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83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它包括:箱体;上盖,用以封装所述箱体;多个电池,固定于所述箱体内;若干第一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同时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以及若干第二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平行。当所述动力电池组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避免因上盖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内部的电池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组
本技术涉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限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主,电动汽车一般使用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源驱动车辆行驶。电池组通常包括电池、箱体及上盖。由于动力电池组的上盖仅作为覆盖件设于箱体表面,不考虑其刚度和固有频率,通常情况下,当箱体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动力电池组的上盖易出现变形过大,而损伤箱体内部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当动力电池组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避免因上盖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内部的电池受到损伤。一种动力电池组,它包括:箱体;上盖,用以封装所述箱体;多个电池,固定于所述箱体内;若干第一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同时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以及若干第二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平行。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一第一垫片,连接于所述上盖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面;以及两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延伸方向上,两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垫片,两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上盖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还包括:两第一卡扣,分别连接于一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垫片之间;以及两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且分别固定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第一卡槽以使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的所述第一垫片及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电池。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通过螺栓连接、铆钉连接、胶粘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于所述电池。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上盖胶粘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一第二垫片,连接于所述上盖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面;一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垫片,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第二缓冲机构以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相同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电池。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以M排*N列方式排布于所述箱体内,其中,M、N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数量为(M-1)*N,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数量为2N。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在所述电池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平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池的两端各设有一端板,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端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池的外壁设有加强筋,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当所述动力电池组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避免因上盖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内部的电池受到损伤。具体而言,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1、在上盖与电池之间设置了若干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由此可以根据动力电池组的实际结构选择适当的位置分别设置合适数量的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所以当箱体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充分增强上盖与电池之间的缓冲效果,避免因上盖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内部的电池受到损伤。2、由于第一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上盖,另一端同时连接于相邻的两块电池,这样既可以保证上盖与电池之间具有足够的缓冲减震效果,也可以减少第二缓冲机构的设置数量,简化动力电池组的组装工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3、由于一端连接于上盖与电池之间,另一端同时连接于相邻的两块电池,所述第一缓冲机构不但可以于纵向(即第一弹簧的轴向)为上盖与电池提供足够的缓冲减震效果,也可以避免相邻的两块电池之间产生较大位移,从而为箱体内部的各电池之间提供横向的限位功能,避免各电池之间产生碰撞,可以有效保证动力电池组的稳定性。4、需要强调的是,当所述电池以M排*N列方式排布于所述箱体内时,其中,M、N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数量为(M-1)*N,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数量为2N。此时,箱体内的各电池的两端或外表均连接有第一缓冲机构和/或第二缓冲机构,可以进一步保证上盖与电池之间具有足够的缓冲减震效果,以及各电池之间均具有横向的限位功能,进而使得箱体内的电池在纵向与横向均可以尽量免于受到物理损伤,从而有效保证动力电池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上盖与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电池21端板3上盖4第一缓冲机构41第一垫片42第一弹簧43第一卡扣44第一卡槽5第二缓冲机构51第二垫片52第二弹簧53第二卡扣54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上盖3与第一缓冲机构4及第二缓冲机构5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第一缓冲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组的第二缓冲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它包括:箱体1、上盖3、多个电池2、若干第一缓冲机构4以及若干第二缓冲机构5。所述上盖3用以封装所述箱体1;所述电池2固定于所述箱体1内;在所述第一缓冲机构4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3,另一端同时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2;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3,另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电池2;所述第一缓冲机构4的弹性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的弹性延伸方向平行。当所述动力电池组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避免因上盖3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1内部的电池2受到损伤。具体而言,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1、在上盖3与电池2之间设置了若干第一缓冲机构4及第二缓冲机构5,由此可以根据动力电池组的实际结构选择适当的位置分别设置合适数量的第一缓冲机构4及第二缓冲机构5。所以当箱体1受到振动或者冲击时,可以充分增强上盖3与电池2之间的缓冲效果,避免因上盖3的刚度过低而导致箱体1内部的电池2受到损伤。2、由于第一缓冲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上盖3,另一端同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盖,用以封装所述箱体;多个电池,固定于所述箱体内;若干第一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同时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以及若干第二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盖,用以封装所述箱体;多个电池,固定于所述箱体内;若干第一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同时连接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以及若干第二缓冲机构,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弹性延伸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一第一垫片,连接于所述上盖朝向所述电池的一侧面;以及两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延伸方向上,两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垫片,两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上盖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还包括:两第一卡扣,分别连接于一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垫片之间;以及两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且分别固定于两相邻的所述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第一卡槽以使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的所述第一垫片及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峰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