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043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包括转向轴、上支架、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转向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架内,所述上支架的外侧设有手控器,所述上支架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孔位,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对称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右侧板内侧设有上下伸缩电机,所述上下伸缩电机连接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下端连接前后角度电机,所述前后角度电机连接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电动调整,不受气源控制,上下调整幅度大,前后调整角度大,操作力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电机的螺杆在运动时能自动校正,使上下、前后调节更平稳顺畅,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Electric Control Adjustment Steering Pipe for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and adjustment steering pipe string, which comprises a steering shaft, an upper bracket, a left side plate and a right side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steering shaft are installed in the upper bracket through bearing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uppe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hand controller.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bracket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ute and a second hole position, and the left side plate and the right side plate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third chute and a fourth slide. The inner side of the right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nd lower telescopic motor, the upper and lower telescopic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dapter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adapt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angle motor, and the front and rear angl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dapte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utomation, electric adjustment, not controlled by air source, large adjustment range from top to bottom, large adjustment angle from front to back, small operation force, low labor intensity of operators,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screw of motor during movement, more smooth adjustment of top and bottom, front and back, and greatly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厂家所配置的各种型号带调整的转向传动装置,均通过用手动或气动打开锁止机构来调整方向盘,手动调整时比较麻烦、费力、不方便,松开或刹紧手柄需要一定的手力,手力不足难以打开锁止机构,使方向盘调整费力,同时锁紧后将引起方向盘操作不稳、抖动异响;气动调整时,气压必须大于0.5MPa,管柱才能调节,没有气源或气压不足断气时则不能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自动化程度高,且电动调整,不受气源控制,操作力小,上下调整幅度大,前后调整角度大,劳动强度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包括转向轴、上支架、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转向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架内,所述上支架的外侧设有手控器,所述上支架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孔位,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分布在上支架的外侧,且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对称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右侧板内侧设有上下伸缩电机,所述上下伸缩电机连接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下端连接前后角度电机,所述前后角度电机连接连接板,所述上支架左侧对应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转接板上端连接螺纹轴,左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通过第一双头螺柱连接,所述第一双头螺柱的一端连接螺纹轴的一端,所述双头螺柱的另一端连接左拉板的一端,同侧的第四滑槽和所述上支架的第二孔位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左拉板的另一端,右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通过螺纹轴连接,所述螺纹轴的一端连接右拉板的一端,右侧的第一螺栓连接右拉板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为腰形槽,所述第一滑槽以第一螺栓为圆心。优选的,所述左拉板、右拉板的两端与同侧的第三滑槽、第四滑槽之间均设有耐磨尼龙垫圈。优选的,所述左侧板底部、右侧板底部均设有侧板底座。优选的,所述上下伸缩电机的第一电机座与第一电机外壳铰接,所述第一电机座与右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后角度电机的第二电机座与第二电机外壳铰接,所述第二电机座与转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下伸缩电机的螺杆连接转接板,所述上下伸缩电机的蜗轮旋转带动螺杆上下移动;所述前后角度电机的螺杆连接连接板,所述前后角度电机的蜗轮旋转带动螺杆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上下伸缩电机通过螺栓连接转接板,所述上下伸缩电机的螺杆转动带动上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前后角度电机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所述前后角度电机的螺杆转动带动上支架前后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电动调整,不受气源控制,上下调整幅度大,前后调整角度大,操作力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电机的螺杆在运动时能自动校正,使上下、前后调节更平稳顺畅,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3为上下伸缩电机(前后角度电机)的示意图。其中:转向轴1;侧板底座2;上支架3;左侧板4;右侧板5;手控器6;耐磨尼龙垫圈7;第一滑槽8;第二孔位9;第三滑槽10;第四滑槽11;上下伸缩电机12,转接板13;前后角度电机14;连接板15;第二螺栓16;螺纹轴17;第一双头螺柱18;左拉板19;第一螺栓20;右拉板21;第一电机座12.1;第一电机外壳12.2;第二电机座14.1;第二电机外壳14.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包括转向轴1、上支架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转向轴1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架3内,并用轴用挡圈固定,所述上支架3的外侧设有手控器6,所述上支架3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8和第二孔位9,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对称分布在上支架3的外侧,且左侧板4和右侧板5均对称设有第三滑槽10和第四滑槽11,所述右侧板5内侧设有上下伸缩电机12,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连接转接板13,所述转接板13的下端连接前后角度电机14,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连接连接板15,所述上支架3左侧对应连接板15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板15通过第二螺栓16连接;所述转接板13上端连接螺纹轴17,左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第一双头螺柱18连接,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一端连接螺纹轴17的一端,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另一端连接左拉板19的一端,同侧的第二孔位9和第四滑槽11通过第一螺栓20连接,所述第一螺栓20连接左拉板19的另一端,右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螺纹轴17连接,所述螺纹轴17的一端连接右拉板21的一端,右侧的第一螺栓20连接右拉板21的另一端。左右拉板使上支架前后、左右移动更平稳。所述第一滑槽8为腰形槽,第一滑槽8以第一螺栓20为圆心,第一滑槽8两端与第一螺栓20所成夹角最大可达35°。所述第一螺栓20到第一双头螺柱18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滑槽8的转动半径。所述左拉板19、右拉板21的两端与同侧的第三滑槽10、第四滑槽11之间均设有耐磨尼龙垫圈7。所述左侧板4底部、右侧板5底部均设有侧板底座2。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的第一电机座12.1与第一电机外壳12.2铰接,所述第一电机座12.1与右侧板5固定连接,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的第二电机座14.1与第二电机外壳14.2铰接,所述第二电机座14.1与转接板13固定连接。上下伸缩电机12和前后转向电机14的螺杆能够自动校正,调节螺杆受力的平衡性,使螺杆直线运动更加平稳顺畅,避免螺杆过早损坏,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的螺杆连接转接板13,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的蜗轮旋转带动螺杆上下移动;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的螺杆连接连接板15,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的蜗轮旋转带动螺杆前后移动。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通过螺栓连接转接板13,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的螺杆转动带动上支架上下移动,上下移动距离最长可达75mm;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15,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的螺杆转动带动上支架前后转动。本技术的控制方法如下:调节手控器的上键、下键,上下收缩电机的螺杆上下移动,上下收缩电机带动转接板和螺纹轴上下移动,转接板上的前后转向电机随转接板上下移动,螺纹轴固定第一双头螺柱带动两侧的第一滑槽与两侧的第三滑槽作相对滑动,左右拉板带动第一螺栓随动,第二孔位与第四滑槽通过第一螺栓作相对滑动,实现上支架上下移动;二、调节手控器的前键、后键,前后转向电机带动连接板前后移动,连接板带动第一滑槽以第一螺栓为旋转中心,相对第一双头螺柱、螺纹轴前后转动,实现上支架前后转动。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1)、上支架(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转向轴(1)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架(3)内,所述上支架(3)的外侧设有手控器(6),所述上支架(3)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滑槽(8)和第二孔位(9),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对称分布在上支架(3)的外侧,且左侧板(4)和右侧板(5)均对称设有第三滑槽(10)和第四滑槽(11),所述右侧板(5)内侧设有上下伸缩电机(12),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连接转接板(13),所述转接板(13)的下端连接前后角度电机(14),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连接连接板(15),所述上支架(3)左侧对应连接板(15)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板(15)通过第二螺栓(16)连接;所述转接板(13)上端连接螺纹轴(17),左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第一双头螺柱(18)连接,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一端连接螺纹轴(17)的一端,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另一端连接左拉板(19)的一端,同侧的第二孔位(9)和第四滑槽(11)通过第一螺栓(20)连接,所述第一螺栓(20)连接左拉板(19)的另一端,右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螺纹轴(17)连接,所述螺纹轴(17)的一端连接右拉板(21)的一端,右侧的第一螺栓(20)连接右拉板(21)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1)、上支架(3)、左侧板(4)和右侧板(5),所述转向轴(1)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架(3)内,所述上支架(3)的外侧设有手控器(6),所述上支架(3)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滑槽(8)和第二孔位(9),所述左侧板(4)和右侧板(5)对称分布在上支架(3)的外侧,且左侧板(4)和右侧板(5)均对称设有第三滑槽(10)和第四滑槽(11),所述右侧板(5)内侧设有上下伸缩电机(12),所述上下伸缩电机(12)连接转接板(13),所述转接板(13)的下端连接前后角度电机(14),所述前后角度电机(14)连接连接板(15),所述上支架(3)左侧对应连接板(15)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板(15)通过第二螺栓(16)连接;所述转接板(13)上端连接螺纹轴(17),左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第一双头螺柱(18)连接,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一端连接螺纹轴(17)的一端,所述第一双头螺柱(18)的另一端连接左拉板(19)的一端,同侧的第二孔位(9)和第四滑槽(11)通过第一螺栓(20)连接,所述第一螺栓(20)连接左拉板(19)的另一端,右侧的第一滑槽(8)和第三滑槽(10)通过螺纹轴(17)连接,所述螺纹轴(17)的一端连接右拉板(21)的一端,右侧的第一螺栓(20)连接右拉板(21)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动控制调整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范建萍陈亮马艳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尔顿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