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83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壳体、电芯、镀镍汇流排、传热加强排、硅胶加热带及塑料保护板,电芯固定于壳体内,塑料保护板、硅胶加热带、传热加强排及镀镍汇流排自外至内依次设置;镀镍汇流排与电芯的电极焊接,传热加强排固定于镀镍汇流排的外表面,硅胶加热带贴附于传热加强排的外表面,塑料保护板固定于硅胶加热带的外表面;其中,塑料保护板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电芯的电极相对设置。通过塑料保护板上的凹槽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电芯发生意外时将热量和碎片释放到模块外部,从而能较好地保护其他电芯,提高了动力电池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其中,车载电源往往成为了汽车的唯一供能设备或者主要供能设备,所以,作为车载电源的可充电电池就成为关键,而可充电电池的安全性是关键中的关键。虽然现有技术对动力电池做了一些防爆结构设计,但是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过高等缺点,而且在电芯发生意外时仍然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电池包的火灾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防爆结构复杂、寿命短、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优化动力电池模块结构、降低电芯发生意外时产生的危害程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动力电池设计存在的可靠性差、防爆结构复杂、寿命短等问题,本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通过薄弱结构设计实现对某个电芯发生意外时的能量和碎片的有效释放,以保护其他电芯,避免电池包的火灾风险,从而有效优化了动力电池模块结构,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降低电芯发生意外时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而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壳体、电芯、镀镍汇流排、传热加强排、硅胶加热带及塑料保护板,所述电芯固定于壳体内,塑料保护板、硅胶加热带、传热加强排及镀镍汇流排自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镀镍汇流排与电芯的电极焊接,所述传热加强排固定于所述镀镍汇流排的外表面,所述硅胶加热带贴附于所述传热加强排的外表面,所述塑料保护板固定于所述硅胶加热带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塑料保护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电芯的电极相对设置。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通过塑料保护板上的凹槽形成薄弱结构,如果电芯出现内部短路等意外状况,能量在从电极(如正极)盖帽释放出来时,可以冲破保护板上的薄弱结构,从而及时将该电芯爆炸引起的热量和碎片释放到模块外部,以避免引起其他电芯的损坏等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具有多个电芯,所述塑料保护板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开设于塑料保护板的内壁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塑料保护板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凹槽,能够使发生意外的电芯产生的热量和碎片更有效地排出,以增强对其他电芯的保护效果,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塑料保护板包括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所述第一保护板上的各凹槽与各电芯的正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保护板上的各凹槽与各电芯的负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保护板上的凹槽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保护板上的凹槽的数量与电芯的数量相同。基于上述的改进方案,本技术涉及的塑料保护板不仅对电芯起结构维护作用,而且设计了薄弱结构(凹槽),有利于单体电芯引爆后的能量释放,从而对其他电芯起到防护作用,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包的火灾风险。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共同围成一个腔体,所述电芯固定于所述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通孔,且每个第一通孔分别与各电芯的正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二通孔,且每个第二通孔分别与各电芯的负极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镀镍汇流排包括固定于电芯两侧的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所述第二汇流排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焊接。进一步地,所述传热加强排包括第一加强排和第二加强排,所述第一加强排贴附于第一汇流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强排贴附于第二汇流排的外表面。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电芯两侧分别设置传热加强排,即可将硅胶加热带的热量传导至电芯,也可起到多个动力电池模块串联时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使动力电池模块间连接更为可靠、更为简单。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排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三通孔,且每个第三通孔分别与各电芯的正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排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四通孔,且每个第四通孔分别与各电芯的负极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加热带包括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所述第一加热带贴附于第一加强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带贴附于第二加强排的外表面。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综合地考虑了力、热、电等因素,将热管理系统的加热部件(硅胶加热带)集成到模块结构上,使模块与模块间连接更为简易和可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带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五通孔,且每个第五通孔分别与电芯的正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带上开有与电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六通孔,且每个第六通孔分别与电芯的负极相对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塑料保护板上的凹槽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在电芯发生意外时将热量和碎片释放到电池模块外部,从而能较好地保护其他电芯,提高了动力电池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还具有装配简单灵活、结构设计规则、组合方式多样等突出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壳体、电芯及塑料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芯和镀镍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芯、镀镍汇流排及传热加强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芯、镀镍汇流排、传热加强排及硅胶加热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2、电芯;3、镀镍汇流排;31、第一汇流排;32、第二汇流排;4、传热加强排;41、第一加强排;42、第二加强排;5、硅胶加热带;51、第一加热带;52、第二加热带;6、塑料保护板;61、第一保护板;62、第二保护板;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壳体1、电芯2、镀镍汇流排3、传热加强排4、硅胶加热带5及塑料保护板6,电芯2固定于壳体1内,塑料保护板6、硅胶加热带5、传热加强排4及镀镍汇流排3自外至内(自电池模块外至电池模块内)依次设置;镀镍汇流排3与电芯2的电极焊接,传热加强排4固定于镀镍汇流排3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传热加强排4紧挨着镀镍汇流排3(图1-5为了清晰展示各个结构而将各结构分离开),硅胶加热带5贴附于传热加强排4的外表面,塑料保护板6固定于硅胶加热带5的外表面,硅胶加热带5用于作为低温加热系统的加热膜,将其直接装配在动力电池模块上,实现动力电池模块的结构、热、电的一体化设计,模块经电箱装配后,将加热膜串联起后,即实现完整的加热系统的连接;其中,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有凹槽7,通过在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凹槽7的方式形成薄弱结构,当电芯热失控发生爆炸时,该薄弱结构会先被炸开,从而保护其它电芯,防止更严重的事故发生;本实施例中,凹槽7与电芯2的电极相对设置(对应设置),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且凹槽7开设于塑料保护板6的内壁上,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具有多个电芯2。如图1、2所示,相对传统的金属件,本实施例采用的塑料保护板6具有更长寿命和可靠性,塑料保护板6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壳体(1)、电芯(2)、镀镍汇流排(3)、传热加强排(4)、硅胶加热带(5)及塑料保护板(6),所述电芯(2)固定于壳体(1)内,塑料保护板(6)、硅胶加热带(5)、传热加强排(4)及镀镍汇流排(3)自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镀镍汇流排(3)与电芯(2)的电极焊接,所述传热加强排(4)固定于所述镀镍汇流排(3)的外表面,所述硅胶加热带(5)贴附于所述传热加强排(4)的外表面,所述塑料保护板(6)固定于所述硅胶加热带(5)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与电芯(2)的电极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壳体(1)、电芯(2)、镀镍汇流排(3)、传热加强排(4)、硅胶加热带(5)及塑料保护板(6),所述电芯(2)固定于壳体(1)内,塑料保护板(6)、硅胶加热带(5)、传热加强排(4)及镀镍汇流排(3)自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镀镍汇流排(3)与电芯(2)的电极焊接,所述传热加强排(4)固定于所述镀镍汇流排(3)的外表面,所述硅胶加热带(5)贴附于所述传热加强排(4)的外表面,所述塑料保护板(6)固定于所述硅胶加热带(5)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与电芯(2)的电极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具有多个电芯(2),所述塑料保护板(6)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且所述凹槽(7)开设于塑料保护板(6)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保护板(6)包括第一保护板(61)和第二保护板(62),所述第一保护板(61)和所述第二保护板(62)分别固定于壳体(1)两侧,所述第一保护板(61)上的各凹槽(7)与各电芯(2)的正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保护板(62)上的各凹槽(7)与各电芯(2)的负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保护板(61)上的凹槽(7)的数量与电芯(2)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保护板(62)上的凹槽(7)的数量与电芯(2)的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卡合连接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共同围成一个腔体,所述电芯(2)固定于所述腔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辉辛明苑品德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