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60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扁管组一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和集流管三连通,扁管组二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和集流管四连通,边板三和边板二设置在扁管组二的左右两侧,转接座一焊接在集流管一的左侧,转接座二焊接在集流管三的左侧,外接管一焊接在转接座一的左侧,外接管二焊接在转接座二的左侧,端盖一钎焊在集流管二的右侧,端盖二钎焊在集流管四的右侧,连接管一焊接在集流管一和集流管二之间,连接管二焊接在集流管三和集流管四之间,挡板通过抽芯拉铆钉固定在边板三、边板四之上。芯体通过连接管,在不增加额外冲槽模具的情况下,增加集流管上的扁管数量,降低产品制作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适用于现有扁管槽冲制模具,扁管冲制数量不足以满足产品宽度的情况。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换热器工质通过的水力学直径从管片式的10~50mm,板式的3~10mm,不断发展到小通道的0.6~2mm,微通道的10~600μm,这既是现代微电子机械快速发展对传热的现实需求,也是微通道具有的优良传热特性使然。微通道技术同时触发了传统工业制冷、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等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技术革新。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的不同,换热器大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芯体有两根集流管和扁管、翅片以及外部连接件构成,而集流管的扁管槽由一次冲压而成,其扁管槽的数量基本决定了换热器芯体的宽度,如果需额外增加扁管槽冲制数量则需另外开冲模,相应的冲制设备也要根据冲制压力进行调整,这些则会大大增加产品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现有设备,增加芯体的扁管数量,而无需另外开冲制模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包括扁管组一、扁管组二、翅片、集流管一、集流管二、集流管三、集流管四、边板一、边板二、边板三、边板四、转接座一、转接座二、外接管一、外接管二、连接管一、挡板、端盖一、端盖二、连接管二;扁管组一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和集流管三连通,扁管组二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和集流管四连通,翅片钎焊在扁管组一和扁管组二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和边板二设置在扁管组一的两侧,边板三和边板二设置在扁管组二的两侧,转接座一焊接在集流管一的左侧,转接座二焊接在集流管三的左侧,外接管一焊接在转接座一的左侧,外接管二焊接在转接座二的左侧,端盖一钎焊在集流管二的右侧,端盖二钎焊在集流管四的右侧,连接管一焊接在集流管一右端和集流管二左端之间,连接管二焊接在集流管三右端和集流管四左端之间,挡板固定在边板三、边板四之上。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为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对应的集流管内,中间环状凸起边缘设有倒角,方便焊料堆积,加强连接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的挡板通过抽芯拉铆钉固定在边板三和边板四之上。优选的,挡板有两块,且每块挡板上均设有两列孔;所述的边板三、边板四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与挡板上的孔对应的孔,其中挡板上的孔为腰型孔,防止因变形带来的孔位偏差,导致后期抽芯拉铆钉难以插入。优选的,挡板上的一列孔与边板三的孔通过抽芯拉铆钉连接,另一列孔与边板四的孔通过抽芯拉铆钉连接,实现挡板、边板三、边板四的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转接座一、转接座二为偏心结构,减少冷媒对插入集流管内的扁管部分的流通阻力。使用本技术可解除集流管单副冲模冲槽数量的限制,可用现有模具成倍的增加芯体扁管数量,无需额外新开模具,且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特别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样品的制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加宽结构芯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加宽结构所使用的连接管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加宽结构所使用的边板三/四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微通道换热器加宽结构所使用的挡板的示意图;图中,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抽芯拉铆钉18、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包括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扁管组一1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4和集流管三6连通,扁管组二2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5和集流管四7连通,翅片3钎焊在扁管组一1和扁管组二2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8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一1的两侧,边板三10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二2的两侧,转接座一12焊接在集流管一4的左侧,转接座二13焊接在集流管三6的左侧,外接管一14焊接在转接座一12的左侧,外接管二15焊接在转接座二13的左侧,端盖一19钎焊在集流管二5的右侧,端盖二20钎焊在集流管四7的右侧,连接管一16焊接在集流管一4右端和集流管二5左端之间,连接管二21焊接在集流管三6右端和集流管四7左端之间,挡板17固定在边板三10、边板四11之上。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管一16和连接管二21为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对应的集流管内,中间环状凸起边缘设有倒角,方便焊料堆积,加强连接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的挡板通过抽芯拉铆钉19固定在边板三和边板四之上。如图3和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有两块,且每块挡板17上均设有两列孔;所述的边板三10、边板四11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与挡板17上的孔对应的孔,其中挡板17上的孔为腰型孔,防止因变形带来的孔位偏差,导致后期抽芯拉铆钉18难以插入。优选的,挡板上的一列孔与边板三10的孔通过抽芯拉铆钉18连接,另一列孔与边板四11的孔通过抽芯拉铆钉18连接,实现挡板、边板三、边板四的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转接座一、转接座二为偏心结构,减少冷媒对插入集流管内的扁管部分的流通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扁管组一(1)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4)和集流管三(6)连通,扁管组二(2)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5)和集流管四(7)连通,翅片(3)钎焊在扁管组一(1)和扁管组二(2)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8)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一(1)的两侧,边板三(10)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二(2)的两侧,转接座一(12)焊接在集流管一(4)的左侧,转接座二(13)焊接在集流管三(6)的左侧,外接管一(14)焊接在转接座一(12)的左侧,外接管二(15)焊接在转接座二(13)的左侧,端盖一(19)钎焊在集流管二(5)的右侧,端盖二(20)钎焊在集流管四(7)的右侧,连接管一(16)焊接在集流管一(4)右端和集流管二(5)左端之间,连接管二(21)焊接在集流管三(6)右端和集流管四(7)左端之间,挡板(17)固定在边板三(10)、边板四(11)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扁管组一(1)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4)和集流管三(6)连通,扁管组二(2)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5)和集流管四(7)连通,翅片(3)钎焊在扁管组一(1)和扁管组二(2)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8)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一(1)的两侧,边板三(10)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二(2)的两侧,转接座一(12)焊接在集流管一(4)的左侧,转接座二(13)焊接在集流管三(6)的左侧,外接管一(14)焊接在转接座一(12)的左侧,外接管二(15)焊接在转接座二(13)的左侧,端盖一(19)钎焊在集流管二(5)的右侧,端盖二(20)钎焊在集流管四(7)的右侧,连接管一(16)焊接在集流管一(4)右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龙虞永亮王德胜边怡顶包锡江赵延洋方辉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