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撞装置及其所应用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009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装置及其所应用的汽车,包括防撞梁和设置在防撞梁侧部的防撞支撑板,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的支脚,支撑部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支撑部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支脚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支脚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由于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和支脚,且均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即每个防撞支撑板与车门内板具有两个固定面,增大了固定面积,同时延长了防撞支撑板与防撞梁的连接强度,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

Door anti-collision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utomobi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or anti-collision device and an applied automobile, including an anti-collision beam and an anti-collision supporting plat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anti-collision beam. The anti-collision supporting plate includes a supporting foot fixed with the supporting part, a supporting side fixed with the anti-collision beam, an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part used for a fixed connection with the inner plate of the car, a side of the supporting foot fixed with the anti-collision beam, and a supporting foot fixed connection with the anti-collision beam The end face is used for fixing connection with the door inner plate. Because the anti-collision support plate includes support part and support foot, and is fixed with the door inner plate, that is, each anti-collision support plate has two fixed surfaces with the door inner plate, which enlarges the fixed area and extends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anti-collision support plate and the anti-collision beam, so the anti-collision performance of the door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防撞装置及其所应用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防撞装置。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包括上述车门防撞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汽车薄弱的车门区域,通常设置车门防撞装置实现对车内人员的防护。如图1所示,传统的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02及两端分别与防撞梁02和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的防撞支撑板01,具体的,防撞支撑板01为两个,两个防撞支撑板01对称分布在防撞梁02相对两侧。然而,由于每个防撞支撑板01与车门内板之间只有一个固定面,当受外力撞击后,自身会有较大的形变,无法安全地保护车内人员,车门的防撞性能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车门的防撞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防撞装置,以提高车门的防撞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门防撞装置的汽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侧部的防撞支撑板,所述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的支脚,所述支脚一侧与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撑板上设有线束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线束安装孔的折角处弧形过渡。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孔位于所述支脚上。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撑板上设有与车门内板固定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撑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撞支撑板对称分布在所述防撞梁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脚与所述防撞梁均通过CO2保护焊焊接,焊接长度范围为30.00mm至33.00mm。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一种汽车,包括车门及安装在所述车门上的车门防撞装置,所述车门防撞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防撞装置。优选地,所述车门防撞装置位于车门后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和设置在防撞梁侧部的防撞支撑板,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的支脚,支撑部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支撑部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支脚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支脚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在安装车门防撞装置时,支撑部和支脚一侧与防撞梁固定连接,支撑部和支脚端面均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车门防撞装置中,由于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和支脚,且均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即每个防撞支撑板与车门内板具有两个固定面,增大了固定面积,同时延长了防撞支撑板与防撞梁的连接强度,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车门防撞装置的安装位置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门防撞装置的安装位置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有线束的车门防撞装置的位置图。其中图1-3中:01-防撞支撑板、02-防撞梁;1-支撑部、2-支脚、3-点焊位置、4-CO2保护焊位置、5-定位孔、6-线束安装孔、7-防撞梁、8-线束。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门防撞装置,以提高车门的防撞性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门防撞装置的汽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7和设置在防撞梁7侧部防撞支撑板,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1与支撑部1固定连接的支脚2,支撑部1一侧与防撞梁7固定连接,支撑部1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为了提高连接强度,优选,支撑部1与防撞梁7和车体内板均焊接。支脚2一侧与防撞梁7固定连接,支脚2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支脚2与防撞梁7和车体内板均焊接。具体的,支撑部1和支脚2与防撞梁7均通过CO2保护焊焊接,焊接长度范围为30.00mm至33.00mm,具体的,焊接长度可以为31.27mm,具体的,支撑部1和支脚2均与车门内板通过点焊固定,具体的,每个焊点需要15mm*15mm的面积,因此,在预留出焊接需求外将多余材料去除,以减轻防撞支撑板整体质量。在安装车门防撞装置时,支撑部1和支脚2一侧与防撞梁7固定连接,支撑部1和支脚2端面均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车门防撞装置中,由于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1和支脚2,且均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即每个防撞支撑板与车门内板具有两个固定面,增大了固定面积,提高车门防撞装置的整体强度,保证当车门发生撞击时,能有效的将所受冲击力传递给防撞梁7进而传递给车身,抵抗碰撞冲击力的能力更强,车门防撞装置具有较高稳固性,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另一方面,该车门防撞装置制造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考虑到防撞梁7外还有各种线束8及其他零件混杂在一起,线束8走向较为混乱不易安装,优选,防撞支撑板上设有线束安装孔6,增加了线束安装孔6,优化了线束8走向,节省了车门内的空间,在保证整体结构功用性的同时能梳理车门内线束8有效提升车门内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了便于线束8顺序排布,优选,线束安装孔6为条形孔,便于线束8成排在线束安装孔6内排布。为了便于线束安装孔6折角处损伤线束8,优选,线束安装孔6的折角处弧形过渡。为了优化整体结构,优选,线束安装孔6位于支脚2上。为了提高定位精度,避免固定防撞支撑板时移动,优选,防撞支撑板上设有与车门内板固定的定位孔5,优选的,定位孔5为圆孔。即防撞支撑板通定位孔5在车身内固定后,再与车门内板和防撞梁7焊成一体。为了提高连接强度,优选,防撞支撑板为两个,两个防撞支撑板对称分布在防撞梁7相对两侧,优选,每个防撞支撑板上均设有定位孔5。为了提高防撞支撑板的整体强度,且便于工作人员加工防撞支撑板,优选,防撞支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防撞支撑板具体可以为CA420/470LAD+Z-50/50材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车门及安装在车门上的车门防撞装置,其中,车门防撞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车门防撞装置。优选,车门防撞装置位于车门后端,有效提高支撑车门防撞装置抵抗冲击能力。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7)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7)侧部的防撞支撑板,所述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1),所述支撑部(1)一侧与防撞梁(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1)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1)固定连接的支脚(2),所述支脚(2)一侧与所述防撞梁(7)固定连接,所述支脚(2)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7)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7)侧部的防撞支撑板,所述防撞支撑板包括支撑部(1),所述支撑部(1)一侧与防撞梁(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1)的端面用于与车体内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1)固定连接的支脚(2),所述支脚(2)一侧与所述防撞梁(7)固定连接,所述支脚(2)的端面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支撑板上设有线束安装孔(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孔(6)为条形孔,且所述线束安装孔(6)的折角处弧形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孔(6)位于所述支脚(2)上。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豆红斌梁峰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