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4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后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包括后纵梁前段、后纵梁中段和后纵梁后段,后纵梁中段设置在后纵梁前段与后纵梁后段之间,后纵梁前段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后纵梁后段的端部与后保横梁连接。后纵梁整体呈阶梯状,后纵梁整体为铝合金铸造成型,并采用高压铸造工艺成型。后纵梁的内部设有加强筋Ⅲ,加强筋Ⅲ为X型或V型,加强筋Ⅲ之间彼此连接构成网状结构,加强筋Ⅲ的设置提高了后纵梁的结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纵梁具有重量轻、集成性高、安装精度高、强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后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减少零件用量的同时,可省去多个零件间的焊接工序,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

A Rear Longitudinal Assembly and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a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s an integral forming structure.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ncludes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end of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end of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crossbeam. The whol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ladder-shaped, and the whol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cast by aluminium alloy, and is formed by high-pressure casting process.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provided with reinforcing bars III. The reinforcing bars III are X-shaped or V-shaped. The reinforcing bars III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network structure. The setting of reinforcing bars III improve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high integration, high installation accuracy, high strength and good safety performance.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is an integral forming structure,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amount of parts, but also omit the welding process between parts,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and assembly accuracy of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涉及车身纵梁的轻量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车身后纵梁作为汽车车身关键零件之一,在汽车结构中起重要的承载作用及吸收碰撞冲击作用。由于后纵梁整体结构较长,通常分为后纵梁前段及后纵梁后段两部分,由于后纵梁需要与其它零部件合理避让及安装,因此后纵梁的整体形状较复杂,目前常见的后纵梁多采用钢板冲压件焊接而成,但这种钢板冲压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由多个钢板冲压件组成的后纵梁,需增加焊接工序,降低了尺寸安装精度,增加车身缝隙,带来共振噪音。2、由多个钢板冲压件焊接而成的后纵梁,要实现与底盘及车身等结构的连接,必须配合相应的安装板、安装支座等零件,因此零件的数量增加,工序增加,同时不利于整车减重。3、分段式后纵梁需额外增加后纵梁前段与后段的连接工序,增加额外工作量,同时对整车强度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该汽车后纵梁总成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集成式设计,可有效减少周边配接零件数量,省去多个零件间的焊接工序,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包括后纵梁前段、后纵梁中段和后纵梁后段,所述后纵梁中段设置在后纵梁前段与后纵梁后段之间,后纵梁前段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后纵梁后段的端部与后保横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整体呈阶梯状,后纵梁整体为铝合金铸造成型,并采用高压铸造工艺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前段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门槛边梁连接的连接部Ⅰ,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的连接部Ⅱ。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Ⅰ为U型壳体结构,所述连接部Ⅱ为弯折结构,连接部Ⅰ和连接部Ⅱ上均设有翻边Ⅰ。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中段上设有用于安装底盘后减震系统的后弹簧支座,所述后弹簧支座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内部设有加强筋Ⅰ。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中段上还设有用于与后地板中横梁连接的连接部Ⅲ和连接部Ⅳ,所述连接部Ⅲ为向后纵梁中段的一侧延伸的U型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Ⅳ为向上凸起的壳体结构,连接部Ⅳ与后纵梁中段的交界处设有加强筋Ⅱ。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中段上设有用于与底盘后副车架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后纵梁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配合连接在底盘后副车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整体为一体成型壳体结构,后纵梁的内部设有加强筋Ⅲ,加强筋Ⅲ与后纵梁的内壁连接,加强筋Ⅲ为X型或V型,加强筋Ⅲ之间彼此连接构成网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底盘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的后纵梁由常规的“前段+后段”的分段式结构简化为一体式结构,省去后纵梁前段与后纵梁后段的连接工序,减少额外工作量,同时可提高整车强度,后纵梁为一体成型结构,将周边的零部件集成与一体,可有效减少周边配接零件数量10~18个,实现减重30~50%;此外在后纵梁减少零件用量的同时,可省去多个零件间的焊接工序,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2、本专利技术后纵梁呈阶梯状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使后纵梁与底盘后副车架贴合保证纵梁与底盘后副车架连接的平整性,也可方便后纵梁与其它零部件的安装;后纵梁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可减轻此结构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目的。3、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后纵梁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后纵梁与现有技术中的后纵梁相比,具有重量轻、集成性高、安装精度高、强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后纵梁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后纵梁总成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后纵梁总成的仰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后纵梁;11、加强筋Ⅲ;2、后纵梁前段;3、后纵梁中段;4、后纵梁后段。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1,后纵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1包括后纵梁前段2、后纵梁中段3和后纵梁后段4,后纵梁中段3设置在后纵梁前段2与后纵梁后段4之间,后纵梁前段2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后纵梁后段4的端部与后保横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后纵梁1由常规的“前段+后段”的分段式结构简化为一体式结构,省去后纵梁前段与后纵梁后段的连接工序,减少额外工作量,同时可提高整车强度,后纵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将周边的零部件集成与一体,可有效减少周边配接零件数量10~18个,实现减重30~50%;此外在后纵梁减少零件用量的同时,可省去多个零件间的焊接工序,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后纵梁1整体呈阶梯状,后纵梁1整体为铝合金铸造成型,并采用高压铸造工艺成型。后纵梁1呈阶梯状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使后纵梁1与底盘后副车架贴合保证纵梁1与底盘后副车架连接的平整性,也可方便后纵梁1与其它零部件的安装;后纵梁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可减轻此结构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目的。后纵梁1整体为一体成型壳体结构,与传统钢制件相比,具有集成化效果,可增加尺寸精度。后纵梁1的内部设有加强筋Ⅲ11,加强筋Ⅲ11与后纵梁1的内壁连接,加强筋Ⅲ11为X型或V型,加强筋Ⅲ11之间彼此连接构成网状结构,加强筋Ⅲ11的设置提高了后纵梁1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后纵梁1与现有技术中的后纵梁相比,具有重量轻、集成性高、安装精度高、强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后纵梁前段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门槛边梁连接的连接部Ⅰ21,后纵梁前段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的连接部Ⅱ22。连接部Ⅰ21为U型壳体结构,连接部Ⅱ22为弯折结构;为增加连接时的接触面积,连接部Ⅰ21和连接部Ⅱ22上均设有翻边Ⅰ211,连接部Ⅰ21、连接部Ⅱ22与后纵梁前段2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前段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3,通孔23用于安装加油管路通管。后纵梁中段3上设有用于安装底盘后减震系统的后弹簧支座31,后弹簧支座31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内部设有加强筋Ⅰ311,加强筋Ⅰ311与凹槽结构的底部与侧壁连接。后纵梁中段3上还设有用于与后地板中横梁连接的连接部Ⅲ32和连接部Ⅳ33,连接部Ⅲ32为向后纵梁中段3的一侧延伸的U型槽结构;连接部Ⅳ33为向上凸起的壳体结构,连接部Ⅳ33与后纵梁中段3的交界处设有加强筋Ⅱ331。后纵梁中段3上设有用于与底盘后副车架连接的安装孔34,后纵梁1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34配合连接在底盘后副车架上。为了保证后纵梁与其它部件连接的贴合性及增加接触面积,后纵梁后段4的两侧均设有翻边Ⅱ41,后纵梁后段4的一侧与后地板边缘连接,后纵梁后段4的另一侧与后地板后横梁连接。为增加后纵梁后段4的结构强度,在后纵梁后段4的侧壁上设有凹陷结构进而形成加强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的底盘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1),所述后纵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1)包括后纵梁前段(2)、后纵梁中段(3)和后纵梁后段(4),所述后纵梁中段(3)设置在后纵梁前段(2)与后纵梁后段(4)之间,后纵梁前段(2)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后纵梁后段(4)的端部与后保横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1),所述后纵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后纵梁(1)包括后纵梁前段(2)、后纵梁中段(3)和后纵梁后段(4),所述后纵梁中段(3)设置在后纵梁前段(2)与后纵梁后段(4)之间,后纵梁前段(2)的端部与前纵梁连接,后纵梁后段(4)的端部与后保横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1)整体呈阶梯状,后纵梁(1)整体为铝合金铸造成型,并采用高压铸造工艺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前段(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门槛边梁连接的连接部Ⅰ(21),所述后纵梁前段(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的连接部Ⅱ(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Ⅰ(21)为U型壳体结构,所述连接部Ⅱ(22)为弯折结构,连接部Ⅰ(21)和连接部Ⅱ(22)上均设有翻边Ⅰ(211)。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中段(3)上设有用于安装底盘后减震系统的后弹簧支座(31),所述后弹簧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珠牛丽媛李光玉程云张毅胡光山苏一畅熊建民朱小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