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97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风机装置包括:主壳体,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换热结构,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气流通道靠近进风口一端;风机机组,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换热结构与出风口之间;其中,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至少两个风机在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上述风机装置,由于由至少两个风机组成的风机机组具有较强的增压效果,因此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风机以将机身的厚度控制在较薄范围内,与此同时可克服机身的厚度太薄导致的高风阻的问题,使该风机装置在超薄化的同时可达到足够的送风风量与送风距离。

Fan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with 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an device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with it. The fan device includes: a main shell, forming an air passage with relatively arranged air inlet and outlet; a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air passage and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air passage near the air inlet; a fan uni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air passage an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the air outlet; and a fan unit packag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t least two fans, and at least two fans are spaced in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airflow passage. Because the fan unit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fans has a strong pressurization effect, a smaller diameter fan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thickness of the fuselage in a thinner rang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of high air resistance caused by too thin fuselage thickness can be overcome, so that the fan device can achieve sufficient air supply volume and d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of ultra-th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贯流风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动压高、送风距离远等特点,因此是空调室内机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风机。贯流风机可形成扁平而高速的气流,适于装载在扁平形或细长形的空调室内机中。而由于受到风道结构、风机性能等因素限制,空调室内机的厚度通常较大(通常在180mm以上)。但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美观、实用性等需求,空调室内机的超薄化成为了目前的发展趋势,因此超薄空调室内机也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超薄空调室内机(特别是机身厚度在150mm以下的空调空调室内机)随着机身厚度的减少,机身内部的风阻也急剧增加,同时由于机身厚度的限制,位于机身内的贯流风叶直径也不能过大,再加上贯流风机本身的静压能力(即克服风阻的能力)偏弱,因而导致现有的超薄空调内机在满足尺寸要求的同时,具有风量偏低、送风能力偏弱等缺陷,从而严重影响了空调内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调内机无法在具有较小厚度的同时保证足够的风量及送风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具有较小厚度的同时风量较大、送风能力较强的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一种风机装置,所述风机装置包括:主壳体,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以及风机机组,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结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所述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所述至少两个风机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上述风机装置,由于由至少两个风机组成的风机机组具有较强的增压效果,因此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风机以将机身的厚度控制在较薄范围内,与此同时可克服机身的厚度太薄导致的高风阻的问题,使该风机装置在超薄化的同时可达到足够的送风风量与送风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位于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相对所述至少两个风机的间隔方向倾斜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自所述底壁相对的两端向所述底壁相同一侧延伸,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底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底壁一端,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共同形成所述出风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连接所述底壁的第一进风段,所述第二侧壁包括连接所述底壁的第二进风段,所述第一进风段与所述第二进风段均沿所述至少两个风机的间隔方向直线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结构自所述第二进风段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进风段远离所述出风口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段的第一导向段及连接所述第二进风段的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沿所述至少两个风机的间隔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段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段方向凸起的弧形部,每个所述弧形部与其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一导向段共同形成容纳所述风机的导流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段还包括至少两个凹陷部,每个所述凹陷部朝向一个所述风机的出风一侧凹陷,且突伸于每个所述风机的出风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至少两个风机的间隔方向倾斜设置。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风机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风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风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图未示),该空调室内机内安装有风机装置100,空调室内机通过风机装置100朝室内送风,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机装置100包括主壳体20、换热结构40以及风机机组。主壳体20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24与出风口25的气流通道,气流从进风口24进入气流通道,流过气流通道后通过出风口25流出。换热结构40设于气流通道内,风机机组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换热结构40与出风口25之间。如此,从进风口24进入气流通道的气流经过换热结构40换热后由被风机机组吸入,经过风机机组加压后通过出风口25流出。在一实施例中,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62,至少两个风机62在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可先后对气流进行加压,因此具有较强的静压能力(即克服风阻的能力),提高了出风量与送风距离。可以理解,在一实施例中,风机机组包括两个风机62。在其它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风机62,从而进一步提升风机装置100的静压能力。为了防止主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恶化,风机62的数量不大于五个。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62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而超过五个。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主壳体20呈细长的条状结构,包括底壁21、第一侧壁22以及第二侧壁23。第一侧壁22与第二侧壁23自底壁21相对的两端向底壁21相同一侧延伸,进风口24开设于底壁21和/或第二侧壁23连接底壁21一端,第一侧壁22与第二侧壁23远离底壁21一端共同形成出风口25,第一侧壁22与第二侧壁23共同形成气流通道,换热结构40与风机机组位于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之间。如此,从进风口24进入的气流流过第一侧壁22与第二侧壁23之间而从出风口25流出。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2包括第一进风段221、第一导向段223以及第一出风段225,第一进风段221与第一出风段225分别连接于第一导向段2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进风段221远离第一导向段223的一端与底壁21连接。第二侧壁23包括第二进风段232、第二导向段234以及第二出风段236,第二进风段232与第二出风段236分别连接于第二导向段2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进风段232远离第二导向段234的一端与底壁21连接。第一进风段221与第二进风段232均沿至少两个风机62的间隔方向直线延伸(即图1上的竖直方向),第二进风段232靠近底壁21一侧开设有进风口24。如此,气流通过底壁21与第二进风段232分别开设的两个进风口24进入气流通道内。第一导向段223沿至少两个风机的间隔方向直线延伸(即图1上的竖直方向),第二导向段234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向远离第一导向段223方向凸起的弧形部2341,每个弧形部2341与其对应的第一导向段223共同形成容纳风机62的导流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100)包括:主壳体(20),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24)与出风口(25)的气流通道;换热结构(4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及风机机组,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结构(40)与所述出风口(25)之间;其中,所述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62),所述至少两个风机(62)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100)包括:主壳体(20),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24)与出风口(25)的气流通道;换热结构(40),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及风机机组,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结构(40)与所述出风口(25)之间;其中,所述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62),所述至少两个风机(62)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40)位于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24)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40)相对所述至少两个风机(62)的间隔方向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20)包括底壁(21)、第一侧壁(22)以及第二侧壁(23),所述第一侧壁(22)与所述第二侧壁(23)自所述底壁(21)相对的两端向所述底壁(21)相同一侧延伸,所述进风口(24)开设于所述底壁(2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所述底壁(21)一端,所述第一侧壁(22)远离所述底壁(21)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23)远离所述底壁(21)一端共同形成所述出风口(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22)包括连接所述底壁(21)的第一进风段(221),所述第二侧壁(23)包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慧兰刚汤雁翔王晨光陈志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