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016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包括对重框架以及位于所述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框架包括两侧的立梁以及位于所述立梁上端的上梁和位于所述立梁下端的下梁,所述电梯对重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梁或下梁上的附加对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充分利用对重框架现有的预留空间,增加附加对重块,增加空间利用率,适用于井道顶层或者底坑太小的项目,且可以在常规对重系统安装完毕后额外添加,安装方便,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A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unterweight frame and counterweight blocks located in the counterweight frame. The counterweight frame comprises two sides of a vertical beam, an upper beam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beam and a lower beam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eam. The elevator counterweight system also includes additional counterweight block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beam or the lower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system,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reserved space of the counterweight frame, increases additional counterweight blocks, and increases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and is suitable for projects with too small top or bottom pits of the shaft, and can be added extra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counterweight system, so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elevator is more safe and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对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其广泛用于商场、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电梯对重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轿厢重量,减小曳引机额定转矩。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对重系统由外部对重框架以及框架内的对重块组成,且通常情况下都是先将对重框架组装完毕后,再将对重块塞入对重框架中。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对重系统由绳轮组件1、油杯2、导靴3、对重框架立梁4、对重框架上梁5、对重块压板6和对重块7组成,由于需要将对重框架组装好之后将对重块7塞入,最后盖上对重块压板6,所以对重块压板6与对重框架上梁5之间需要预留空间,一方面是需要预留对重块安装孔,一方面是需要留有空间方便塞入对重块和对重块压板,所以存在剩余空间,造成浪费。现有技术的电梯对重系统还存在安装现场经常会出现对重块少发的情况,补发的对重块到现场后发现对重框架已满,不能增加对重块,需重新制作对重框架,成本高且耗时长。另外某些项目,井道顶层或者底坑太小,对重框架长度不够,无法放入足够重量的对重块,有的必须选用密度较大的对重块如铅材料等,成本高且有一定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充分利用对重框架现有的预留空间,增加附加对重块,增加空间利用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包括对重框架以及位于所述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框架包括两侧的立梁以及位于所述立梁上端的上梁和位于所述立梁下端的下梁,所述电梯对重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梁或下梁上的附加对重块。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安装在所述上梁上。由于对重框架的上部存在一定的预留空间,将附加对重块安装在上梁上,能够有效增加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井道顶层或者底坑的尺寸。更加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的长度与所述对重块的宽度一致。这样可以使得附加对重块落在对重块的上方,对重块对附加对重块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且从对重框架的侧面看上去对重块和附加对重块的边缘在同一平面上。更加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的高度与位于所述对重框架最上方的对重块的上表面距离所述上梁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以最大化的利用对重框架上部的预留空间。更加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梁两侧的第一对重块和第二对重块,所述第一对重块和/或第二对重块上开设有容纳所述上梁的缺口。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重块与所述第二对重块的外形相同,这样在制作附加对重块的时候只需要制作一种尺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现场根据需要选择安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重块和所述第二对重块呈L型。更加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附加对重块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上梁上。更加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焊接在所述上梁上。优选地,所述附加对重块的材质为铸铁、铁板或水泥,选用密度大且无毒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充分利用对重框架现有的预留空间,增加附加对重块,增加空间利用率,适用于井道顶层或者底坑太小的项目,且可以在常规对重系统安装完毕后额外添加,安装方便,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安全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梯对重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梯对重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梯对重系统中附加对重块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梯对重系统中附加对重块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梯对重系统中附加对重块的侧视图;其中:绳轮组件-1,油杯-2,导靴-3,立梁-4,上梁-5,对重块压板-6,对重块-7,附加对重块-8,第一对重块-9,第二对重块-10,通孔-11,缺口-12,螺栓螺母组件-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2-5,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包括对重框架、位于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7以及安装在对重框架上的附加对重块8,对重框架包括两侧的立梁4以及位于立梁4上端的上梁5和位于立梁4下端的下梁,附加对重块8安装在对重框架的上梁5或下梁上,本实施例的附加对重块8安装在上梁5上,如图2所示。由于对重框架的上部存在一定的预留空间,将附加对重块8安装在上梁5上,能够有效增加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井道顶层或者底坑所需要的尺寸。附加对重块8的材质为铸铁、铁板或水泥等密度较大且无毒的材料。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对重框架上部设置有绳轮组件1、油杯2以及与对重导轨相互配合的导靴3。本实施例中的附加对重块8的长度与对重块7的宽度一致。这样可以使得附加对重块8落在对重块7的上方,对重块7对附加对重块8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且从对重框架的侧面看上去对重块7和附加对重块8的边缘在同一平面上,外观上也更加简洁美观。本实施例中,位于对重框架中的对重块7的上方还放置有对重块压板6,附加对重块8的高度与对重块压板6的上表面距离上梁5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以最大化的利用对重框架上部的预留空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对重块压板6移除,则附加对重块8的高度与位于对重框架最上方的对重块7的上表面距离上梁5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附加对重块8包括分别位于上梁5两侧的第一对重块9和第二对重块10,第一对重块9和/或第二对重块10上开设有容纳上梁5的缺口12,在第一对重块9和第二对重块10连接后缺口12用于容纳上梁5。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对重块9与第二对重块10的外形相同,且第一对重块9和第二对重块10呈L型。这样在制作附加对重块8的时候只需要制作一种尺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现场再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附加对重块8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1,附加对重块8通过螺栓螺母组件13贯穿通孔11后紧固在上梁5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附加对重块8也可焊接在上梁5上。本技术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充分利用对重框架现有的预留空间,增加附加对重块,增加空间利用率,适用于井道顶层或者底坑太小的项目,且可以在常规对重系统安装完毕后额外添加,安装方便,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包括对重框架以及位于所述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框架包括两侧的立梁以及位于所述立梁上端的上梁和位于所述立梁下端的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对重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梁或下梁上的附加对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包括对重框架以及位于所述对重框架内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框架包括两侧的立梁以及位于所述立梁上端的上梁和位于所述立梁下端的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对重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梁或下梁上的附加对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对重块安装在所述上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对重块的长度与所述对重块的宽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对重块的高度与位于所述对重框架最上方的对重块的上表面距离所述上梁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对重块包括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洪武刘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