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74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之插接配合的插座,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支持带压插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连接部件
,特别是一种使用寿命长、支持带压插拔的盲插流体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代及未来战争对军用电子装备提出小型化、集成化要求的同时,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发热量大的电器元件越来越成为常状,普通常用的强制风冷,已满足不了设备散热要求,液冷的散热方式也越来越普及。流体连接器又名液压快换接头,是实现液冷模块和流体管路快速接通或断开的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的概念相似,只不过传输的是流体,是液冷系统中重要的关键部件,盲插流体连接器是流体连接器中的一个分支,作为液冷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内模块间液冷的连接装置,要求快速盲插和断开流体连接器时液体泄漏量尽可能小(原则上不超过1滴),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相对其它直接连接的连接器要求更高。而国内流体连接器多为仿制进口产品,让人满意的替代产品极少,故军事装备所用流体连接器多为进口,进口产品不仅价格非常高,使用要求也很严格,不能带压插拔,冷却液冷管路还需要配备过滤装置,额外增大了冷源的输出功率和液冷管路及液冷组件流道的压强,当流道的压强超过限额时易产生变形,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流体连接器”(申请号:201410786860.2,公开日:2015-04-08)公开了一种可径向浮动的流体连接器,包括设置有流体通道的连接器壳体,流体连接器还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套,安装套的内孔中设置有前后相对布置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前、后限位平面,连接器壳体包括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前、后限位平面之间的径向浮动壳,径向浮动壳与所述安装套的内孔壁之间具有径向浮动间隙,径向浮动壳具有与所述前限位平面平行设置的前端面和与所述后限位平面平行设置的后端面,径向浮动的前端面与前限位平面或径向浮动壳的后端面与后限位平面密封配合,后限位平面后侧的所述安装套的内孔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后端通道口连通。该流体连接器虽然解决了不具有径向浮动流体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难以顺利对插,需要额外精确定位结构的问题。但是其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其结构复杂,所用密封圈、零件多,体积大,成本高。其次,由于内部小O形密封圈在插拔或工作过程中都直接暴露在高速液体流中,长期承受冲击,容易破损,使用寿命短,不能抗击非常高的流量,也不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带压插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支持带压插拔。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之插接配合的插座,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所述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置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弹簧6一端抵靠在衬套3前端,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阀芯2后端,所述衬套3后端通过第一挡圈5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2可在第一壳体1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壳体1前部内收形成限制第一阀芯2继续向前移动的挡肩,所述第一阀芯2前部外侧缩小,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其前端与第一壳体1平齐,在所述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的第一阀芯2与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所述第二壳体21前端向内收缩形成第二壳体挡肩,所述第二阀芯23置于第二壳体21之内,其前部外侧通过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与第二壳体21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22和第二弹簧24套装于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前端抵靠在第二壳体挡肩后端面,第二弹簧24后端抵靠在封闭环22前端面,所述封闭环22内侧通过第四密封圈28与第二阀芯23形成密封,其外侧通过第五密封圈29与第二壳体21形成密封,所述第二阀芯23为后端封闭的圆筒结构,其后部侧壁内凹形成梯形凹槽段,在该周向梯形凹槽段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的汇流孔23-1,在第二阀芯23中部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泄压孔2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支持带压插拔:由于本专利技术避免了连接器O形密封圈在插拔或工作过程中直接暴露在流速较大流体中,能抗击非常高的流量冲击,使用户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带压插拔。2、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中连通状态不工作的密封圈完全处于自然不受压状态,防止密封圈长期受压变形失效,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其它类型流体连接器密封圈容易受损,可靠性低的问题。3、响应时间短:通过增加梯形凹槽和泄压孔,降低弹簧所需力的大小,减少流体连接器插入力,缩短流体连接器断开工作响应时间。4、防护性好:在流体连接器增加断开时防止液滴滴下防护槽,防止维修调试状态冷却组件水平拔出时液滴滴入设备内部。5、结构简单:插头、插座壳体直接通过螺纹和密封圈与上、下游管路或设备连接,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总之,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带压插拔功能,和目前现有已知的流体连接器相比:所有密封圈在接通状态中没有暴露在流速较大流体中,不易受损,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断开工作响应时间短,同等规格连接器插头和插座连接所需阻力小,流体连接器断开状态关键密封圈在接通状态均处于自然不受压状态,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整个流体连接器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盲插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盲插流体连接器处于接通状态。图2为图1中插头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中插座的装配示意图。图中,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三密封圈27、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接水槽21-1、汇流孔23-1、泄压孔23-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盲插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之插接配合的插座。作为通常或推荐的使用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插座安装在冷却模块上,插头安装在机架或机箱基座上,即插头接冷却水源,插座接被冷却模块,冷却水由插头端流向插座端。为叙述和理解方便,未经特别说明,本文描述本专利技术盲插流体连接器时,均以流经流体连接器的冷却水的流向为准,即冷却水前进的方向为前,相反方向为后。例如,按此约定,插头后端与来自机架或机箱基座的冷却水管相连,插头前端与插座后端插接,插座前端接被冷却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所述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置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弹簧6一端抵靠在衬套3前端,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阀芯2后端,所述衬套3后端通过第一挡圈5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2可在第一壳体1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壳体1前部内收形成限制第一阀芯2继续向前移动的挡肩,所述第一阀芯2前部外侧缩小,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其前端与第一壳体1平齐,在所述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的第一阀芯2与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如图3所示,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所述第二壳体21前端向内收缩形成第二壳体挡肩,所述第二阀芯23置于第二壳体21之内,其前部外侧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之插接配合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所述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置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弹簧[6]一端抵靠在衬套[3]前端,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阀芯[2]后端,所述衬套[3]后端通过第一挡圈[5]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2]可在第一壳体[1]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壳体[1]前部内收形成限制第一阀芯[2]继续向前移动的挡肩,所述第一阀芯[2]前部外侧缩小,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其前端与第一壳体[1]平齐,在所述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的第一阀芯[2]与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所述第二壳体[21]前端向内收缩形成第二壳体挡肩,所述第二阀芯[23]置于第二壳体[21]之内,其前部外侧通过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与第二壳体[21]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22]和第二弹簧[24]套装于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前端抵靠在第二壳体挡肩后端面,第二弹簧[24]后端抵靠在封闭环[22]前端面,所述封闭环[22]内侧通过第四密封圈[28]与第二阀芯[23]形成密封,其外侧通过第五密封圈[29]与第二壳体[21]形成密封,所述第二阀芯[23]为后端封闭的圆筒结构,其后部侧壁内凹形成梯形凹槽段,在该周向梯形凹槽段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的汇流孔[23‑1],在第二阀芯[23]中部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泄压孔[2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之插接配合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第一挡圈[5]、第一密封圈[6];所述第一阀芯[2]、衬套[3]、第一弹簧[4]置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弹簧[6]一端抵靠在衬套[3]前端,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阀芯[2]后端,所述衬套[3]后端通过第一挡圈[5]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2]可在第一壳体[1]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壳体[1]前部内收形成限制第一阀芯[2]继续向前移动的挡肩,所述第一阀芯[2]前部外侧缩小,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其前端与第一壳体[1]平齐,在所述伸入第一壳体[1]挡肩内侧的第一阀芯[2]与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21]、封闭环[22]、第二阀芯[23]、第二弹簧[24]、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第四密封圈[28]、第五密封圈[29];所述第二壳体[21]前端向内收缩形成第二壳体挡肩,所述第二阀芯[23]置于第二壳体[21]之内,其前部外侧通过第二挡圈[25]、第三挡圈[26]与第二壳体[21]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22]和第二弹簧[24]套装于第二阀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生叶正浩朱学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