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05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包括底边舱、油舱和压载水舱,油舱和压载水舱均设置在底边舱内,底边舱具有内底板与舷侧内壳板,底边舱内设有斜板,斜板的一端与内底板相连接,斜板的另一端与舷侧内壳板相连接,斜板上设有强框和纵骨,强框翻向油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结构强度好,提高了货舱舱容,减小底部强框和舷侧强框的跨距,有利于整个横向强框的应力均匀化和整体重量的控制,底边舱强框翻向油舱可以实现强框应力均匀化。

A New Bottom Side Cabin Structure for Medium and Large Oil Tanke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bottom side cabin structure suitable for medium and large oil tankers, which includes bottom side cabin, oil tank and ballast water tank. The oil tank and ballast water tank are arranged in the bottom side cabin. The bottom side cabin has an inner bottom plate and a side inner shell plate. The bottom side cabin has an inclined plate, one end of the inclined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bottom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inclined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inner shell plate, and a stro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inclined plate. And longitudinal, strong frame turned inside th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good structural strength, improved cargo hold capacity, reduced the spacing of bottom and side strong frame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stress uniformity of the whole transverse strong frame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overall weight. The overturning of the bottom strong frames to the oil tanks can realize the stress uniformity of the strong fra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结构工程的
,尤其涉及一种底边舱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成熟的运输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货物装载量绝对是同等条件下船型竞争的重要指标。对于油船来讲,货舱型线、折角线、内底高度、双壳宽度的设计很多时候取决于总布置、溢油计算等要求。此种情况下,在保证足够强度、刚度、疲劳寿命且结构重量可控的条件下,大胆变换结构形式以达到增加货舱舱容是现今社会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包括底边舱、油舱和压载水舱,所述油舱和所述压载水舱均设置在所述底边舱内,其中,所述底边舱具有内底板与舷侧内壳板,所述底边舱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底板相连接,所述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舷侧内壳板相连接,所述斜板上设有强框和纵骨,所述强框翻向所述油舱内。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纵骨翻向所述油舱内。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纵骨翻向所述压载水舱内。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强框背面设有小筋。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强框与所述纵骨的连接处设有肘板。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靠近所述内底板的所述强框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趾,靠近于所述舷侧内壳板的所述强框的端部设有第二软趾。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强框的腹板上设置有屈曲筋。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屈曲筋与所述强框的面板相平行。上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中,所述纵骨的穿越孔设置不到底补板。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结构强度好,提高了货舱舱容,减小底部强框和舷侧强框的跨距,有利于整个横向强框的应力均匀化和整体重量的控制,底边舱强框翻向油舱可以实现强框应力均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的纵骨翻向油舱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的纵骨翻向压载水舱的示意图。附图中:1、斜板;2、强框;3、纵骨;4、第一软趾;5、第二软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的纵骨翻向油舱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包括底边舱、油舱和压载水舱,油舱和压载水舱均设置在底边舱内,其中,底边舱具有内底板与舷侧内壳板,底边舱内设有斜板1,斜板1的一端与内底板相连接,斜板1的另一端与舷侧内壳板相连接,斜板1上设有强框2和纵骨3,强框2翻向油舱内,可以降低底边舱高度,有利于减小底部强框和舷侧强框的跨距,有利于整个横向强框的应力均匀化和整体重量的控制。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靠近内底板的强框2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趾4,靠近于舷侧内壳板的强框的端部设有第二软趾5,可以有效解决底边舱上下折角处的应力集中和疲劳强度问题,强框2的腹板必须设置足够的高度和厚度。还有,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斜板1的纵骨3翻向油舱内,有效减小纵骨3跨距,有利于提升货舱的舱容。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图2是本技术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的纵骨翻向压载水舱的示意图。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示,斜板1的纵骨3翻向压载水舱内,同时在强框2的背面加小筋以消除结构硬点。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强框2与纵骨3的相交处设置有肘板,可以减小纵骨3的跨距,加强了纵骨3和强框2的连接处的刚度。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强框2的腹板上设置有屈曲筋以满足强框2的屈曲强度的要求,屈曲筋与强框2的面板相平行。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纵骨3的穿越孔设置不到底补板,以保证连接面积。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包括底边舱、油舱和压载水舱,所述油舱和所述压载水舱均设置在所述底边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舱具有内底板与舷侧内壳板,所述底边舱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底板相连接,所述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舷侧内壳板相连接,所述斜板上设有强框和纵骨,所述强框翻向所述油舱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包括底边舱、油舱和压载水舱,所述油舱和所述压载水舱均设置在所述底边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边舱具有内底板与舷侧内壳板,所述底边舱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底板相连接,所述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舷侧内壳板相连接,所述斜板上设有强框和纵骨,所述强框翻向所述油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骨翻向所述油舱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中大型油船的新型底边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骨翻向所述压载水舱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中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扬谢小龙周素素赵晓斌邱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