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66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伸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安装在夹具本体上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用于安装固定试件;所述夹具本体与安装盒之间形成夹持试件的夹持槽;所述安装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匹配围合,得到安装盒;解决了夹具与试件夹持不牢固,试件易滑落而影响试验检测的问题;通过安装盒与夹具本体配合,使试件缠绕并卡住夹持在夹具本体上,夹持力非单纯与拉伸力方向平行,有效的提高了夹具本体对试件的夹持力,保证了检测试验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
本技术涉及拉伸试验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
技术介绍
材料拉力试验时,需要万能拉力试验机。万能拉力试验机在检测不同材料时,需要选用不同的夹具。并且夹具的夹紧紧固性能,直接影响检测是否能正常进行,并影响到检测效果是否满足测试要求。现有技术中,对于塑性材料或卷材等类型的试件进行检测时,运用防滑能力强的夹具操作。专利号为201721173594.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滑夹具,该夹具虽然在夹具的夹板内侧加了防滑齿,但是其仅仅依靠防滑齿的夹持力固定试件,试件与夹板的接触面与拉力方向平行;当拉力增大时,试件仍然极易从夹板脱落下来,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解决了夹具与试件夹持不牢固,试件易滑落而影响试验检测的问题;通过安装盒与夹具本体配合,使试件缠绕并卡住夹持在夹具本体上,夹持力非单纯与拉伸力方向平行,有效的提高了夹具本体对试件的夹持力,保证了检测试验的正常进行。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安装在夹具本体上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用于安装固定试件;所述夹具本体与安装盒之间形成夹持试件的夹持槽;所述安装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匹配围合,得到安装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缠绕在固定轴上,将固定轴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成安装盒,安装盒固定在夹具本体上;夹具本体与安装盒之间形成夹持槽,试件从固定轴缠绕后伸出安装盒,并沿夹持槽内缠绕后,伸出并固定在上下两个夹具之间,进行拉伸试验检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试件首先缠绕在固定轴上,再绕夹持槽一圈后伸出;双重缠绕,大大增强了试件与夹具之间的夹持力;并且,拉伸时,力越大,试件在固定轴上缠绕的就越紧越牢固,有效避免了检测试验过程中,试件从夹具上脱落;保证了检测试验的正常进行,避免检测失败而返工,提高检测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套管;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及第二螺纹套管相匹配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安装方便快捷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为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一螺纹套管贯穿第一壳体侧壁;所述第二螺纹套管贯穿第二壳体侧壁;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贯穿第一螺纹套管以及第二螺纹套管的外端面保持平齐。作为优选,所述夹具本体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安装盒的两侧;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固定轴的位置相互匹配对应;所述安装盒通过其两侧的挡板,与夹具本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盒两侧挡板的连接孔,与固定轴对接,将安装盒固定连接在两个挡板之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一端固定在夹具本体上端,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夹具本体下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的挡板与夹具本体一起,将安装盒围挡在夹具本体内部,保证夹具的整体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与安装盒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高强度螺栓,依次插入外侧挡板、安装盒及内侧挡板,将安装盒固定连接在两个挡板之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保证了夹具的整体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固定在固定轴表面,另一端与试件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通过高强度胶黏剂先黏贴在连接带上,再缠绕在固定轴上,进一步增强了试件与固定轴之间的缠绕固定力,有效的避免了试件从固定轴上脱离,保证了试验的正常进行;若没有连接带,将试件直接黏贴在固定轴上,则每次试验都需要对固定轴涂胶,并卸胶,次数多后,会对固定轴产生损坏,影响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甚至影响试验正常运行。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盒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安装盒的轴向侧壁外设置有锯齿。作为优选,所述夹具本体上设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位于夹持槽的上槽壁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与防滑齿共同作用,使试件卡在夹持槽内,进一步提高夹具对试件的夹持固定力。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盒底端设置有供试件伸出的试件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件在安装盒内缠绕后,从试件口伸出;试件口设置在安装盒底端,使伸出安装盒的试件,再绕安装盒一圈后进行拉伸,增长了试件与夹具之间的缠绕长度,进一步提高紧固夹持力,使试件固定更加牢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安装盒,对试件进行第一层缠绕固定;通过安装盒与夹具本体之间的夹持槽,对试件进行第二层缠绕固定;双重缠绕固定,大大提高了试件与夹具之间的夹持力;(2)缠绕固定,垂直拉力越大,试件则缠绕越紧,固定越牢固;(3)防滑齿与锯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夹具对试件的夹持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试件的固定,提高了检测质量及检测效率;(4)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结构强度大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夹具本体;2、安装盒;21、固定轴;22、第一壳体;22a、第一螺纹套管;23a、第二螺纹套管;23、第二壳体;3、挡板;31、连接孔;4、夹持槽;5、锯齿;6、防滑齿;7、连接带;8、高强度螺栓;9、试件;10、试件口。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夹具本体1和圆柱形的安装盒2;安装盒2内设置有固定轴21;安装盒2用于安装并固定试件9;夹具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挡板3,挡板3的上端固定在夹具本体1上,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与夹具本体1的下端面平齐;挡板3上开设有连接孔31,连接孔31与固定轴21的位置相互匹配对应;安装盒2与前后两侧的挡板3之间用高强度螺栓8固定紧固,从而将安装盒2安装在夹具本体1内。如图2所示,安装盒2包括空心管结构的固定轴21,位于固定轴21前侧的第一壳体22和位于固定轴21后侧的第二壳体23;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23匹配围合,得到安装盒2;固定轴21中间部分缠绕试件9,两端设置有螺纹;第一壳体22的内壁,设置与固定轴21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套管22a,第一螺纹套管22a贯穿第一壳体22侧壁;第二壳体23的内壁,设置与固定轴21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套管23a,第二螺纹套管23a贯穿第二壳体23侧壁;固定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22a及第二螺纹套管23a相匹配螺纹连接;固定轴21贯穿第一螺纹套管22以及第二螺纹套管23,并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22a以及第二螺纹套管23a的外端面保持平齐,从而使安装时,将安装盒2从夹具本体1的下方,由下至上(上方夹具安装时,是由下至上;若是下方夹具,则是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夹具本体(1)和安装在夹具本体(1)上的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用于安装固定试件(9);所述夹具本体(1)与安装盒(2)之间形成夹持试件(9)的夹持槽(4);所述安装盒(2)包括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和固定轴(21),所述固定轴(21)设置在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3)之间;所述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23)匹配围合,得到安装盒(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夹具本体(1)和安装在夹具本体(1)上的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用于安装固定试件(9);所述夹具本体(1)与安装盒(2)之间形成夹持试件(9)的夹持槽(4);所述安装盒(2)包括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和固定轴(21),所述固定轴(21)设置在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3)之间;所述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23)匹配围合,得到安装盒(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套管(22a);所述第二壳体(23)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套管(23a);所述固定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22a)及第二螺纹套管(23a)相匹配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1)为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一螺纹套管(22a)贯穿第一壳体(22)侧壁;所述第二螺纹套管(23a)贯穿第二壳体(23)侧壁;所述固定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22a)以及第二螺纹套管(23a)的外端面保持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性材料拉伸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武晓刘立超李东阳周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科佳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