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74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状,连接管的一端外侧为平口状,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其内侧设置有直径小于连接管内侧直径的插放管,插放管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放管的外侧与连接管的内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底部设置有与节能管端口抵接的第二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插放管配合连接管实现节能管的双重密封连接,密封性强,通过设置的把手按压带动弧形凸起块转动且与抵压板接触,并挤压抵压板移动,抵压板移动时通过柱形连接杆带动弧形卡板移动,实现节能管的连接固定,极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具体是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管道是工业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管道连接装置为其必不可少的连接手段。目前,众所周知的管道连接主要有螺纹连接(金属管)、热熔连接(PP-R和PE管等)两种方式。螺纹连接是利用接头和管子各自的内、外螺纹作螺接,用白漆麻丝或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为密封填料加以密封;热熔连接是利用电加热将管子和接头欲连接部分(端面或连接接触表面)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再互相压紧,使得接触表面同质材料互融而使之连接并密封,但上述二种连接方式连接比较麻烦,费工费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状,连接管的一端外侧为平口状,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其内侧设置有直径小于连接管内侧直径的插放管,插放管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放管的外侧与连接管的内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底部设置有与节能管端口抵接的第二密封圈,所述连接管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对称安装有弧形卡板,弧形卡板的内侧安装有实现弧形卡板与节能管密封连接的弧形橡胶垫,弧形卡板的外侧与固定机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端口处的切面呈倾斜状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活动腔侧壁上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把手,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凸起块,所述活动腔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抵压板,抵压板通过柱形连接杆与弧形卡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柱形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凸起块与转动杆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设置有内螺纹的螺帽,螺帽与连接管端部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的内侧端设置有环形件,环形件上固定有多个卡爪。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卡爪呈周向排布在环形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部,锥形部的内壁上安装有锥形密封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插放管配合连接管实现节能管的双重密封连接,密封性强,通过设置的把手按压带动弧形凸起块转动且与抵压板接触,并挤压抵压板移动,抵压板移动时通过柱形连接杆带动弧形卡板移动,实现节能管的连接固定,极为便捷,其有效解决了现有节能管连接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中弧形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连接管、2-把手、3-弧形凸起块、4-转动杆、5-活动腔、6-抵压板、7-弹簧、8-弧形卡板、9-弧形橡胶垫、10-插放管、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锥形密封垫、14-锥形部、15-螺帽、16-环形件、17-第三密封圈、18-卡爪、19-外螺纹、20-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两端均为开口状,连接管1的一端外侧为平口状,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9,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其内侧设置有直径小于连接管1内侧直径的插放管10,插放管10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1,优选的,第一密封圈11的端口处的切面呈倾斜状设置,从而方便放入到节能管内实现密封,所述插放管10的外侧与连接管1的内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底部设置有与节能管端口抵接的第二密封圈12,通过设置的第一密封圈11与节能管的内侧密封连接,设置的第二密封圈12实现节能管的端口密封,从而实现双重密封,密封性强。为了实现节能管插接后的牢固性,具体的,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对称安装有弧形卡板8,弧形卡板8的内侧安装有实现弧形卡板8与节能管密封连接的弧形橡胶垫9,弧形卡板8的外侧与固定机构连接,通过固定机构可实现两个弧形卡板8相向运动,从而与节能管抵接,实现固定,连接方便快接,且密封性好。具体来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活动腔5侧壁上的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把手2,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凸起块3,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块3与转动杆4一体成型,所述活动腔5的内侧滑动安装有抵压板6,抵压板6通过柱形连接杆与弧形卡板8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动杆4带动弧形凸起块3转动且与抵压板6接触,并挤压抵压板6移动,抵压板6移动时通过柱形连接杆带动弧形卡板8移动,优选的,所述柱形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7,弹簧7起到复位作用。所述连接管1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9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设置有内螺纹20的螺帽15,螺帽15与连接管1端部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7,第三密封圈17的内侧端设置有环形件16,环形件16上固定有多个卡爪18,多个所述卡爪18呈周向排布在环形件16上,卡爪18对节能管进行固定,实现节能管插放后直接固定,连接便捷。实施例二为了实现节能管与其他不同规格的管件连接,本实施例对此进行优化,具体的,所述连接管1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9的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部14,锥形部14的内壁上安装有锥形密封垫13,锥形部14的直径逐渐缩小,不同规格的管件通过插放深浅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连接方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环形件和卡爪为现有技术的应用,通过设置的插放管配合连接管实现节能管的双重密封连接,密封性强,通过设置的把手按压带动弧形凸起块转动且与抵压板接触,并挤压抵压板移动,抵压板移动时通过柱形连接杆带动弧形卡板移动,实现节能管的连接固定,极为便捷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节能管连接不便的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两端均为开口状,连接管(1)的一端外侧为平口状,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其内侧设置有直径小于连接管(1)内侧直径的插放管(10),插放管(10)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插放管(10)的外侧与连接管(1)的内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底部设置有与节能管端口抵接的第二密封圈(12),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对称安装有弧形卡板(8),弧形卡板(8)的内侧安装有实现弧形卡板(8)与节能管密封连接的弧形橡胶垫(9),弧形卡板(8)的外侧与固定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两端均为开口状,连接管(1)的一端外侧为平口状,另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其内侧设置有直径小于连接管(1)内侧直径的插放管(10),插放管(10)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插放管(10)的外侧与连接管(1)的内侧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底部设置有与节能管端口抵接的第二密封圈(12),所述连接管(1)外侧为平口状的一端内侧对称安装有弧形卡板(8),弧形卡板(8)的内侧安装有实现弧形卡板(8)与节能管密封连接的弧形橡胶垫(9),弧形卡板(8)的外侧与固定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1)的端口处的切面呈倾斜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活动腔(5)侧壁上的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把手(2),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凸起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亚宁杨金钢王春青刘福强王泽川于恬淼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