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9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用途,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其中,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50~30: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而节省农药产生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抑制剂,其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施用量低、持效期长等优点,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对有益生物及作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且对环境友好,但长期单独使用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二氰蒽醌(dithianon)是巴斯夫欧洲公司开发的杀菌剂,纯品为深棕色结晶状固体。分子式为C14H4N2O2S2,化学名称为: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二氰蒽醌具有多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真菌霉,最后导致病害死亡,具很好的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用于防治果树和蔬菜上的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霜霉病、褐腐病。农业生产应用中,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病原菌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病原菌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病原菌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病原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目前,还没见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组合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病原菌抗性选择加速,防治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的两种化合物进行复配和/或混配,以提高组合物防治病原菌的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其中,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50~30:1。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20~10:1。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10~5: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进一步优选为10%~4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优选的,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和黄瓜霜霉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还包括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将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活性成分结合,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进一步的,所述助剂是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如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粘结剂、崩解剂、溶剂、乳化剂、防腐剂、增稠剂、增效剂,其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进一步的,所述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的施用方式,包括将杀菌组合物以喷雾、浸泡、弥雾、碰粉、撒播、浇泼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施用于植物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和茎部。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依据需要混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苯噻菌酯与二氯蒽醌合理复配和/或混配,相比单剂,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而节省农药产生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原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的速度,且扩大了防治谱。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对象:辣椒炭疽病试验方法: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称取适量的原药于离心管中,再加入适量的二甲基亚砜将原药溶解,制成母液。将溶解好的药液按比例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加入到冷却至45℃左右的PDA培养基,制成含杀菌剂的培养基。用灭菌的打孔器将供试菌平板打成直径7mm的小菌饼,每皿移植一菌饼于中央,重复3次,以无菌水作对照。置恒温箱内28℃下培养,待对照培养基病菌长好后,用垂直十字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的直径,取平均值,按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用Excel软件分析得到的抑制率和浓度梯度的数据,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值,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试验结果如表1: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值/混剂药剂EC50值×100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表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从表1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可知,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在1:50~30:1的范围内对辣椒炭疽病的共毒系数CTC值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当两者配比为4:5时,共毒系数为178.10,协同增效更为显著。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试验方法: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配制:黄瓜霜霉病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悬浮液。供试菌株敏感性测定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力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h,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摆放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叶盘中,室温放置5min后,置于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放置效果。根据病斑面积划分病级:0级:无病;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通过防效几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50~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50~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20~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10~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40%。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英王金生王涛王海勇张璇李三朵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