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04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架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包括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分别包括约束区、受载区、装配区,约束区以减震器连接孔、主梁连接孔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受载区包括四至六根从约束区延伸至装配区的连接筋,受载区的厚度大于约束区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右外伸梁支架可以连接主梁、横梁、转向机、举升油缸、减震器、冷却系统等各总成,具有很好的承载功能;各总成的安装位置基本都在主梁的延伸方向上,左右外伸梁支架的厚度较小,便于铸造,抗冲击能力更好,可以更好承受各总成传递过来的动载荷、扭矩、轴向力载荷;结构更为合理、重量更轻,便于铸造和机加。

Extended beam bracket at front end of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rame chassis, in particular to a frame front-end outrigger beam bracket, including a left outrigger beam, a right outrigger beam, a left outrigger beam and a right outrigger beam, respectively, including a restraint area, a loading area and an assembly area. The restraint area is a hollow frame formed by joints of a shock absorber connecting hole and a main beam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loading area includes four to six frames extending from the restraint area to the assembly area. Connecting bar, the thickness of loading are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restraint area. The left and right outrigger beam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nect the main beam, cross beam, steering gear, lifting cylinder, shock absorber, cooling system and other assemblies, and has good load-bearing function.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each assembly is basically in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eft and right outrigger beam bracket is smaller,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casting and anti-impact. It has better capability and can bear the dynamic load, torque and axial load transmitted from each assembly better. Its structure is more reasonable, its weight is lighter, and it is easy to cast an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架底盘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
技术介绍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在车架前端,左右主梁一般直接由横梁连接成一体,保险杠、驾驶室前悬置、举升油缸、转向机和悬架大多需要通过各自的过渡支架安装在左、右主梁上,使得车架前端零部件数目繁多且由于空间不足导致部分零部件布置困难甚至无法安装,数目繁多的零部件使得整车的成本大大增加且生产线装配劳动强度极高。为解决该问题,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专利号为201420033605.6、专利名称为“一种车架前端安装支架”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其在横梁与左、右主梁之间分别加设一个支架本体,在支架本体上开设保险杠安装孔、驾驶室前悬置安装孔、举升油缸安装孔、转向机安装孔和悬架安装孔,解决了由于各零部件均需一个过渡支架才能安装固定所导致的装配复杂、费时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其他一些类似的车桥前端的支架,作为车架的外伸梁,用于连接多个总成。但是,其存在结构不合理、重量较大、加工难度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符合轻量化的要求,并且能够承载的载荷较大,容易加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包括左外伸梁、右外伸梁,所述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分别包括约束区、受载区、装配区;所述约束区设置有用于同时与减震器和主梁连接的减震器连接孔、用于与主梁辅助连接的主梁连接孔,所述约束区以所述减震器连接孔、主梁连接孔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所述框架沿镂空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受载区包括四至六根从所述约束区延伸至装配区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靠近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装配区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横梁或保险杠的第一连接板,下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二连接板;所述受载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约束区的厚度,所述受载区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相对所述约束区的内侧面、外侧面向外偏离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所述约束区的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受载区的外侧面平齐。优选的,所述减震器连接孔包括按等腰梯形分布的四个孔,所述主梁连接孔包括饶所述等腰梯形下角一孔环绕设置的若干个孔。优选的,所述装配区与所述约束区接合的部位为沿等腰梯形的腰延伸的斜面。优选的,所述右外伸梁的约束区下部设置有举升油缸安装孔,所述主梁连接孔、举升油缸安装孔环饶远离所述装配区的减震器连接孔布置。优选的,所述装配区与所述受载区的接合处设置有过渡斜坡。优选的,所述装配区中部设置有铸造成型的工艺孔。优选的,所述左外伸梁的受载区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左外伸梁、右外伸梁由QT700-2球墨铸铁铸造加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包括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分别包括约束区、受载区、装配区,约束区以减震器连接孔、主梁连接孔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框架沿镂空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强筋,受载区包括四至六根从约束区延伸至装配区的连接筋,连接筋靠近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受载区的厚度大于约束区的厚度,受载区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相对约束区的内侧面、外侧面向外偏离一定距离,通过本技术方案,首先,左右外伸梁支架可以连接主梁、横梁、转向机、举升油缸、减震器、冷却系统等各总成,具有很好的承载功能;其次,各总成的安装位置基本都在主梁的延伸方向上,左右外伸梁支架的厚度较小,便于铸造,抗冲击能力更好,可以更好承受各总成传递过来的动载荷、扭矩、轴向力载荷;第三,结构更为合理、重量更轻,便于铸造和机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左外伸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右外伸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左外伸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外伸梁2——右外伸梁1a、2a——约束区1b、2b——受载区1c、2c——装配区3——减震器连接孔4——主梁连接孔5——加强筋6——连接筋7——加强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举升油缸安装孔11——工艺孔12——转向机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包括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所述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分别包括约束区1a、2a、受载区1b、2b、装配区1c、2c;其中约束区1a、2a用于分别与左右两个主梁连接,装配区1c、2c用于装配横梁(或保险杠)、冷却系统,受载区1b、2b用于连接约束区1a、2a和装配区1c、2c,使得装配区1c、2c能够伸出主梁外。该三个区域中,将约束区1a、2a和受载区1b、2b设置有镂空部分,装配区1c、2c使用较薄的连接板,实现减重的目的。图1中,左外伸梁1和右外伸梁2内侧相对,主梁(没有画出)分别位于其内侧。具体的,所述约束区1a、2a设置有用于同时与减震器和主梁连接的减震器连接孔3、用于与主梁辅助连接的主梁连接孔4,所述约束区1a、2a以所述减震器连接孔3、主梁连接孔4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所述框架沿镂空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强筋5,加强筋5用于加强框架的强度。所述受载区1b、2b包括四至六根从所述约束区1a、2a延伸至装配区1c、2c的连接筋6,所述连接筋6靠近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7;该区域(某些情况下)需要承受较大的拉伸力、扭矩、轴向力及动载荷,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无根连接筋6,其宽度和厚度相比约束区1a、2a的框架要更大,连接筋6之间的部分为镂空部分,且该镂空部分可以根据计算选择性镂空。所述装配区1c、2c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横梁或保险杠的第一连接板8,下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的厚度较薄,且两者不在同一个平面,该设计是综合考虑了受力、装配空间、以及铸造的方便,更具体的,所述受载区1b、2b的厚度大于所述约束区1a、2a的厚度,所述受载区1b、2b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相对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外侧面向外偏离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9的外侧面与所述受载区1b、2b的外侧面平齐。从图6中可以看到,约束区1a、受载区1b、装配区1c大致在一个厚度平面上,即其在厚度方向没有大体积的突出部分,便于铸造,抗冲击能力更好,可以更好承受各总成传递过来的动载荷、扭矩、轴向力载荷。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连接孔3包括按等腰梯形分布的四个孔,所述主梁连接孔4包括饶所述等腰梯形下角一孔环绕设置的若干个孔,即减震器连接孔3围成的形状与主梁连接孔4围成的形状部分重叠,布置紧凑且更有利于承受剪切力。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区1c、2c与所述约束区1a、2a接合的部位为沿等腰梯形的腰延伸的斜面,该斜面的设计可以分散受载区的载荷和应力集中。进一步的,所述右外伸梁2的约束区2a下部设置有举升油缸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所述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分别包括约束区(1a、2a)、受载区(1b、2b)、装配区(1c、2c);所述约束区(1a、2a)设置有用于同时与减震器和主梁连接的减震器连接孔(3)、用于与主梁辅助连接的主梁连接孔(4),所述约束区(1a、2a)以所述减震器连接孔(3)、主梁连接孔(4)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所述框架沿镂空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受载区(1b、2b)包括四至六根从所述约束区(1a、2a)延伸至装配区(1c、2c)的连接筋(6),所述连接筋(6)靠近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7);所述装配区(1c、2c)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横梁或保险杠的第一连接板(8),下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二连接板(9);所述受载区(1b、2b)的厚度大于所述约束区(1a、2a)的厚度,所述受载区(1b、2b)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相对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外侧面向外偏离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9)的外侧面与所述受载区(1b、2b)的外侧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所述左外伸梁(1)、右外伸梁(2)分别包括约束区(1a、2a)、受载区(1b、2b)、装配区(1c、2c);所述约束区(1a、2a)设置有用于同时与减震器和主梁连接的减震器连接孔(3)、用于与主梁辅助连接的主梁连接孔(4),所述约束区(1a、2a)以所述减震器连接孔(3)、主梁连接孔(4)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所述框架沿镂空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受载区(1b、2b)包括四至六根从所述约束区(1a、2a)延伸至装配区(1c、2c)的连接筋(6),所述连接筋(6)靠近主梁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7);所述装配区(1c、2c)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横梁或保险杠的第一连接板(8),下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冷却系统的第二连接板(9);所述受载区(1b、2b)的厚度大于所述约束区(1a、2a)的厚度,所述受载区(1b、2b)的内侧面、外侧面分别相对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外侧面向外偏离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内侧面与所述约束区(1a、2a)的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德国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