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080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包括浸胶机构、浸胶机、冷却环和加热固化机构;所述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所述注胶机为浸胶机构注胶;所述冷却环设置在浸胶机构的出线端与加热固化机构的进线端之间;所述冷却环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便于清洗,使得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老胶,能够实现连续、快速生产,并且保证复合芯的性能,保障导线后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输电线路多采用钢芯铝绞线,其有着线损大、最大允许连续运行温度低等缺点,因此碳纤维复合导线应运而生,与钢芯铝绞线相比其重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线损低、与环境亲和等优点,可提高传输容量一倍。其关键技术在于复合芯的生产,目前行业所采用的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普遍采用开放式胶槽,随着生产时间的增长,老胶增加,影响复合芯的性能以及导线后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存在老胶的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实现连续、快速生产。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包括浸胶机构、浸胶机、冷却环和加热固化机构;所述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所述注胶机为浸胶机构注胶;所述冷却环设置在浸胶机构的出线端与加热固化机构的进线端之间;所述冷却环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所述浸胶机构包括进线端浸胶支架、出线端浸胶支架、浸胶支撑杆、纤维预成型分线板、碳纤立板、碳纤模芯、碳纤模套、缓压导胶管、玻纤立板、玻纤模芯、玻纤模套、轴承筒和拉杆;所述进线端浸胶支架、碳纤立板、玻纤立板和出线端浸胶支架沿走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进线端浸胶支架和出线端浸胶支架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根浸胶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固定在进线端浸胶支架上;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上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纤维过线孔;所述碳纤立板和玻纤立板均设有两块;所述两块碳纤立板之间通过分别与两根浸胶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两个轴承筒固定连接;所述两块玻纤立板通过分别与两根浸胶支撑杆滑动连接的另外两个轴承筒固定连接;所述两块碳纤立板中的其中一块或者两块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根拉杆与出线端浸胶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碳纤模芯的进线端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碳纤立板上,碳纤模芯的进线端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一碳纤过线孔;所述碳纤模套套设在碳纤模芯上,并且碳纤模套与碳纤模芯之间的间隙与第一碳纤过线孔连通;所述两块碳纤立板上设有环绕碳纤模套设置的多个第一玻纤过线孔;所述碳纤模套的出线端穿设在靠近出线端的一块碳纤立板上,并且其端面抵在玻纤模芯的进线端的端面上;所述玻纤模芯的进线端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玻纤立板上,玻纤模芯的中心设有第二碳纤过线孔,玻纤模芯的进线端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二玻纤过线孔;所述玻纤模套套设在玻纤模芯上,并且玻纤模套与玻纤模芯之间的间隙与第二玻纤过线孔连通;所述玻纤模套的出线端穿设在靠近出线端的一块玻纤立板上;所述碳纤模套的进线端的侧面设有碳纤导胶孔,玻纤模套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侧面分别设有注胶孔和玻纤导胶孔;所述缓压导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碳纤导胶孔和玻纤导胶孔;所述注胶机通过注胶管连通注胶孔;所述冷却环的进口与玻纤模套的出线端紧密接触。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上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纤维过线孔设有2~5层。所述两块碳纤立板中的其中一块或者两块的尺寸大于玻纤立板的尺寸。所述碳纤模芯上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一碳纤过线孔,以及玻纤模芯上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二玻纤过线孔均设有1~2层;所述第一碳纤过线孔和第二玻纤过线孔的孔径均为0.9~1.5mm;所述碳纤模套与碳纤模芯之间的间隙,以及玻纤模套与玻纤模芯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均为2~14mm。所述碳纤模芯包括环形碳纤过线板、碳纤锥体和碳纤锥体固定板;所述环形碳纤过线板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碳纤立板上;所述碳纤锥体通过碳纤锥体固定板固定在环形碳纤过线板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一碳纤过线孔设置在环形碳纤过线板上;所述碳纤模套套设在碳纤锥体上。所述碳纤模芯的碳纤锥体包括沿走线方向直径逐渐减小的3~5个台阶。所述碳纤模套的碳纤导胶孔倾斜设置。所述碳纤模套的出线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注胶机的控制系统。所述玻纤模芯包括环形玻纤过线板和玻纤锥体;所述环形玻纤过线板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玻纤立板上;所述玻纤锥体的进线端固定在环形玻纤过线板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二碳纤过线孔设置在玻纤锥体的中心;所述第二玻纤过线孔设置在环形玻纤过线板上;所述玻纤模套套设在玻纤锥体上。所述玻纤模芯的玻纤锥体包括沿走线方向直径逐渐减小的3~5个台阶。所述玻纤模芯的玻纤锥体的进线端设有斜孔;所述斜孔的一端连通玻纤锥体的进线端的端面,另一端连通玻纤锥体的进线端的侧面。所述玻纤模芯的玻纤锥体的斜孔的孔径为2~8mm。所述玻纤模芯的第二碳纤过线孔的直径为使得碳纤维在孔内的实际纤维占比为40%~70%。所述玻纤模套的注胶孔倾斜设置。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环形碳纤过线板、碳纤模套、环形玻纤过线板、玻纤模套和固化模具的规格可以根据需要生产的复合芯的规格型号进行选择。所述加热固化机构包括固化模具、模套、加热块和弹簧;所述冷却环的出口套设在固化模具的进线端上;所述模套套设在固化模具上;所述加热块固定在模套的表面;所述弹簧套设在固化模具的进线端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环和模套接触,从而使冷却环与浸胶机构的出线端紧密接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便于清洗,使得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老胶,能够实现连续、快速生产,并且保证复合芯的性能,保障导线后期的安全运行。(2)本技术能够用于生产各种型号的复合芯,只需要选择所需要的纤维预成型分线板、环形碳纤过线板、碳纤模套、环形玻纤过线板、玻纤模套和固化模具即可。(3)本技术的浸胶机构的两块碳纤立板上设有环绕碳纤模套设置的多个第一玻纤过线孔,便于玻璃纤维通过。(4)本技术的浸胶机构的两块碳纤立板中的其中一块或者两块的尺寸大于玻纤立板的尺寸,便于拉杆避开玻纤立板。(5)本技术的加热固化机构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环和模套接触,从而使冷却环与玻纤模套的出线端紧密接触,提高冷却效率。(6)本技术的玻纤模套的注胶孔倾斜设置,能够避免堵塞。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浸胶机。图2为本技术的碳纤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碳纤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玻纤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玻纤模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进线端浸胶支架1、出线端浸胶支架2、浸胶支撑杆3、纤维预成型分线板4、纤维过线孔4-1、碳纤立板5、碳纤模芯6、第一碳纤过线孔6-1、环形碳纤过线板6-2、碳纤锥体6-3、碳纤锥体固定板6-4、碳纤模套7、碳纤导胶孔7-1、缓压导胶管8、玻纤立板9、玻纤模芯10、第二碳纤过线孔10-1、第二玻纤过线孔10-2、环形玻纤过线板10-3、玻纤锥体10-4、斜孔10-4-1、玻纤模套11、注胶孔11-1、玻纤导胶孔11-2、轴承筒12、拉杆13、冷却环14、固化模具15、模套16、加热块17、弹簧1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包括浸胶机构、浸胶机、冷却环14和加热固化机构。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注胶机为浸胶机构注胶。冷却环14设置在浸胶机构的出线端与加热固化机构的进线端之间,冷却环14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浸胶机构包括进线端浸胶支架1、出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浸胶机构、浸胶机、冷却环(14)和加热固化机构;所述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注胶机为浸胶机构注胶;所述冷却环(14)设置在浸胶机构的出线端与加热固化机构的进线端之间;所述冷却环(14)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浸胶机构、浸胶机、冷却环(14)和加热固化机构;所述浸胶机构采用封闭式易拆结构;注胶机为浸胶机构注胶;所述冷却环(14)设置在浸胶机构的出线端与加热固化机构的进线端之间;所述冷却环(14)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芯生产线的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机构包括进线端浸胶支架(1)、出线端浸胶支架(2)、浸胶支撑杆(3)、纤维预成型分线板(4)、碳纤立板(5)、碳纤模芯(6)、碳纤模套(7)、缓压导胶管(8)、玻纤立板(9)、玻纤模芯(10)、玻纤模套(11)、轴承筒(12)和拉杆(13);所述进线端浸胶支架(1)、碳纤立板(5)、玻纤立板(9)和出线端浸胶支架(2)沿走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进线端浸胶支架(1)和出线端浸胶支架(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根浸胶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4)固定在进线端浸胶支架(1)上;所述纤维预成型分线板(4)上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纤维过线孔(4-1);所述碳纤立板(5)和玻纤立板(9)均设有两块;所述两块碳纤立板(5)之间通过分别与两根浸胶支撑杆(3)滑动连接的两个轴承筒(12)固定连接;所述两块玻纤立板(9)通过分别与两根浸胶支撑杆(3)滑动连接的另外两个轴承筒(12)固定连接;所述两块碳纤立板(5)中的其中一块或者两块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根拉杆(13)与出线端浸胶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碳纤模芯(6)的进线端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碳纤立板(5)上,碳纤模芯(6)的进线端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一碳纤过线孔(6-1);所述碳纤模套(7)套设在碳纤模芯(6)上,并且碳纤模套(7)与碳纤模芯(6)之间的间隙与第一碳纤过线孔(6-1)连通;所述两块碳纤立板(5)上设有环绕碳纤模套(7)设置的多个第一玻纤过线孔(5-1);所述碳纤模套(7)的出线端穿设在靠近出线端的一块碳纤立板(5)上,并且其端面抵在玻纤模芯(10)的进线端的端面上;所述玻纤模芯(10)的进线端固定在靠近进线端的一块玻纤立板(9)上,玻纤模芯(10)的中心设有第二碳纤过线孔(10-1),玻纤模芯(10)的进线端设有呈圆环形分布的多个第二玻纤过线孔(10-2);所述玻纤模套(11)套设在玻纤模芯(10)上,并且玻纤模套(11)与玻纤模芯(10)之间的间隙与第二玻纤过线孔(10-2)连通;所述玻纤模套(11)的出线端穿设在靠近出线端的一块玻纤立板(9)上;所述碳纤模套(7)的进线端的侧面设有碳纤导胶孔(7-1),玻纤模套(11)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侧面分别设有注胶孔(11-1)和玻纤导胶孔(11-2);所述缓压导胶管(8)的两端分别连接碳纤导胶孔(7-1)和玻纤导胶孔(1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华魏静徐静王伟胡清平蒋达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