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3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并形成围成车辆机舱的一部分,包括上围板和与上围板固定连接的下围板,下围板与车身固定连接;上围板包括上横梁;中横梁,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平行设置;上横板,所述上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上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横梁之间;所述下围板包括:两个立梁,所述两个立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立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横梁上且与所述中横梁垂直设置;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中横梁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的另一端,形成为框架;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围板结构方便发动机舱内零部件的安装及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军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辆由于和传统车辆不同,车身是盒型结构,机舱是一个封闭空间,不能从机舱下部对机舱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同时军用特种车辆尺寸要求严格,使得机舱空间较为有限,对发动机舱内零部件的安装和检修较为困难。因此需要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前围板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便于发动机舱内零部件的安装及检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可拆卸前围板结构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并形成围成车辆机舱的一部分,包括上围板和与所述上围板固定连接的下围板,所述下围板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上围板包括:上横梁;中横梁,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平行设置;上横板,所述上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上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横梁之间;所述下围板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下围板包括:两个立梁,所述两个立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立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横梁上且与所述中横梁垂直设置;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中横梁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的另一端,形成为框架;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优选地,所述下围板还包括口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边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固定板的四边的一部分在所述框架内形成口型的安装板,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下横板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穿过螺栓件以将所述下横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横板之间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上设有第三螺孔,所述螺栓件穿过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密封垫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横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为橡胶垫。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框架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上横板为焊接连接,所述中横梁、所述立梁和所述下横梁为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围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围板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能够拆卸,结构简单,方便机舱内零部件的安装及检修,节省维修时间,同时,减少机舱内零部件维修所使用设备,使机舱内的布置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安装在车辆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辆的前围板结构100;上围板10;上横梁11;中横梁12;上横板13;下围板20;下横梁21;下横板22;第二螺孔221;立梁23;固定板24;第一螺孔241;密封垫25;第三螺孔251;螺栓件30;机舱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100。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100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并形成围成车辆机舱40的一部分,包括上围板10和下围板20。具体地,下围板20与车身固定连接,上围板10包括上横梁11、中横梁12和上横板13,中横梁12与上横梁11平行设置,上横板13形成为片状的板体,上横板13设置在上横梁11和中横梁12之间。下围板20包括两个立梁23、下横梁21和下横板22,两个立梁23间隔平行设置,立梁23的一端固定在中横梁12上且与中横梁12垂直设置;下横梁21与中横梁12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梁23的另一端,形成为框架,下横板22形成为片状的板体,下横板22可拆卸的安装在框架上。也就是说,上围板10与下围板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上横梁11和下横梁21能够有效的增加上围板10的刚度,下围板20包括立梁23和下横梁21可以增加下围板20的刚度,且中横梁12下横梁21和两个立梁23围成一个框架,将下横板22可拆卸的安装在框架上,当需要维修机舱40内的零部件时,可以将下横版拆卸下来,从而为密闭的机舱40内打开与外界接通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向机舱40内传递维修工具,或者直接通过该开口对机舱40内的零部件进行安装和维修,该前围板结构简单,容易拆卸,便于对机舱40内的零部件进行安装和维修。安装时,将上横梁11、中横梁12、上横板13、下横梁21、立梁23以及组成围板框架焊接在车辆的车身上,使得前围板结构形成围成机舱40的一部分,再将下横板22通过螺栓件30或其他形式的紧固件固定在由中横梁12、立梁23和下横梁21围成的框架上。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100,通过设置上围板10和下围板20,其中,将下围板20的下横板22可拆卸的安装方便机舱40内零部件的安装及检修,节省维修时间,且减少了机舱40内零部件维修所使用设备,使机舱40内的布置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该前围板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下围板20还包括口型的固定板24,固定板24的四边固定在框架上,且固定板24的四边的一部分在框架内形成口型的安装板,下横板22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板上。也就是说,在下围板20的框架上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的四个边相框架内部延伸形成安装板,下横板22可以安装在安装板上,这样下围板20可以固定在框架内,能够有效的保护下围板20,同时便于下围板20的安装。优选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螺孔241,下横板22上设有第二螺孔221,第一螺孔241与第二螺孔221穿过螺栓件30以将下横板22固定在固定板24上。将螺栓件30穿过第一螺孔241和第二螺孔221以将下横板22可拆卸的安装在固定板24上,方便了下横板22的安装和拆卸。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板24与下横板22之间设有密封垫25。通过密封垫25可以有利于机舱40的密封,同时防止车辆行驶时由于振动产生的碰撞噪音。进一步地,密封垫25上设有第三螺孔251,螺栓件30穿过第三螺孔251将密封垫25固定在固定板24与下横板22之间。通过设置第三螺孔251可以将密封垫25牢牢的固定在固定板24与下横板22之间。优选地,密封垫25为橡胶垫,该材料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成本较低。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24与框架焊接连接,上横梁11、中横梁12和上横板13为焊接连接,中横梁12、立梁23和下横梁21为焊接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前围板结构与车身连接更加牢固,增强前围板结构整体的牢固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下围板20的宽度小于上围板10的宽度。该结构与车辆的机舱40结构相适配,当然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宽度或结构以适应不用构造的机舱4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并形成围成车辆机舱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围板和与所述上围板固定连接的下围板,所述下围板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上围板包括:上横梁;中横梁,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平行设置;上横板,所述上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上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横梁之间;所述下围板包括:两个立梁,所述两个立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立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横梁上且与所述中横梁垂直设置;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中横梁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的另一端,形成为框架;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围板结构,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并形成围成车辆机舱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围板和与所述上围板固定连接的下围板,所述下围板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上围板包括:上横梁;中横梁,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平行设置;上横板,所述上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上横板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横梁之间;所述下围板包括:两个立梁,所述两个立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立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横梁上且与所述中横梁垂直设置;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中横梁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的另一端,形成为框架;下横板,所述下横板形成为片状的板体,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还包括口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边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固定板的四边的一部分在所述框架内形成口型的安装板,所述下横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雷雷张国瑞金宏利刘玉博张守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