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84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将澄清沉淀池和滤池设置在地平线以上,水面高度均并满足逐级自流的落差要求,同时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设置在地平线以下,地平线上层布置供水泵,零米以上为通风区域,形成立体布局,总体占地面积大大的减小,节约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同时高位收水冷却塔和各净水设备仍保持原有单体的结构体系,降低设计开发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电厂原水净化处理工程
,具体为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电厂原水净化站通常布置在空地上,净化站区域占地面积较大。近年来为节约用地,电厂各建构筑物要求尽量合并布置,以期优化厂区占地面积,减少投资。高位收水冷却塔取消了常规塔底部的水池和雨区,取而代之的是在填料层下部直接采用收水装置,使冷却水经过收水装置收集后汇入高位集水槽,塔内零米层仅设置间距8~10米的淋水构架支柱。合理利用塔内零米到集水槽之间10m以上高度的空间可达到减少厂区总平面占地的目的。但一般净水构筑物的尺寸较大,远远超出淋水构架支柱间距。如果冷却塔淋水构架支柱直接落在净水构筑物上,会占用处理设施的断面,影响水处理效果,且池体和冷却塔淋水构架的结构体系叠加在一起,组合荷载和结构形式很复杂,将会增加结构的设计难度,也会大大增加结构工程量。同时,净水构筑物高出高位收水冷却塔零米的高度应有所限制,如果高出高位收水冷却塔过多,会影响冷却塔进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将净水设备布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下部的淋水构架支柱之间,组合布置使总体占地最合理,工艺流程布置合理顺畅,节省投资,节约占地面积,同时高位收水冷却塔淋水构架支柱和各净水构筑物仍保持原有单体的结构体系,没有增加结构的设计难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所述高位收水冷却塔中间隔设置有多个淋水构架支柱,所述净水设备设置在多个淋水构架支柱之间。优选的,所述净水设备包括澄清沉淀池、滤池、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所述滤池和工业消防蓄水池分别与澄清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澄清沉淀池的排泥口与污泥调节池连接,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分别与滤池的出水口连接,上清液调节池的排水口与澄清沉淀池连接。优选的,所述污泥调节池通过污泥升压泵将与污泥浓缩池连接;上清液调节池通过上清液升压泵与澄清沉淀池连接。优选的,所述污泥升压泵设置在污泥调节池的顶部,清液升压泵设置在上清液调节池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澄清沉淀池、滤池、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的均为矩形,且宽度尺寸小于相邻淋水构架支柱基础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澄清沉淀池、滤池、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所述澄清沉淀池、滤池、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各自的总容积等于预设的储存容积。优选的,所述澄清沉淀池和滤池设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地平线以上,需满足逐级自流的落差要求。优选的,所述澄清沉淀池的池顶高度大于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地平线且小于2m。优选的,所述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均设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地平线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组合系统,将净水设备的各个部件安装在高位收水冷却塔内淋水构架支柱之间,使得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构成立体布局,总体占地面积大大的减小,节约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同时高位收水冷却塔和各净水设备仍保持原有单体的结构体系,没有增加结构设计难度。进一步将污泥升压泵设置在污泥调节池的顶部,清液升压泵设置在上清液调节池的顶部,形体立体布局,节约空间,同时也减少了管道连接的距离。将澄清沉淀池和滤池设置在地平线以上,水面高度均并满足逐级自流的落差要求,同时上清液调节池、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冷却塔补水蓄水池和生活蓄水池设置在地平线以下,地平线上层布置供水泵,零米以上为通风区域,形成立体布局,进一步节约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该组合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澄清沉淀池;2-滤池;3-连接管道;4-上清液调节池;5-上清液升压泵;6-污泥调节池;7-污泥升压泵;8-工业消防蓄水池;9-冷却塔补水蓄水池;10-生活蓄水池;12-高位收水冷却塔;13-淋水构架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包括高位收水冷却塔12和净水设备,高位收水冷却塔12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多个淋水构架支柱13,多个淋水构架支柱13间隔设置,净水设备安装在相邻的淋水构架支柱13之间。净水设备包括澄清沉淀池1、滤池2、上清液调节池4、污泥调节池6、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多个淋水构架支柱13分为多排设置,多排淋水构架支柱之间平行且间距,沉淀池1、滤池2、上清液调节池4和污泥调节池、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立体设置在多排淋水构架支柱之间的间距中。澄清沉淀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滤池2和工业消防蓄水池8连接,澄清沉淀池1的排泥口通过连接管道3与污泥调节池6连接,污泥调节池6通过污泥升压泵7将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滤池2的出水口分别与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连接,滤池2的排水口设置有上清液升压泵5,上清液调节池4通过上清液升压泵5与澄清沉淀池1连接。其中,澄清沉淀池1的池壁宽度小于相邻两排淋水构架支柱之间的间距,多个澄清沉淀池1间隔设置在两排淋水构架支柱之间,通过多个澄清沉淀池1的容积和满足储存要求。澄清沉淀池1和滤池2安装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地平线以上,澄清沉淀池1和滤池2的水面高度均满足逐级自流的落差要求。澄清沉淀池1的池顶高于冷却塔0米且小于2m高度。上清液调节池4、污泥调节池6、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可通过调整水池深度和长度在限制宽度的情况下达到需要的储存容积。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均设在在地平线以下。4个澄清沉淀池均分设置在两排淋水构架支柱之间的间距中,两排澄清沉淀池1之间还设置污泥调节池6,4个澄清沉淀池均通过连接管道3与污泥调节池6连接,连接管道3的位置避开淋水构架支柱;工业消防蓄水池8设置在澄清沉淀池1下侧的淋水构架支柱之间。3个滤池2相邻澄清沉淀池右侧布置,滤池2下侧的两道淋水构架支柱之间的间距中依次设置生活蓄水池10和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滤池2出水排向下侧的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滤池2排水排向其上侧的上清液调节池4,4个澄清沉淀池和3个滤池2上方的淋水构架支柱之间均设置一个清液调节池4。滤池2、上清液调节池4、污泥调节池6和蓄水池均为矩形,外形壁宽尺寸的宽度均小于淋水构架支柱基础间的净距,滤池2可通过增加处理设施数量,减小单套设备处理量满足池外壁宽度要求。上清液升压泵5、污泥升压泵7和多个供水泵分别露天布置在上清液调节池4、污泥调节池6、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的顶板上,可根据供水点位置灵活选择多个供水泵布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周测或中心侧,缩短供水管道。净水设备的布置可根据厂区总体布置情况,在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上下或左右对称调整,也可以随高位收水冷却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收水冷却塔中间隔设置有多个淋水构架支柱(13),所述净水设备设置在多个淋水构架支柱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收水冷却塔中间隔设置有多个淋水构架支柱(13),所述净水设备设置在多个淋水构架支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设备包括澄清沉淀池(1)、滤池(2)、上清液调节池(4)、污泥调节池(6)、工业消防蓄水池(8)、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所述滤池(2)和工业消防蓄水池(8)分别与澄清沉淀池(1)的出水口连接,澄清沉淀池(1)的排泥口与污泥调节池(6)连接,冷却塔补水蓄水池(9)和生活蓄水池(10)分别与滤池(2)的出水口连接,上清液调节池(4)的排水口与澄清沉淀池(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节池(6)通过污泥升压泵(7)将与污泥浓缩池连接;上清液调节池(4)通过上清液升压泵(5)与澄清沉淀池(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升压泵(7)设置在污泥调节池(6)的顶部,清液升压泵(5)设置在上清液调节池(4)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净水设备的立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沉淀池(1)、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蓓杨迎哲沈德魏守勇姚冬梅王锋尹高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