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及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85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解耦膜的解耦通道和用于供液体流动的惯性通道,所述解耦膜位于所述解耦通道中,所述解耦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凸起,所述解耦膜通过所述凸起抵设于所述上流道板与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可减少车辆低频大振幅振动时的拍击异响,从而提高乘车舒适性。

A Hydraulic Mount Decoupling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Mou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ydraulic mounting decoupl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n upper runner plate, a lower runner plate and a decoupling film, which are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runner plate, and between the upper runner plate and the lower runner plate, a decoupling channel for placing decoupling film and an inertial channel for supplying liquid flow are formed. The decoupling film is located in the decoupling channel, and the upper table of the decoupling film is located in the decoupling channel. A protrusion is arranged on both the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and the decoupling film is set between the upper runner plate and the lower runner plate through the protrusion. The hydraulic mount decoupling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clapping abnormal sound when the vehicle is in low frequency and large amplitude vibr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ride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及液压悬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振动会经发动机悬置传递到车身,这不仅会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更影响了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因此,开发出更好的悬置来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事情。最初的发动机悬置为橡胶悬置,橡胶悬置由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至今都还被广泛地使用,但橡胶悬置的缺点是性能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刚度和阻尼基本都是不变的,这无法满足动力总成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需求。随后出现了液压悬置,液压悬置刚度阻尼可变,但其受到高频小振幅激励时,由于惯性通道内液柱的惯性很大,液体几乎来不及流动,导致高频动态硬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改善液压悬置高频时的动态硬化,现有的液压悬置会在上下液室之间加入解耦膜,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悬置结构,包括上液室、下液室、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将液压悬置结构内部分为上液室和下液室,解耦膜位于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当液压悬置受到高频小振幅激励时,由于解耦膜在小变形时的低刚度特性,而使解耦膜通道内的液体随解耦膜一起高速振动,从而降低液压悬置的高频动刚度,消除动态硬化。但配置有此种液压悬置结构的汽车在受到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如过减速带时,液压悬置Z向受力,上液室体积压缩及拉伸导致液体推动解耦膜上下运动而拍击上下流道板,拍击产生的异响会传递到车内,从而影响乘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该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可减少拍击异响,从而提高乘车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所述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其中,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解耦膜的解耦通道和用于供液体流动的惯性通道,所述解耦膜位于所述解耦通道中,所述解耦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凸起,所述解耦膜通过所述凸起抵设于所述上流道板与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解耦膜与所述上流道板的下表面和下流道板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解耦膜的过盈量为0.4-0.6mm。进一步地,所述上流道板中间部位设有解耦通道入口,所述下流道板中间部位设有解耦通道出口,所述解耦通道入口和所述解耦通道出口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加强筋宽度的2倍以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的加强筋与所述解耦膜表面的凸起呈点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解耦膜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凸起为均匀分布的多圈环形凸起、多列条形凸起或波浪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起、条形凸起或波浪形凸起为连续凸起或间断凸起。进一步地,所述解耦膜由具有弹性和/或抗撕裂性的材料组成。进一步地,所述解耦膜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凸起均与所述解耦膜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液压悬置,包括上液室、下液室和所述任一液压悬置解耦结构,所述解耦结构限位在所述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解耦结构和液压悬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解耦膜表面结构、解耦膜厚度和流道板加强筋的设计,减少了解耦结构中解耦膜的拍击运动以及解耦膜与流道板的拍击接触面积,有效控制了车辆受到低频大振幅振动时的拍击异响。所述解耦膜厚度适中,既满足了解耦膜反复振动的强度要求,也满足了解耦膜的高频低刚度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现有的一种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试验的一种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试验的另一种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中解耦膜和下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中上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中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上流道板2-下流道板3-解耦膜4-解耦通道5-惯性通道51-隔挡部52-惯性通道入口53-惯性通道出口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解耦膜的拍击异响,进行了多种解耦膜方案的实车验证,第一种解耦膜方案如附图2所示,在解耦膜周边一圈增设包边,解耦膜通过包边过盈配合在上下流道板之间,被包边包围的中间区域相对包边厚度较薄,并且该中间区域上下表面均设有间断的凸起,该方案经过实车验证,异响改善效果不明显。第二种解耦方案如附图3所示,在解耦膜周边一圈增设间断设置的包边,解耦膜通过包边过盈配合在上下流道板之间,间断设置的包边可以减小解耦膜与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被包边包围的中间区域相对包边厚度较薄,并且该中间区域上下表面均设有间断的凸起,该方案经过实车验证,同样异响改善效果不明显。实施例一参照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所述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1、下流道板2和解耦膜3,其中,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固定连接,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之间形成解耦通道和惯性通道,所述解耦膜3位于所述解耦通道中。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流道板1和下流道板2具有相同的外形,例如椭圆形、圆形或多边形,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所述上流道板1和下流道板2通过常规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卡接的方式,所述上流道板1和下流道板2卡接后,所述上流道板1和下流道板2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通道,分隔的方式为在上流道板1下表面或下流道板2上表面设置环形槽,并相应地在下流道板2上表面或上流道板1下表面设置环形柱,当所述上流道板1和下流道板2相互卡接时,所述环形柱嵌套于所述环形槽内,起到分隔的作用,所述环形槽或环形柱以内的区域形成解耦通道4,所述环形槽或环形柱与流道板外沿之间的区域形成环形的惯性通道5。所述环形惯性通道5内某一处设置隔挡部51,惯性通道5入口52设置在隔挡部51一侧的上流道板1边缘部位,惯性通道出口53设置在隔挡部51另一侧的下流道板2边缘部位,优选的,所述惯性通道入口52和惯性通道出口53均设置在比较靠近隔挡部51的位置,当所述解耦结构受到液体低频大振幅振动冲击时,液体从所述惯性通道入口52流入并绕惯性通道5一周最终经惯性通道出口53流出,最大程度地增加了阻尼效果。所述上流道板1中间区域开设有解耦通道入口,所述下流道板2中间区域开设有解耦通道出口,为了增加解耦结构的强度,所述解耦通道入口和解耦通道出口分别设有多列平行的加强筋6,综合考虑拍击接触面积的大小和解耦结构的强度,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加强筋宽度的2倍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1)、下流道板(2)和解耦膜(3),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固定连接,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解耦膜的解耦通道(4)和用于供液体流动的惯性通道(5),所述解耦膜(3)位于所述解耦通道(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凸起,所述解耦膜(3)通过所述凸起抵设于所述上流道板(1)与所述下流道板(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1)、下流道板(2)和解耦膜(3),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固定连接,所述上流道板(1)和所述下流道板(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解耦膜的解耦通道(4)和用于供液体流动的惯性通道(5),所述解耦膜(3)位于所述解耦通道(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凸起,所述解耦膜(3)通过所述凸起抵设于所述上流道板(1)与所述下流道板(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3)与所述上流道板(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流道板(2)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解耦膜(3)的过盈量为0.4-0.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悬置解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板(1)中间部位设有解耦通道入口,所述下流道板(2)中间部位设有解耦通道出口,所述解耦通道入口和所述解耦通道出口均设有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宏飞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