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72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设置背板、中框、光学膜片组件及液晶玻璃面板。在实际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应用过程中,将中框装配至背板中,由于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部,倒角部与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持,安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接槽,卡接部与卡接槽相卡接,倒角部和卡接槽可以限制安装部在Z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在Z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此外,抵持部的端部与背板相抵持,抵持部用于限制中框在Y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在Y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通过限制中框在XYZ三轴方向的位置,大大减小中框松动的情况,使得背光模组结构稳定性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屏,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屏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态下呈液态,但是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因此取名液晶,它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这时如果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具有阻止光线通过的作用。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屏一个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屏能正常显示影像,但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在组装人员装配好背光模组后,设置在背光模组里面的中框无法稳定固定于背板上,背板无法稳定限位中框在X轴、Y轴和Z轴方向的位置,亦即中框容易松动,使得装配好的背光模组结构稳定性不高,由于液晶玻璃面板安装在中框上,倘若中框松动的程度太高的话,安装在中框的液晶玻璃面板也会随着中框的松动而松动,因此,现有的背光模组因结构稳定性不强而大大减少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用户后期的对背光模组的维护成本,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限位中框XYZ三轴方向的、结构稳定性强的以及后期维护成本低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接部;中框,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中框包括安装部、抵持部和承载部,所述安装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承载部顺序连接,所述安装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所述抵持部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承载部连接,且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端部与所述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及液晶玻璃面板,所述液晶玻璃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光学膜片和扩散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与所述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承载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板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承载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槽具有“L”字型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玻璃面板包括液晶玻璃和缓冲部,所述液晶玻璃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缓冲部设置于所述液晶玻璃和所述承载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部为海绵块。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辅助螺接件,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辅助螺接件的端部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辅助螺接件的端部还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螺合。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本次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设置背板、中框、光学膜片组件及液晶玻璃面板。在实际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应用过程中,将中框装配至背板中,由于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部,倒角部与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持,安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接槽,卡接部与卡接槽相卡接,倒角部和卡接槽可以限制安装部在Z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在Z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此外,抵持部的端部与背板相抵持,抵持部用于限制中框在Y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在Y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再者,光学膜片组件的端部与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用于限制中框在X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在X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通过限制中框在XYZ三轴方向的位置,大大减小中框松动的情况,使得背光模组结构稳定性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后期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一并结合参照图1和图2,直下式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00、中框200、光学膜片组件300及液晶玻璃面板400;背板100上开设有限位槽110,限位槽1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接部111;中框200设置于背板100上,中框200包括安装部210、抵持部220和承载部230,安装部210、抵持部220和承载部230顺序连接,安装部210容置于限位槽110内,安装部210的一端上设置有倒角部211,倒角部211与限位槽110的内侧壁相抵持,安装部210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卡接槽212,卡接部111与卡接槽212相卡接,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卡接槽212具有“L”字型的横截面,抵持部220的端部与背板100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300分别与背板100和承载部230连接,且光学膜片组件300的端部与抵持部220的侧壁相抵持;液晶玻璃面板400设置于承载部230上。如此,在实际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的应用过程中,将中框200装配至背板100中,由于安装部210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部211,倒角部211与限位槽110的内侧壁相抵持,安装部210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接槽212,卡接部111与卡接槽212相卡接,倒角部211和卡接槽212可以限制中框200在Z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200在Z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此外,抵持部220的端部与背板100相抵持,抵持部220用于限制中框200在Y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200在Y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再者,光学膜片组件300的端部与抵持部220的侧壁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300用于限制中框200在X轴方向的位置,防止中框200在X轴方向发生位置的偏移。通过限制中框200在XYZ三轴方向的位置,大大减小中框200松动的情况,使得背光模组10结构稳定性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后期的维护成本。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接部;中框,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中框包括安装部、抵持部和承载部,所述安装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承载部顺序连接,所述安装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所述抵持部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承载部连接,且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端部与所述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及液晶玻璃面板,所述液晶玻璃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接部;中框,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中框包括安装部、抵持部和承载部,所述安装部、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承载部顺序连接,所述安装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所述抵持部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相抵持;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承载部连接,且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端部与所述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及液晶玻璃面板,所述液晶玻璃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包括光学膜片和扩散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与所述抵持部的侧壁相抵持,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所述扩散板与所述承载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炽荣曾超华康韬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