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60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垫。翻身垫包括躯干气囊和第一充放气机构;所述躯干气囊包括侧面、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上端的顶面和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下端的底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相围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躯干气囊沿垂直于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翻身枕令病人翻身需要至少两个人协作,独立完成的难度大,不能调节翻身角度,海绵枕较硬,患者使用不舒适的技术问题。

Turn over p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articles, in particular to a turning mat. The turning-over pad comprises a trunk airbag and a first air-filling and deflating mechanism; the trunk airbag comprises a side, a top surfac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ide and a bottom surfac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ide; the side comprises a first side, a second side, a third side and a fourth side which are sequentially enclosed, and the first side corresponds to the third side, and the first side corresponds to the third side. The trunk airbag is arranged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first side is acute in th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runk airba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urning cushion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that the turning pillow needs at least two persons to cooperate in turning the patient over. The turning angle can not be adjusted independently, the sponge pillow is hard and the patient is not comfortable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身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身垫。
技术介绍
临床上,许多患病而长期卧床的病人不可避免的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压疮,而一旦发生压疮,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但加重了病情,甚至可危及生命,也给护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现在医学公认的防止压疮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勤翻身。然而,对于体重较大的病人,护理者常需要两人协作共同完成病人的翻身,单人独立完成的难度大,操作者体力消耗大。现在临床上常用翻身枕来辅助病人翻身,翻身枕也以它的简便、实用、物美价廉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翻身枕多为呈锥台体或者梯体的海绵枕,病人需要翻身时,将海绵枕从侧面放到病人的躯干之下,令海绵枕有倾角的一面正对病人背部,且将海绵枕向靠近病人的方向推动,从而辅助病人翻身,且能够令病人保持在翻身的姿势。然而,协助无法自行翻身的肥胖病人或截瘫病人从平卧改为侧卧位时,先令病人仰卧,两臂交叉放于胸前,两名护理者站在病床的同一侧,面向准备翻向的一边,将双手及前臂置于病人身下,且一人托住病人肩部及胸部,一人托住腰部及双膝,二人同时用力将病人抬起移近护理者,且移动时注意保护和控制受伤局部不得伸屈、旋转,然后二人分别扶托病人的肩、胸、腰、髋等处,将病人翻转成侧卧位。病人身体完成侧转后,其中一名护理者扶持,另一名护理者将翻身枕塞于病人背部支撑躯干部。因此病人翻身需要至少两个人协作,独立完成的难度大,操作者体力消耗大;另外,此种翻身枕不能调节翻身角度;再者,海绵枕较硬,患者使用时因不舒适而不能按要求保持相应体位。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翻身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翻身枕令病人翻身需要至少两个人协作,独立完成的难度大,不能调节翻身角度,海绵枕较硬,患者使用不舒适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身垫,包括躯干气囊和设置于所述躯干气囊上的第一充放气机构;所述躯干气囊包括侧面、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上端的顶面和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下端的底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相围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躯干气囊沿垂直于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翻身垫,还包括基座气囊;沿所述基座气囊的长度方向,所述基座气囊依次包括头颈部、躯干部和下肢部;所述躯干气囊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躯干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躯干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躯干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基座气囊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躯干气囊的底面与所述躯干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基座气囊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躯干部远离所述头颈部的一侧设置有便槽,且所述便槽设置于所述躯干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躯干气囊上开设有与人体前臂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躯干气囊,在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三侧面形成第二开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通孔呈锥台体;所述锥台体的大端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小端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翻身垫,还包括头颈气囊;所述头颈气囊设置于所述头颈部,且与所述头颈部连接;所述头颈气囊远离所述头颈部的一面设置有仰卧凹槽、第一侧凹槽和第二侧凹槽;沿所述基座气囊的宽度方向,所述仰卧凹槽位于所述第一侧凹槽和所述第二侧凹槽之间;所述仰卧凹槽内设置有耳廓凹槽。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翻身垫,还包括下肢气囊;所述下肢气囊设置在所述下肢部;沿所述下肢气囊的延伸方向,所述下肢气囊呈弧形,且所述下肢气囊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下肢部靠近所述躯干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下肢部远离所述躯干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下肢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有三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下肢部靠近所述躯干部的一侧,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肢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下肢部远离所述躯干部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下肢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肢气囊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第一充放气机构包括所述躯干气囊上开设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开关;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第一气孔的一侧用于连接气源;所述基座气囊上设置有第二充放气机构;所述第二充放气机构包括所述基座气囊上开设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上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开关;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第二气孔的一侧用于连接气源;所述头颈气囊上设置有第三充放气机构;所述第三充放气机构包括所述头颈气囊上开设的第三气孔;所述第三气孔上连接有第三气管,所述第三气管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开关;所述第三气管远离所述第三气孔的一侧用于连接气源;所述下肢气囊上设置有第四充放气机构;所述第四充放气机构包括所述下肢气囊上开设的第四气孔;所述第四气孔上连接有第四气管,所述第四气管上设置有第四调节开关;所述第四气管远离所述第四气孔的一侧用于连接气源。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翻身垫,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调节开关、所述第二调节开关、所述第三调节开关和所述第四调节开关均为电动阀,且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三按钮和第四按钮。翻身垫的工作原理为:令患者仰卧,把放气的即未充盈的躯干气囊放到患者背部身下,且分布于患者背部的一侧,例如放置于患者的左侧或者右侧,令躯干气囊的底面与床表面相对应,第一侧面与患者背部相对应,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与病人的脊柱长度方向平行。开启第一充放气机构,以令躯干气囊充气,充气的过程中,躯干气囊逐渐充盈,底面和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因而第一侧面带动患者背部的一侧抬起,形成身体侧转的效果,若将躯干气囊放置于患者的左侧,令患者的背部左侧被抬起,形成向右侧翻身的效果,若将躯干气囊放置于患者的右侧,令患者的背部右侧被抬起,形成向左侧翻身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翻身垫的躯干气囊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令患者翻身,且令患者翻身的力由气囊充气提供,医生或者护士能够独立完成,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且简便易操作,省工省力;另外,可以通过调节对躯干气囊的充气程度来控制患者的翻身角度,调节方便、省力;由于使用充放气的躯干气囊取代较硬的海绵枕,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垫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垫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垫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身垫的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气囊和设置于所述躯干气囊上的第一充放气机构;所述躯干气囊包括侧面、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上端的顶面和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下端的底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相围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躯干气囊沿垂直于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气囊和设置于所述躯干气囊上的第一充放气机构;所述躯干气囊包括侧面、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上端的顶面和设置于所述侧面的下端的底面;所述侧面包括依次相围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侧面沿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躯干气囊沿垂直于所述躯干气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气囊;沿所述基座气囊的长度方向,所述基座气囊依次包括头颈部、躯干部和下肢部;所述躯干气囊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躯干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躯干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躯干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基座气囊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躯干气囊的底面与所述躯干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基座气囊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部远离所述头颈部的一侧设置有便槽,且所述便槽设置于所述躯干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气囊上开设有与人体前臂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躯干气囊,在所述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三侧面形成第二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锥台体;所述锥台体的大端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小端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颈气囊;所述头颈气囊设置于所述头颈部,且与所述头颈部连接;所述头颈气囊远离所述头颈部的一面设置有仰卧凹槽、第一侧凹槽和第二侧凹槽;沿所述基座气囊的宽度方向,所述仰卧凹槽位于所述第一侧凹槽和所述第二侧凹槽之间;所述仰卧凹槽内设置有耳廓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肢气囊;所述下肢气囊设置在所述下肢部;沿所述下肢气囊的延伸方向,所述下肢气囊呈弧形,且所述下肢气囊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敏杨春华孙翠萍潘园周海洋陈林萍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