(42)、第一竖柱(43),第一竖柱(43)套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上,第一竖柱(43)左侧壁设置有水平外延的第一水平柱(41),第一水平柱(41)左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轮(42);所述第二气缸柱(5)包括第二水平柱(51)、第二动力轮(52)、第二竖柱(53),第二气缸柱(5)与第一气缸柱(4)呈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主管(1001)顶部一端安装有定位架(3),定位架(3)为L型支架,定位架(3)另一端下方安装有红色定位器(31),红色定位器(31)位于第一气缸柱(4)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桥驱动教学智能控制教学实训台,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定位架(3)、第一气缸柱(4)、第二气缸柱(5)、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底部为T型方管,T型方管上第一主管(1001)与第一水平支管(1002)连接处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主管(2001)、第二水平支管(2002)、第二竖直支管(2003),第二支架(2)设置与第一支架(1)形状相同,第二水平支管(2002)套接在第一水平支管(1002)外;所述第一竖直支管(1003)、第二竖直支管(2003)顶部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凹槽,凹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6)、第二固定卡扣(7);所述第一气缸柱(4)和所述第二气缸柱(5)分别套接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和第二竖直支管(2003)上;所述第一气缸柱(4)包括第一水平柱(41)、第一动力轮(42)、第一竖柱(43),第一竖柱(43)套在第一竖直支管(1003)上,第一竖柱(43)左侧壁设置有水平外延的第一水平柱(41),第一水平柱(41)左侧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轮(42);所述第二气缸柱(5)包括第二水平柱(51)、第二动力轮(52)、第二竖柱(53),第二气缸柱(5)与第一气缸柱(4)呈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主管(1001)顶部一端安装有定位架(3),定位架(3)为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梁雪刚张黎陈磊陈涛王彬彬徐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