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64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1
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向车宽方向外侧更多扩散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构成为利用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单元的光进行配光控制,包括:壳体,其由后壁部和从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形成;透光罩,其与周壁部的端部连结,并与壳体一起形成灯室;透镜架,其支承投影透镜,并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于壳体;在壳体的后壁部上,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通过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配光控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辆用灯具,已知存在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292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壳体和投影透镜,所述壳体由后壁和从后壁向前方延伸的环状周壁构成,投影透镜支承于所述周壁端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上下方向旋转。在后壁的中央配置有光源,从而从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投影透镜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地扩散。通常在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配置有灯具。在将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车辆时,由于来自光源的光被左右均匀地扩散,所以来自两边的车辆用灯具的光的配光会在车宽方向内侧重叠,存在配光过多而浪费的情况。而在车宽方向的外侧,由于仅有单个灯具照射光,所以往往会出现配光不足的情况。即,对于车辆整体而言,配光过多地集中于车宽方向内侧,而导致车宽方向外侧配光不足。因此,对于这样的车辆用灯具还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向车宽方向外侧更多扩散的车辆用灯具。即,本技术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利用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单元的光进行配光控制,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壳体,其由后壁部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形成;透光罩,其与所述周壁部的端部连结,并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灯室;透镜架,其支承所述投影透镜,并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通过将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能够使来自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经由投影透镜扩散后,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最大扩散角比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最大扩散角大。从而在将这样的车辆用灯具配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时,与出射光均匀扩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配光,并增加车宽方向外侧的配光。而由于在车宽方向内侧,由来自左右两侧的灯具的出射光照射,所以仍能保证配光需求。对于车辆整体而言,扩大了在车宽方向上的配光范围,避免配光集中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包括光轴调整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使所述透镜架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形成有用于吸收所述灯室内的压力变动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相对于所述车宽方向位于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光轴调整部之间。当透镜架相对于壳体转动时,会导致灯室内的压力变化。通过设置通气孔,能够吸收灯室内的压力变动,保持灯室内的压力平衡。通过将通气孔配置在光源单元和光轴调整部之间,能够在实现使光源单元相对于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偏置配置的同时,保证通气孔的配置空间,实现结构上的紧凑化。相对于与所述车宽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光源单元上方。通过使通气孔位于光源单元的上方,不仅保证了通气孔的配置空间,还能够利用对流作用将灯室内的水分有效排出,保持灯室内的干燥。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后壁部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凸台部,所述通气孔形成于所述凸台部,在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安装有帽,形成使所述灯室内经由所述通气孔而与外部连通的迷宫式的通气通路。通过对通气孔设置帽,并形成迷宫式的通气通路,在满足灯室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灰尘、水等侵入灯室内。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通气通路中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以防止水进入所述灯室内,并将所述灯室内的湿气排出。通过设置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的过滤部件,能够在保证灯室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防止水侵入灯室内,并且还能够利用过滤部件本身吸收灯室内的水分,保持灯室内的干燥。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帽包括有底筒状的帽主体和嵌入所述帽主体内部的环状部件,所述帽以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插入所述环状部件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不连续的凸台,所述过滤部件被夹在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帽主体的内部底壁之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简单地将过滤部件设置帽内,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通气孔包括:形成于所述凸台部的上半部且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部、在所述凸台部的下半部向灯具后方侧开口的深孔部、将所述深孔部的下部切开而形成的缺口部,所述过滤部件嵌入所述帽的内部,所述灯室内依次经由所述贯通部、所述过滤部件、所述深孔部、所述缺口部而与外部连通。根据上述结构,只需将过滤部件嵌入帽内部并安装到通气孔上,形成迷宫式的通气通路,并且在通气通路内设置了过滤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帽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灯具12壳体12a周壁部12b后壁部12c、12c’通气孔12c1’贯通部12c2’深孔部12c3’缺口部12d、12d’凸台部14透光罩14A罩主体部14B外周缘部B20光源单元22发光元件26灯座30配光控制单元32投影透镜32A透镜主体部32B外缘部34透镜架34L、34R脚部34La、34Ra支点突起部34B突起片34Ba槽40光轴调整螺钉40a螺纹部40b轴部40c螺丝刀插入孔50、50’帽51帽主体52环状部件53、53’过滤部件Ax光轴Ax1转动轴线Ax2旋转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在车辆的左前端部设置的雾灯为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在附图中,X表示的方向作为灯具的“前方”(也作为车辆“前方”);Y表示的方向是与“前方”正交的“左方向”,也作为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左方向”(但正面观察灯具时为“右方向”),同时对于在车辆的左前端部设置雾灯的本实施方式来说,也是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向;Z表示的方向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竖直方向上的“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由具有作为灯体的功能的壳体12和安装于壳体1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透光罩14具备罩主体部14A和外周缘部14B,罩主体部14A具有正面观察灯具时横向较长的长圆形的外形形状,外周缘部14B位于罩主体部14A的外周侧,但该罩主体部14A以正对车辆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在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竖直面上支承于壳体12。壳体12具有正面观察车辆用灯具10时与透光罩14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外形形状。壳体12具备后壁部12b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12a。透光罩14通过与周壁部12a的端部连结而支承于壳体12,从而透光罩14和壳体12构成灯室。在灯室内收纳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22和用于对来自该发光元件22的光进行配光控制的配光控制单元30。在壳体12的后壁部12b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光源单元20的开口部。该光源单元具备搭载上述发光元件22的基板和支承该基板的灯座26。发光元件22为三个白色发光二极管沿车宽方向(即左右方向)相邻配置的结构,从而具有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利用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单元的光进行配光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壳体,其由后壁部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形成;透光罩,其与所述周壁部的端部连结,并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灯室;透镜架,其支承所述投影透镜,并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利用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单元的光进行配光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壳体,其由后壁部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形成;透光罩,其与所述周壁部的端部连结,并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灯室;透镜架,其支承所述投影透镜,并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包括光轴调整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使所述透镜架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形成有用于吸收所述灯室内的压力变动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相对于所述车宽方向位于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光轴调整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与所述车宽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光源单元上方。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壁部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竜彦松本昭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