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30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能够在实现梁、柱构件生产标准化的前提下,达到施工速度快、安装方便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整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可靠。该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框架柱、第二钢框架柱、隔板贯通式套筒和钢框架梁;隔板贯通式套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焊接的上部子套筒、上隔板、中部子套筒、下隔板和下部子套筒,还包括腹板连接板;上部子套筒套接于第一钢框架柱的下端,并通过单向螺栓与第一钢框架柱固定连接,下部子套筒套接于第二钢框架柱的上端,并通过单向螺栓与第二钢框架柱固定连接;钢框架梁的上翼缘板与上隔板,下翼缘板与下隔板,以及腹板与腹板连接板,分别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建筑与传统的建筑建造方式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施工快速,这对节点的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建筑中,方钢管柱-H型梁连接节点形式主要有内隔板节点、外隔板节点、隔板贯通节点和端板连接节点,其中,仅有端板连接节点为装配式节点,其他三类均需要进行现场焊接,但端板连接节点作为半刚性节点,其刚度相对较小,且很难在梁端形成塑性铰。在上述几种连接节点形式中,隔板贯通节点具有刚度较大、延性较好、耗能能力较强的优点,然而,目前能够实现装配化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连接节点形式极少。专利CN107489278A公开了一种箱型柱-H型梁钢框架节点的施工方法,其先将梁连接构件、柱连接板、上隔板、下隔板和下柱焊接为整体,再通过梁连接横板、梁连接竖板和高强螺栓将H型梁固定至柱梁连接构件上,通过高强螺栓将上柱与柱连接板固定连接。然而,该种连接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在连接节点中,下柱与下隔板通过焊接连接,上柱与上隔板通过柱连接板栓接,上、下柱构造不同,无法实现柱构件的标准化生产;(2)上柱与上隔板采用高强螺栓和柱连接板连接,如果上柱长度过长,则无法施拧,限制了上柱的长度;(3)用于连接上柱与上隔板的柱连接板,其位置与上、下隔板间的箱形短柱竖向位置不连贯,存在竖向传力不连续的问题。因而,如何在实现构件生产标准化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既能快速安装、现场零焊接,同时又能保证安全可靠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形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能够在实现梁、柱构件生产标准化的前提下,达到施工速度快、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整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可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框架柱、第二钢框架柱、隔板贯通式套筒和钢框架梁,所述第二钢框架柱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的下方;所述隔板贯通式套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焊接的上部子套筒、上隔板、中部子套筒、下隔板和下部子套筒,还包括焊接于所述中部子套筒外壁的腹板连接板;所述上部子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的下端,并通过单向螺栓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子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的上端,并通过单向螺栓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固定连接;所述中部子套筒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子套筒和第一钢框架柱的壁厚之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部子套筒和第二钢框架柱的壁厚之和;所述钢框架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板与上隔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板与下隔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腹板与腹板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平行设置,所述上部子套筒、中部子套筒和下部子套筒共轴线设置,且该轴线垂直于所述上隔板或下隔板。作为优选,所述腹板连接板垂直于所述上隔板或下隔板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子套筒的下端,所述中部子套筒的上端和下端,以及所述下部子套筒的上端,均设有焊接坡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钢框架柱下端的外壁与所述上部子套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钢框架柱上端的外壁与所述下部子套筒的内壁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子套筒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钢框架柱侧壁的下端对应于所述第一螺栓孔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下部子套筒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钢框架柱侧壁的上端对应于所述第三螺栓孔设有多个第四螺栓孔,所述第三螺栓孔与第四螺栓孔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上隔板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翼缘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下隔板具有用于与所述下翼缘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腹板连接板位于所述中部子套筒的同侧;所述钢框架梁端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上翼缘板与第一连接部相贴合,所述下翼缘板与第二连接部相贴合,所述腹板与腹板连接板相贴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多个第五螺栓孔,所述上翼缘板对应于所述第五螺栓孔设有多个第六螺栓孔,所述第五螺栓孔和第六螺栓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多个第七螺栓孔,所述下翼缘板对应于所述第七螺栓孔设有多个第八螺栓孔,所述第七螺栓孔和第八螺栓孔同轴设置;所述腹板连接板设有多个第九螺栓孔,所述腹板对应于所述第九螺栓孔设有多个第十螺栓孔,所述第九螺栓孔和第十螺栓孔同轴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通过隔板贯通式套筒的上部子套筒和下部子套筒分别连接第一钢框架柱和第二钢框架柱,通过上隔板、下隔板以及腹板连接板连接钢框架梁,使第一钢框架柱和第二钢框架柱的构造一致,可实现钢框架梁、柱生产标准化,现场施工主要为吊装和螺栓施拧两大步骤,安装快速简便,可以实现现场零焊接施工;2、本技术提供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采用单向螺栓实现了上部子套筒与第一钢框架柱、下部子套筒与第二钢框架柱的有效连接,能够有效防止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产生脱离现象,而且,由于柱端单向螺栓的受力状态主要为承担剪力作用,而单向螺栓的抗剪承载力高于同规格、同级别的普通高强螺栓,能够保证整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可靠;3、本技术提供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中,中部子套筒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子套筒和第一钢框架柱的壁厚之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部子套筒和第二钢框架柱的壁厚之和,保证了竖向传力的连续性,有利于保证整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沿竖直方向剖开后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贯通式套筒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爆炸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板贯通式套筒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部子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部子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部子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第一钢框架柱;2、第二钢框架柱;3、隔板贯通式套筒;31、上部子套筒;32、上隔板;321、第一连接部;33、中部子套筒;34、下隔板;341、第二连接部;35、下部子套筒;36、腹板连接板;4、钢框架梁;41、上翼缘板;42、腹板;43、下翼缘板;5、单向螺栓;6、高强螺栓;7、第一螺栓孔;8、第二螺栓孔;9、第三螺栓孔;10、第四螺栓孔;11、第五螺栓孔;12、第六螺栓孔;13、第七螺栓孔;14、第八螺栓孔;15、第九螺栓孔;16、第十螺栓孔;17、焊接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框架柱(1)、第二钢框架柱(2)、隔板贯通式套筒(3)和钢框架梁(4),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贯通式套筒(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焊接的上部子套筒(31)、上隔板(32)、中部子套筒(33)、下隔板(34)和下部子套筒(35),还包括焊接于所述中部子套筒(33)外壁的腹板连接板(36);所述上部子套筒(31)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端,并通过单向螺栓(5)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子套筒(35)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的上端,并通过单向螺栓(5)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固定连接;所述中部子套筒(33)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子套筒(31)和第一钢框架柱(1)的壁厚之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部子套筒(35)和第二钢框架柱(2)的壁厚之和;所述钢框架梁(4)包括上翼缘板(41)、下翼缘板(43)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41)和下翼缘板(43)之间的腹板(42),所述上翼缘板(41)与上隔板(32)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板(43)与下隔板(34)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腹板(42)与腹板连接板(36)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钢框架柱(1)、第二钢框架柱(2)、隔板贯通式套筒(3)和钢框架梁(4),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贯通式套筒(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焊接的上部子套筒(31)、上隔板(32)、中部子套筒(33)、下隔板(34)和下部子套筒(35),还包括焊接于所述中部子套筒(33)外壁的腹板连接板(36);所述上部子套筒(31)套接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端,并通过单向螺栓(5)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子套筒(35)套接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的上端,并通过单向螺栓(5)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固定连接;所述中部子套筒(33)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子套筒(31)和第一钢框架柱(1)的壁厚之和,且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部子套筒(35)和第二钢框架柱(2)的壁厚之和;所述钢框架梁(4)包括上翼缘板(41)、下翼缘板(43)和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41)和下翼缘板(43)之间的腹板(42),所述上翼缘板(41)与上隔板(32)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板(43)与下隔板(34)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腹板(42)与腹板连接板(36)通过高强螺栓(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32)和下隔板(34)平行设置,所述上部子套筒(31)、中部子套筒(33)和下部子套筒(35)共轴线设置,且该轴线垂直于所述上隔板(32)或下隔板(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连接板(36)垂直于所述上隔板(32)或下隔板(34)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子套筒(31)的下端,所述中部子套筒(33)的上端和下端,以及所述下部子套筒(35)的上端,均设有焊接坡口(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下端的外壁与所述上部子套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琦王燕王修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