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8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该电路中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电阻R7接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E1的第二端,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1与电容E1并联;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由R2和E1构成的RC充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稳压二极管ZD1,只有当E1充到由ZD1设定的电压才会触发Q1导通。因此可以采用电容量较小的电容E1实现长延时的方案,解决了目前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需要使用很大容量的电容才能达到较长的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延时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
技术介绍
继电器控制延时一般使用CPU内部定时器,时间到就通过输出端口给驱动器一个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另一种由硬件RC充电延时的电路,但这种电路很难做到较长的延时时间,以下将详细说明:1、CPU控制方案,占用芯片的端口资源;2、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如图1。依靠R2和E1设定延时,如图1中所示参数,延时时间只有0.3秒,需要使1000uF的电容,占用空间大,而且延时时间很难再加长。导致这些技术问题的技术原因为:1、CPU控制方案在某些应用场合很难腾出端口资源;2、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方案,一方面受到驱动电流最小值的限制,电阻R参数不能选取过大,为了达到较长的延时时间,使用了很大容量的电容,占用空间。因此,为了节省CPU芯片端口资源,且无需使用大容量的电容的前提下能实现足够长的延时时间,需要提出一种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用于解决目前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需要使用很大容量的电容才能达到较长的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包括:晶体管、吸合模块、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1;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电容E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E1并联;所述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优选地,所述晶体管具体为三极管Q1,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具体为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具体为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具体为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优选地,所述吸合模块包括线圈和二极管D3;所述线圈与所述继电器RY1对齐,所述线圈通电时驱动继电器RY1吸合;所述二极管D3与所述线圈并联。优选地,所述电源具体为12V电源。优选地,所述线圈具体为继电器电磁线圈。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包括:晶体管、吸合模块、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1;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电阻R7接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E1的第二端,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1与电容E1并联;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上电后,电源经过电阻R2给电容E1充电,电容E1的电压从0开始上升。当升到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电压加上三极管BE极之间的压降的时候,稳压二极管ZD1反向击穿导电,电流流向三极管Q1的B极,经电流放大后CE导通,从而驱动继电器RY1吸合。由R2和E1构成的RC充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高度可控的堤坝”ZD1,只有当E1充到由ZD1设定的电压才会触发Q1导通。因此可以采用电容量较小的电容E1实现长延时的方案,解决了目前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需要使用很大容量的电容才能达到较长的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说明现有的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用于解决目前硬件RC充电延时电路需要使用很大容量的电容才能达到较长的延时时间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包括:晶体管、吸合模块、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1;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电阻R7接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E1的第二端,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1与电容E1并联;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当吸合模块通电时能够吸合继电器RY1。进一步地,晶体管具体为三极管Q1,晶体管的第一端具体为三极管Q1的发射极,晶体管的第二端具体为三极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的第三端具体为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接法如图2所示。该晶体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等其他晶体管,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吸合模块包括线圈和二极管D3;线圈与继电器RY1对齐,线圈通电时驱动继电器RY1吸合;二极管D3与线圈并联。进一步地,电源具体为12V电源。进一步地,线圈具体为继电器电磁线圈,如图2所示,与二极管D3并联的框体表示继电器电磁线圈。本技术的控制原理为:上电后,电源(12V)经过电阻R2给电容E1充电,电容E1的电压从0开始上升。当升到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电压加上三极管BE极之间的压降的时候,稳压二极管ZD1反向击穿导电,电流流向三极管Q1的B极,经电流放大后CE导通,从而驱动继电器RY1吸合。电路的设计要点在于由R2和E1构成的RC充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高度可控的堤坝”ZD1,只有当E1充到由ZD1设定的电压才会触发Q1导通。选用不同的元器件参数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延时时间。R2作为限流电阻,选定满足驱动电流的前提下,加大E1容量和选择更高稳压值的ZD1可以加长延时时间,反之,减小E1和ZD1稳压值,延时时间缩短。电阻R1的值比较大,用于断电后加快电容E1的放电时间,加快复位。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吸合模块、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1;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电容E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E1并联;所述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吸合模块、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稳压二极管ZD1、电容E1;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吸合模块连接电源;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电容E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E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E1并联;所述吸合模块与继电器RY1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自动延时吸合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尚华蒲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