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683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属于超声波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隔音板,隔音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上分别贴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固定面与隔音板的夹角呈锐角设置,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对称的设置在隔音板的两侧,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接头,第一电缆接头通过第一引线与第一压电晶片连接,第二电缆接头通过第二引线与第二压电晶片连接,壳体内部填充有吸声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能快速检测待测钢管母材各个方向的非分层缺陷,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
本技术属于超声波检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钢管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钢管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控制钢管的质量,需要对钢管的管端母材非分层缺陷进行检测。本领域中通常利用单晶片K1探头进行检测,K1为探头斜率即横波折射角为45°,由于钢管母材非分层缺陷有一定的方向性,探头在钢管外表面进行检测时,就需要探头在每个方向上都要对钢管进行非分层检测,检测花费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易出现漏检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旨在解决现有的超声波检测探头检测效率低,易出现漏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不相连通的两个腔体的隔音板,隔音板壳体内与开口相对的顶板上,隔音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壳体的内部固定相连的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位于开口的一侧分别具有与待测钢管接触的接触面,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上靠近隔音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贴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固定面,固定面与隔音板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两个固定面构成用于容纳隔音板的V型槽,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对称的设置在隔音板的两侧,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上侧分别设有用于压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壳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接头,第一电缆接头通过第一引线与第一压电晶片连接,第二电缆接头通过第二引线与第二压电晶片连接,壳体内部的空腔中填充有吸声块。进一步地,接触面为平面或者与待测钢管同曲率的弧面。进一步地,壳体的开口端设有用于封盖壳体的耐磨层,耐磨层与接触面贴合固定。进一步地,壳体的长度为45mm,宽度为45mm,高度为35mm。进一步地,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尺寸相同,长度均为40mm,宽度均为10mm。进一步地,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的振动频率相同,均为2.5MHZ。进一步地,固定面与隔音板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地,探头的前沿长度为10mm。进一步地,超声波的主声束偏离角度小于2°。本技术提供的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装置的第一压电晶片与第二压电晶片分别固定在壳体中由隔音板分隔的两个腔室内的第一透声斜块和第二透声斜块上,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相对于隔音板的固定角度通过固定面的设定角度实现;在进行非分层缺陷检测时,接触面上涂抹耦合剂,本装置在钢管外表面周向移动,由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分别发射出垂直于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第一声族和第二声族,第一声族和第二声族进入到待测钢管中,第一声族和第二声族在检测到非分层缺陷后原路返回至第一压电晶片与第二压电晶片,第一压电晶片与第二压电晶片接收到的缺陷信号分别由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传输至超声波检测仪处进行分析检测,超声波在检测过程中,第一阻尼块、第二阻尼块和吸声块能够吸收杂波;相对于单发单收式的晶片设置,本装置采用自发自收式的第一压电晶片和第二压电晶片对待测钢管各个方向的非分层缺陷进行检测,第一声族和第二声族以一定的夹角射入待测钢管中,只需将本装置贴合待测钢管的外表面并绕待测钢管的轴线轴向运动即可检测出各个方向的非分层缺陷,操作简单,减小漏检的情况,检测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工作位置示意图。图中:1、壳体;2、隔音板;3、第一透声斜块;4、第二透声斜块;5、第一压电晶片;6、第二压电晶片;7、第一阻尼块;8、第二阻尼块;9、第一电缆接头;10、第二电缆接头;11、第一引线;12、第二引线;13、吸声块;14、接触面;15、固定面;16、耐磨层;17、第一声族;18、第二声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进行说明。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用于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不相连通的两个腔体的隔音板2,隔音板2壳体1内与开口相对的顶板上,隔音板2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壳体1的内部固定相连的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位于开口的一侧分别具有与待测钢管接触的接触面14,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上靠近隔音板2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贴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的固定面15,固定面15与隔音板2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两个固定面15构成用于容纳隔音板2的V型槽,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对称的设置在隔音板2的两侧,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的上侧分别设有用于压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的第一阻尼块7和第二阻尼块8,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电缆接头9和第二电缆接头10,第一电缆接头9通过第一引线11与第一压电晶片5连接,第二电缆接头10通过第二引线12与第二压电晶片6连接,壳体1内部的空腔中填充有吸声块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装置的第一压电晶片5与第二压电晶片6分别固定在壳体1中由隔音板2分隔的两个腔室内的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上,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相对于隔音板2的固定角度通过固定面15的设定角度实现;在进行非分层缺陷检测时,接触面14上涂抹耦合剂,本装置在钢管外表面周向移动,由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分别发射出垂直于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第一声族17和第二声族18,第一声族17和第二声族18进入到待测钢管中,第一声族17和第二声族18在检测到非分层缺陷后原路返回至第一压电晶片5与第二压电晶片6,第一压电晶片5与第二压电晶片6接收到的缺陷信号分别由第一引线11与第二引线12传输至与第一电缆接头9、第二电缆接头10连接的超声波检测仪处进行分析检测,超声波在检测过程中,第一阻尼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不相连通的两个腔体的隔音板(2),所述隔音板(2)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顶板上,所述隔音板(2)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相连的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所述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别具有与待测钢管接触的接触面(14),所述第一透声斜块(3)和所述第二透声斜块(4)上靠近所述隔音板(2)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贴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的固定面(15),所述固定面(15)与所述隔音板(2)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两个所述固定面(15)构成用于容纳所述隔音板(2)的V型槽,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隔音板(2)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的上侧分别设有用于压装固定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的第一阻尼块(7)和第二阻尼块(8),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电缆接头(9)和第二电缆接头(10),所述第一电缆接头(9)通过第一引线(11)与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连接,所述第二电缆接头(10)通过第二引线(12)与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腔中填充有吸声块(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型双晶片K1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不相连通的两个腔体的隔音板(2),所述隔音板(2)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顶板上,所述隔音板(2)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相连的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所述第一透声斜块(3)和第二透声斜块(4)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分别具有与待测钢管接触的接触面(14),所述第一透声斜块(3)和所述第二透声斜块(4)上靠近所述隔音板(2)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贴装固定第一压电晶片(5)和第二压电晶片(6)的固定面(15),所述固定面(15)与所述隔音板(2)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两个所述固定面(15)构成用于容纳所述隔音板(2)的V型槽,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隔音板(2)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的上侧分别设有用于压装固定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和所述第二压电晶片(6)的第一阻尼块(7)和第二阻尼块(8),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电缆接头(9)和第二电缆接头(10),所述第一电缆接头(9)通过第一引线(11)与所述第一压电晶片(5)连接,所述第二电缆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张志明魏克同温洪源刘奋勇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南京巨龙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