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30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上节矩形钢管柱、下节矩形钢管柱、左侧钢梁和右侧钢梁,所述下节矩形钢管柱的上端与下连接件下端板相焊接连接固定;下连接件下端板的侧面与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的上端与上连接件上端板焊接连接固定;上节矩形钢管柱与上连接件上端板焊接连接固定;采用全螺栓装配,焊接工作均在工厂内完成,质量可靠,现场采用全螺栓贯通连接,施工进度快、效率高;节点构造设计大为简化,方便工厂预制;易于拆卸和更换;可实现高速度模块化组装施工,特别适合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土木建筑技术、机械装配领域,具体是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近几年来建筑业改革的重点之一。鉴于相关理论的欠缺、节点设计的不完善以及现场操作较为复杂,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柱的连接通常采用法兰或阴阳插接头的方式,急需一种性能优越,施工便捷可靠,现场无焊接,易于拆卸和更换,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新型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上节矩形钢管柱、下节矩形钢管柱、左侧钢梁和右侧钢梁,所述下节矩形钢管柱的上端与下连接件下端板相焊接连接固定;下连接件下端板的侧面与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的上端与上连接件上端板焊接连接固定;上节矩形钢管柱与上连接件上端板焊接连接固定;左侧钢梁与左连接件左端板焊接连接固定;右侧钢梁与右连接件右端板焊接连接固定;所述上节矩形钢管柱和下节矩形钢管柱上分别开设有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左侧钢梁通过左连接件左端板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右侧钢梁通过右连接件右端板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与下连接件下端板焊接连接固定后,灌入混凝土,再与上连接件上端板进行焊接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与下连接件下端板焊接连接固定后,不进行混凝土的灌入,直接进行上连接件上端板的焊接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具有四个侧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打孔,预埋套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打孔矩形钢管柱分别与左连接件左端板、右连接件右端板之间采用穿心高强螺栓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全螺栓装配,焊接工作均在工厂内完成,质量可靠,现场采用全螺栓贯通连接,施工进度快、效率高;2、节点构造设计大为简化,方便工厂预制;3、易于拆卸和更换;4、可实现高速度模块化组装施工,特别适合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装配后实施例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分离时实施例平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后实施例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分离时实施例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柱连接件分离时立体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矩形钢管柱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分离时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中:1-上节矩形钢管柱;2-上端与上连接件上端板;3-左连接件左端板;4-穿心高强螺栓;5-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6-右连接件右端板;7-中部矩形钢管柱预留孔;8-左侧钢梁;9-右侧钢梁;10-左连接件左端板;11-下连接件下端板;12-下节矩形钢管柱;13-预埋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6,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上节矩形钢管柱1、上连接件上端板2、左连接件左端板3、穿心高强螺栓4、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右连接件右端板6、中部矩形钢管柱预留孔7、左侧钢梁8、右侧钢梁9、左连接件左端板10、下连接件下端板11、下节矩形钢管柱12、预埋套管13,所述下节矩形钢管柱12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焊接链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预制中部矩形钢管柱预留孔7并预埋套管13;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灌入混凝土后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也可不进行混凝土的灌入直接进行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上节矩形钢管柱1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左侧钢梁8与左连接件左端板10焊接连接固定;右连接件右端板6与右侧钢梁9焊接连接固定;左连接件左端板10与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用穿心高强螺栓4连接固定。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节矩形钢管柱12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厚度及焊接方式,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厚度及焊接方式,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厚度及焊接方式,上节矩形钢管柱1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厚度及焊接方式,左侧钢梁8与左连接件左端板10厚度及焊接方式,右连接件右端板6与右侧钢梁9厚度及焊接方式依据等强连接计算确定。实施例中,所述的左连接件左端板10预留螺栓孔和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预留中部矩形钢管柱预留孔7结合处的连接穿心高强螺栓4在端板成对称布置,尺寸规格选用满足等强连接要求,螺栓中心距离左连接件左端板10外边缘符合规范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穿心高强螺栓4分布不限于短板边缘螺栓,连接位置如果不在结构竖向反弯点处采用上述方式连接,连接位置如果在结构竖向反弯点处采用ZL201720514052.X一种钢柱与钢柱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中介绍方法连接。该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设计合理,运输方便,现场采用全螺栓装配,焊接工作均在工厂内完成,质量可靠,节点构造设计大为简化,方便工厂预制;该结构体系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技术可实现高速度模块化组装施工,特别适合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本实施例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以配合说明的形式加以说明以供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和了解,并非约束和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任何不影响本技术所产生的功效的情况下的改进和润饰,均应包含于本技术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说明中所采用的相关说明用词,亦是为了说明的简洁明了,任何无实质技术变更都应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上节矩形钢管柱(1)、下节矩形钢管柱(12)、左侧钢梁(8)和右侧钢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节矩形钢管柱(12)的上端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相焊接连接固定;下连接件下端板(11)的侧面与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的上端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上节矩形钢管柱(1)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左侧钢梁(8)与左连接件左端板(10)焊接连接固定;右侧钢梁(9)与右连接件右端板(6)焊接连接固定;所述上节矩形钢管柱(1)和下节矩形钢管柱(12)上分别开设有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7),左侧钢梁(8)通过左连接件左端板(10)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4)连接固定;右侧钢梁(9)通过右连接件右端板(6)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4)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钢管柱与钢梁的新型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上节矩形钢管柱(1)、下节矩形钢管柱(12)、左侧钢梁(8)和右侧钢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节矩形钢管柱(12)的上端与下连接件下端板(11)相焊接连接固定;下连接件下端板(11)的侧面与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焊接连接固定;中部打孔矩形钢管柱(5)的上端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上节矩形钢管柱(1)与上连接件上端板(2)焊接连接固定;左侧钢梁(8)与左连接件左端板(10)焊接连接固定;右侧钢梁(9)与右连接件右端板(6)焊接连接固定;所述上节矩形钢管柱(1)和下节矩形钢管柱(12)上分别开设有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7),左侧钢梁(8)通过左连接件左端板(10)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4)连接固定;右侧钢梁(9)通过右连接件右端板(6)与矩形钢管柱预留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磊赵雷钟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广懋金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