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998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公开了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它包括承力接触底板、抵压盖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与抵压盖板之间的弹性垫圈以及罩设于承力接触底板上的外罩,抵压盖板、承力接触底板与弹性垫圈共同围合后形成有内部压力室,承力接触底板和外罩共同围合后在内部气压室的外部区域形成有外部气压室;在抵压盖板受压移动的过程中,外部气压室的压强大于内部气压室的压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胶层所受压强均匀以能够被均匀地涂覆并扩散至胶层之间,从而保证对基材的贴合强度;相对于传统加压工艺设备,在同等贴合强度的要求下,可使用量更少的胶水或胶体,而胶层的厚度也可被降低至最小,从而为减轻最终产品的重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条件。

A Pressure Bonding Device for Ultra-thin Adhes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essure bonding device for ultra-thin adhes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earing contact bottom plate, a compression cover plate, an elastic washer placed between the bearing contact bottom plate and the compression cover plate, and an outer cover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contact bottom plate. After the compression cover plate, the bearing contact bottom plate and the elastic washer are jointly enclosed, an internal pressure chamber is formed. After the bearing contact bottom plate and the outer cover are jointly enclosed, an external pressure chamber is formed in the outer area of the internal pressure chamber. The pressure of the external chamb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nal chamber du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pressure relief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pressure of the rubber layer uniform so that it can be uniformly coated and diffused between the rubber layers, thus ensuring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base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essure process equipment,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ame bonding strength, less glue or colloid can be used,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ubber layer can also be reduced to the minimum, thereby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final product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provides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片材贴合工艺设备
,尤其是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类电子产品除了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与复杂化之外,产品也在朝着轻、薄的方向及理念发展。以触摸显示屏为例,其主要由两块不同的透明基板构成,如由面板玻璃和玻璃感应线路板组成的Glasss电容式触摸屏、由面板玻璃和Film感应线路板组成的Film电容式触摸屏、由CoverLens(触摸盖板)与Sensor(触摸感测器)组成的触摸屏等等,凡此种种,均是通过在两块基板之间涂抹液态胶或固态胶等胶体,然后对两块基板加压以使胶体能够均匀地扩散并布满于两块基板之间后,来实现两块基板的贴合连接的。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加压工艺是利用液压或气压压力机直接施加压力于基材上,根据压强为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这一物理定律,为保证基材贴合的效果以生产出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则需要物体上的压强保持不变或越来越大;然而,当产品达到一定尺寸(尤其是大尺寸或超大尺寸)时,则需要压力机施加足够大的压力才能够完美地压合基材。同时,为了去除贴合层之间(即:基材与基材之间或基材与胶体层之间)的残余气泡,目前行业内也会采用过压加压法(又称真空抽压法或超压加压法)对基材进行加压贴合,此类方法主要是将待加压贴合的产品放置在一个压力室内,然后利用压力室的压力来压制贴合物,此类方法虽然消除压力机所施加的压力与基材尺寸之间的直接关系,但需要保证所采用的胶体为固态或者必须在加压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固态;如果胶体始终保持液态则无法适用于此工艺,主要原因在于:压强不仅会作用于基材上,同时也会把液态胶体向基材的中心区域进行挤压,从而造成压力机所需要施加的压力剧烈下降,而且还会导致基材之间具有连个不同压强等级的区域,严重影响了以液态胶为胶层的产品的贴合质量。另外,胶层的厚度不但会影响基材的贴合效果,也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重量和材料成本,而现有的加压工艺设备却无法最大限度降低胶层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它包括承力接触底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上方并与承力接触底板呈平行分布的抵压盖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与抵压盖板之间且在抵压盖板的移动方向具有一定形变量的弹性垫圈以及罩设于承力接触底板上的外罩,所述抵压盖板、承力接触底板与弹性垫圈共同围合后形成有用于放置具有至少两层基材且在相邻的两层基材之间涂覆有胶层的待加压产品的内部压力室,所述承力接触底板和外罩共同围合后在内部气压室的外部区域形成有外部气压室;在所述抵压盖板受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外部气压室的压强大于内部气压室的压强。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圈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弹性垫圈在抵压盖板的移动方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不小于待加压产品的最大厚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可使胶层所受压强均匀以能够被均匀地涂覆并扩散至胶层之间,从而保证对基材的贴合强度;相对于传统加压工艺设备,在同等贴合强度的要求下,可使用量更少的胶水或胶体,而胶层的厚度也可被降低至最小,从而为减轻最终产品的重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条件;其结构简单紧凑、对基材的加压贴合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未受压状态下与待加压产品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受压状态下与待加压产品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压力撤销状态下与成品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它包括承力接触底板3、置于承力接触底板3的上方并与承力接触底板3呈平行分布的抵压盖板4、置于承力接触底板3与抵压盖板4之间且在抵压盖板4的移动方向具有一定形变量的弹性垫圈5以及罩设于承力接触底板3上的外罩(图中未示出),其中,利用抵压盖板4、承力接触底板3与弹性垫圈5共同围合后形成有用于放置具有至少两层基材1且在相邻的两层基材1之间涂覆有胶层2的待加压产品的内部压力室a,利用承力接触底板3和外罩共同围合后则在内部气压室a的外部区域形成有外部气压室b;在抵压盖板4受压移动的过程中,外部气压室b的压强大于内部气压室a的压强。由此,可利用压力机直接对抵压盖板4进行均匀施力或者利用外部气压室b内的压力对抵压盖板4进行均匀施力,以利用抵压盖板4作为向待加压产品进行直接施力的部件,在施力过程中通过保持内部压力室a的压强始终小于外部压力室b的压强的方法使得胶层2能够被均匀地涂覆并扩散至相邻的两层基材1之间,从而完成对基材1的贴合,由于胶层2的压强均匀,相对于传统加压工艺,在同等贴合强度的要求小,胶层2的用量可达到最小,进而形成超薄的胶层,为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减轻产品的重量提供保障。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弹性垫圈5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且弹性垫圈5在抵压盖板4的移动方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不小于待加压产品的最大厚度。为能够充分说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所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可依如下方法步骤对基材1进行加压贴合,具体为:S1、将具有至少两层基材1(如触摸盖板及与其配合触摸感测器等)且在相邻的两层基材1之间涂覆有胶层2(如液态光学胶等液态胶水或固态光学胶等固态胶体)的待加压产品放置于一封闭结构的内部压力室a内;S2、保证内部压力室a在压力机施加压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形变量;S3、将内部压力室a放置于一封闭结构的外部压力室b内;S4、在压力机未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内部压力室a的压强等于外部压力室b的压强,而在压力机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则始终保持外部压力室b的压强大于内部压力室a的压强,从而利用内部压力室a所具有的形变特点(即:沿压力施加方向可产生一定的形变量),保证内部压力室a的顶壁面在压力机的作用下或者受到外部压力室a的压强作用下能够以均匀受力的形式逐步移向待加压产品所在的方向并最终与位于最上层的基材1相抵并逐渐地挤压基材1和胶层2,由于内部压力室a与外部压力室b相对隔绝,可有效增强胶层2能够被均匀挤压受力,从而实现将相邻的两层基材1进行牢固贴合的效果(当然,内部压力室a与外部压力室b之间的压差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不变,而这个时间段则取决于压差的具体大小以及所需要达到预期的胶层2厚度);同时,由于胶层2所受压强均匀,可不限于液态和固态,而且由于其可因受力而被均匀地涂覆并保证对基材的贴合强度,故相对于传统的工艺,在同等贴合强度的要求下,可使用量更少的胶水或胶体,而胶层2的厚度也可被降低至最小,从而为减轻最终产品的重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条件。S5、若胶层2采用的是液态胶水,则在胶层2达到预期的厚度后,即可对胶层2进行固化处理;S6、当胶层2固化完成后,即可恢复外部压力室b的压强与内部压力室a的压强相等的关系(即:在诸如压力机的压力撤销等情况下,使内部压力室a的顶侧壁恢复原位);当然,若无需固化,则可直接将压强作恢复处理,从而形成最终的产品。在实际工艺处理中,对于外部压力室b的压强与内部压力室a的压强的差异调整;可采用如下具体方式,即:在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力接触底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上方并与承力接触底板呈平行分布的抵压盖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与抵压盖板之间且在抵压盖板的移动方向具有一定形变量的弹性垫圈以及罩设于承力接触底板上的外罩,所述抵压盖板、承力接触底板与弹性垫圈共同围合后形成有用于放置具有至少两层基材且在相邻的两层基材之间涂覆有胶层的待加压产品的内部压力室,所述承力接触底板和外罩共同围合后在内部气压室的外部区域形成有外部气压室;在所述抵压盖板受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外部气压室的压强大于内部气压室的压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胶层加压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力接触底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上方并与承力接触底板呈平行分布的抵压盖板、置于承力接触底板与抵压盖板之间且在抵压盖板的移动方向具有一定形变量的弹性垫圈以及罩设于承力接触底板上的外罩,所述抵压盖板、承力接触底板与弹性垫圈共同围合后形成有用于放置具有至少两层基材且在相邻的两层基材之间涂覆有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内·伟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帆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