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1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包括:ESC控制器、出油管、右前制动硬管、制动硬管组和管夹,出油管的两端连接制动主缸和ESC控制器;右前制动硬管和制动硬管组均与ESC控制器相连,右前制动硬管的通过右纵梁与右前制动器相连,制动硬管组的另一端与其他制动器相连;管夹包括:本体和卡爪,本体的两侧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设有卡爪,出油管回位制动硬管组分别固定两侧限位凹槽内,卡爪分别与出油管和制动硬管组相抵接。通过管夹的双层限位凹槽分别固定出油管和制动硬管组,将两根主缸出油管与具有三根制动硬管的制动硬管组固定成一体,合并布置,节约了发动机舱内的布置空间,可避免管路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乘用车使用液压制动系统方案时,制动系统通常采用交叉布置,制动液通过制动硬管从制动主缸流向四个制动器,中间经制动防抱死装置(ABS)控制器或电子稳定系统(ESC)控制器。因发动机舱内管线路较多,导致乘用车发动机舱内的空间紧凑,管路并排走,容易出现管线路干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节约发舱布置空间,避免管路发生干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其中,包括:ESC控制器、两个出油管、右前制动硬管、制动硬管组和管夹,所述ESC控制器固定于右纵梁上;所述出油管的第一端与制动主缸相连,所述出油管的第二端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入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一端均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的第二端通过右纵梁与右前制动器相连,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二端分别与其他制动器相连;所述管夹包括:本体和卡爪,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限位凹槽;所述本体的侧面固定于前围板上,且两列所述限位凹槽均平行于所述前围板;所述限位凹槽内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开口处,所述卡爪的另一端向所述限位凹槽内倾斜;所述出油管固定于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制动硬管组固定于另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相抵接。优选地,所述本体设有横向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前围板上设置的凸焊螺栓相螺接。优选地,所述管夹还包括:上环板和下环板,所述上环板和所述下环板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镂孔,所述上环板和所述下环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镂孔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并围成所述连接孔。优选地,所述上环板和所述下环板为中心对称。优选地,所述限位凹槽呈阶梯状,所述限位凹槽包括:第一弧壁和第二弧壁,所述第一弧壁位于所述第二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弧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壁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壁与所述制动硬管组相接触,所述第二弧壁与所述出油管相接触。优选地,所述本体两侧的所述限位凹槽呈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二镂孔,所述第二镂孔位于两侧的所述限位凹槽之间。优选地,所述管夹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通过管夹的双层限位凹槽分别固定出油管和制动硬管组,将两根主缸出油管与具有三根制动硬管的制动硬管组固定成一体,合并布置,节约了发动机舱内的布置空间,可避免管路发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硬管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管夹固定出油管和制动硬管组的示意图;图3为管夹的示意图;图4为管夹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ESC控制器、2-出油管、3-制动主缸、41-右前制动硬管、42-制动硬管组、5-管夹、51-本体、511-限位凹槽、5111-第一弧壁、5112-第二弧壁、512-连接孔、513-第一镂孔、514-第二镂孔、52-卡爪、53-上环板、54-下环板、6-前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其中,包括:ESC控制器1,两个出油管2,制动硬管和管夹5,制动硬管共有四个,一个为右前制动硬管41,另外三个构成制动硬管组42。所述ESC控制器1固定于右纵梁上,所述出油管2的第一端与制动主缸3相连,所述出油管2的第二端与所述ESC控制器1的入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41和所述制动硬管组4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ESC控制器1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41的第二端通过右纵梁与右前制动器相连,无需通过管夹5进行支撑,所述制动硬管组42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管夹5与其他三个制动器相连。所述管夹5包括:本体51和卡爪52,所述本体51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限位凹槽511;所述本体51的侧面固定于前围板6上,且两列所述限位凹槽511均平行于所述前围板6,限位凹槽511同时支撑和固定制动硬管组42和出油管2,具体实施时,制动硬管组42靠近前围板6,出油管2位于制动硬管组42的上方,实现层叠式固定。所述限位凹槽511内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卡爪52,所述卡爪5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凹槽511的开口处,所述卡爪52的另一端向所述限位凹槽511内倾斜,起到卡紧作用。所述出油管2固定于一侧所述限位凹槽511内,所述制动硬管组42固定于另一侧所述限位凹槽511内,所述卡爪52分别与所述出油管2和所述制动硬管组42相抵接。该制动硬管固定结构,通过管夹5的双层限位凹槽511分别固定出油管2和制动硬管组42,将两根主缸出油管2与具有三根制动硬管的制动硬管组42固定成一体,合并布置,节约了发动机舱内的布置空间,可避免管路发生干涉。进一步地,所述本体51设有横向的连接孔512,所述连接孔512与所述前围板6上设置的凸焊螺栓相螺接。该连接方式简单,固定可靠。可参考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管夹5还包括:上环板53和下环板54,所述上环板53和所述下环板54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所述本体51上设有第一镂孔513,所述上环板53和所述下环板54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镂孔51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并围成所述连接孔512。上环板53和下环板54均是一端与第一镂孔513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该结构具有连接柔性,方便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上环板53和所述下环板54为中心对称,可平衡对凸环螺栓的压力,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凹槽511呈阶梯状,所述限位凹槽511包括:第一弧壁51111和第二弧壁51112,所述第一弧壁51111位于所述第二弧壁51112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弧壁511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壁51111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壁51111与所述制动硬管组42相接触,所述第二弧壁51112与所述出油管2相接触。该结构的限位凹槽511,可同时固定直径不同的出油管2和制动硬管,无需单独设计,并可以避免安装时出现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本体51两侧的所述限位凹槽511呈对称设置,可方便加工。进一步地,所述本体51上还设有第二镂孔514,所述第二镂孔514位于两侧的所述限位凹槽511之间。第二镂孔514既可以降低管夹5的重量,同时也使本体51具有一定弹力,避免出油管2和制动硬管振动时损坏管夹5,提高了管夹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管夹5为一体成型,可提高结构强度,并降低成本。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ESC控制器,所述ESC控制器固定于右纵梁上;两个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第一端与制动主缸相连,所述出油管的第二端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入口端相连;右前制动硬管和制动硬管组,所述右前制动硬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一端均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的第二端通过右纵梁与右前制动器相连,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二端分别与其他制动器相连;管夹,所述管夹包括:本体和卡爪,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限位凹槽;所述本体的侧面固定于前围板上,且两列所述限位凹槽均平行于所述前围板;所述限位凹槽内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开口处,所述卡爪的另一端向所述限位凹槽内倾斜;所述出油管固定于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制动硬管组固定于另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ESC控制器,所述ESC控制器固定于右纵梁上;两个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第一端与制动主缸相连,所述出油管的第二端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入口端相连;右前制动硬管和制动硬管组,所述右前制动硬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一端均与所述ESC控制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右前制动硬管的第二端通过右纵梁与右前制动器相连,所述制动硬管组的第二端分别与其他制动器相连;管夹,所述管夹包括:本体和卡爪,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限位凹槽;所述本体的侧面固定于前围板上,且两列所述限位凹槽均平行于所述前围板;所述限位凹槽内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开口处,所述卡爪的另一端向所述限位凹槽内倾斜;所述出油管固定于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制动硬管组固定于另一侧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卡爪分别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制动硬管组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硬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横向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前围板上设置的凸焊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竹革胡磊李辉夏良志董良陈国三叶海舰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