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02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涉及一种车载装置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对车载装置进行缓冲、减震的装置,能防止车辆行进中产生的颠簸和震动对车载装置产生的压迫和震荡。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内四角各设一个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与上壳体导向柱相对的四角分别开有一个导向孔,用于和导向柱配合锁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垫和下垫,在上垫和下垫中部均开有通孔,在下垫中部还设有中空的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与通孔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科学,能够提供六个方向的缓冲减震,在随车行驶振动过程中,通过减震密封圈将车载装置与周边盒体进行有效隔离。

Damping and Buffering Fixed Structures of Vehicle-mounted Devices

The shock absorption and cushioning fixed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mounted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xed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mounted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device for cushioning and cushioning the vehicle-mounted device, which can prevent the pressure and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mounted device caused by the bump and vibration during the vehicle moving.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each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olumn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upper shell, and a guide hole is separately arranged at the four corners opposite to the guide column of the upper shell for locking with the guide column; a shock absorber seal gask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eal gasket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an upper cushion and a lower cushion,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cushion and the lower cushion. A hollow guiding convex is also provi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underlying, and the guiding convex is coaxial with the through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design and scientific structure, can provide six directions of cushion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and effectively isolates the vehicle-mounted device from the surrounding box body through the shock absorption sealing ring during the vibration process of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
本技术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涉及一种车载装置的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对车载装置进行缓冲、减震的装置,能防止车辆行进中产生的颠簸和震动对车载装置产生的压迫和震荡。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车载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不同频率的振动影响,导致车载装置受到冲击,容易发生电气故障,导致产品充电功能丧失。例如,市场上现有车载电子产品中的核心集成PCBA的安装方式多为硬性接触,势必存在PCBA受冲击等工况条件影响,PCBA存在应力变形,其冲击力进一步释放至PCBA上的电子元器件,长期复杂工况条件下,累积的应变,最终势必会导致整个集成PCBA存在潜在失效风险,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采用可靠的六个方向减震结构,防止车载装置因震荡而失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本技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内四角各设一个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与上壳体导向柱相对的四角分别开有一个导向孔,用于和导向柱配合锁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垫和下垫,在上垫和下垫中部均开有通孔,在下垫中部还设有中空的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与通孔同轴。在上壳体内中部设有中部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设有与上壳体的中部导向柱对应的中部导向孔;用于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固定结构的抗震强度,避免受压或颠簸破裂,进而压迫装在内部的车载装置。所述导向凸台中部设有凸台通孔,凸台通孔的半径与所述通孔相同,导向凸台的半径大于导向柱的柱面半径,导向凸台的半径小于待保护车载装置上开有的定位孔的半径。所述减震密封垫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和弹性橡胶等,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所述导向孔比导向柱的柱面半径略大,以便于导向柱顺利插入导向孔。本技术装置使用时,将待保护车载装置的定位孔插入上壳体的导向柱后,盖上下壳体,将下壳体的导向孔与导向柱相穿插到位后,可采用固定件进一步固定。这样保证车载装置相对固定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起到六个方向全方位的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科学,能够提供六个方向的缓冲减震,在随车行驶振动过程中,通过减震密封圈将车载装置与周边盒体进行有效隔离,在综合路况条件下,可以通过减震密封垫的弹性变形(压缩回弹率)将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外界的冲击力有效吸收,从而化解残余冲击力,起到保护防范作用。解决了交流充电模式2(所述交流充电模式2是: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时,在电源侧使用了符合GB2099.1和GB1002要求的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的导体,并且在充电连接时使用了缆上控制和保护装置)产品在车辆行驶程中,集成PCBA电路板等车载装置通过长期复合振动的条件下出现电气部件损坏,元器件松动,脱落等失效现象,从而降低产品功能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其中包括了使用时的待保护车载装置,本实施例中以电路板为例);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局部结构剖视图1;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局部结构剖视图2;图4是本技术中减震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上壳体,1-1、导向柱,1-1’、中部导向柱,2、待保护车载装置,3、减震密封垫,3-1、上垫,3-2、下垫,3-3、导向凸台,3-4、通孔,3-5、凸台通孔,4、下壳体,4-1、导向孔,4-1’、中部导向孔,5、固定孔,6、定位孔,7、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爆炸图,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4,在上壳体1内四角各设一个导向柱1-1,在下壳体4内部与上壳体导向柱1-1相对的四角分别开有一个导向孔4-1,用于和导向柱1-1配合锁定;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4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3,所述减震密封垫3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垫3-1和下垫3-2,在上垫3-1和下垫3-2中部均开有通孔3-4,在下垫3-2中部还设有中空的导向凸台3-3,导向凸台3-3与通孔3-4同轴,图4~图5清楚地展示了减震密封垫3的具体结构。图1中显示的是以电路板为例的车载装置,本申请中所述车载装置包括但不限于BMS、OBC、BDU、PDU、MCU、DC-DC、充电模式2和充电插座等。图3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固定结构的抗震强度,避免受压或颠簸破裂,进而压迫装在内部的车载装置。在上壳体内中部可根据情况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部导向柱1-1’,在下壳体内部设有与上壳体的中部导向柱1-1’对应的中部导向孔4-1’。图5所示,所述导向凸台3-3中部设有凸台通孔3-5,凸台通孔3-5的半径与所述通孔3-4相同。图2和图3所示,导向凸台3-3的半径大于导向柱1-1的柱面半径,导向凸台3-3的半径小于待保护车载装置2上开有的定位孔6的半径。所述减震密封垫3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和弹性橡胶等,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所述导向孔4-1比导向柱1-1的柱面半径略大,以便于导向柱1-1顺利插入导向孔4-1。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4边缘对应的位置均开有固定孔5,采用固定件穿过固定孔5,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4的进一步相对固定,进一步加强待保护车载装置2的上下定位。所述固定件可以采用销钉或者螺栓。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4内壁均设有加强层7,所述加强层起到提升上、下壳体整体强度的作用,可以采用加强筋。在图1实施例中加强层设置成蜂窝状。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凸台3-3中部设有凸台通孔3-5,凸台通孔3-5的半径与所述通孔3-4相同,导向凸台3-3的半径大于导向柱1-1的柱面半径,导向凸台3-3的半径小于待保护车载装置2上开有的定位孔6的半径,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待保护车载装置2的定位孔6周边始终与导向凸台3-3相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不会与导向柱1-1硬性接触。如图1所示,本技术装置装配使用时,将待保护车载装置2的定位孔6插入上壳体1的导向柱1-1后,盖上下壳体4,使得下壳体4的导向孔4-1插在导向柱1-1外部,并可采用固定件作进一步固定。这样保证待保护车载装置2相对固定放置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4之间,起到六个方向全方位的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内四角各设一个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与上壳体导向柱相对的四角分别开有一个导向孔,用于和导向柱配合锁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垫和下垫,在上垫和下垫中部均开有通孔,在下垫中部还设有中空的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与通孔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内四角各设一个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与上壳体导向柱相对的四角分别开有一个导向孔,用于和导向柱配合锁定;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垫和下垫,在上垫和下垫中部均开有通孔,在下垫中部还设有中空的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与通孔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壳体内中部设有中部导向柱,在下壳体内部设有与上壳体的中部导向柱对应的中部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装置的减震、缓冲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台中部设有凸台通孔,凸台通孔的半径与所述通孔相同,导向凸台的半径大于导向柱的柱面半径,导向凸台的半径小于待保护车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图周晓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