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顶山学院专利>正文

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915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单集风口微风发电机对微风收集量小、效率低且收集的风在文丘里段风速放大有限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多个侧向集风口且侧向聚风口经负压仓与整流罩连通,整流罩另一端连接有节流仓且节流仓内设有多个通风道单元,每个通风道单元内设有风力发电装置,上集风口上转动安装有微风板且微风板通过换向装置使得位于上集风口内的桨叶均能朝着使负压仓内能产生负压的方向进行旋转,不论外界方向如何使得负压仓内均能产生负压,从而产生气压差,使得外界微风源源不断的经侧向集风口进入负压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且较为实用,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是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开发利用,但是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受地区影响大不可能大规模应用。风力发电相对前几种能源来说应用范围更广,因此风力发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然而风力发电的局限性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例如,在风力资源充沛的地区对风力发电非常有利,但是在内陆平原风力资源匮乏的地区普通的风力发电就很难有利用的空间;近几年来微风发电技术飞速发展,在风力资源不是很富足的地区也能正常实现风力发电,但是传统单集风口装置微风收集量小且效率低,增大集风口面积会使成本增加并且降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收集的风在文丘里段风速放大倍数有限;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微风收集量、收集效率,多风口汇集处通过整流装置导流作用减少风能损耗以及在文丘里段再次放大风速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单集风口微风发电机对微风收集量小、效率低且收集的风在文丘里段风速放大有限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一端开口的喇叭状的侧向聚风口,所述的侧向聚风口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负压仓,多个所述负压仓经侧风道汇聚于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另一端连通有节流仓,所述节流仓内设有多个通风道单元且通风道单元内设有风力发电装置,所述多个所述通风道单元构成蜂窝结构,所述侧向聚风口内固定有底部开口且呈漏斗状的上集风口,所述上集风口底部和所述的侧向聚风口连通且上集风口下端外侧壁与侧向聚风口内侧壁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上集风口内转动连接有桨叶且上集风口顶壁与桨叶同轴心设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上集风口顶壁的微风板,多个所述微风板经换向装置与桨叶固定连接,所述微风板转动可带动桨叶同步转动并在所述的负压仓内形成负压区,该换向装置使得不管微风板朝哪个方向转动均使得桨叶朝一个固定方向旋转。优选的,所述上集风口顶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轴且第一轴上竖向间隔固定有微风板固定架,位于上下两端的微风板固定架上固定有微风板。优选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轴置于上集风口内一端套固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套固于第二轴上且第二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在桨叶与上集风口顶壁之间的圆板上,置于第一单向齿轮下方的第二轴上套固有与第一单向齿轮转向相反的第二单向齿轮且第二单向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圆板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轴向下穿过圆板且伸出端套固有第三齿轮,所述圆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轴同轴心设置的桨叶,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与桨叶同轴转动的第四齿轮。优选的,所述上集风口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四个肋板,四个所述肋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侧向聚风口内侧壁。优选的,所述侧风道一端连通有负压仓另一端连通有整流罩,所述侧风道从靠近负压仓一端开始到整流罩一端内径逐渐变小。优选的,所述整流罩三口合一后单口面积小于等于三口面积之和。优选的,所述的节流仓远离整流罩一端连通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为喇叭状,所述的出风口的开口端和外界连通,所述的出风口的细口端和所述的节流仓连通。优选的,所述节流仓中心部位设置有维修通道且维修通道沿通风道单元长度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上集风口顶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风孔,置于所述上集风口内的圆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风孔相对应的第二风孔。优选的,所述微风板以及微风板固定架均由轻量化复合材料制成。(1)本专利技术多个集风口的侧风道在与主风道汇集处加设整流罩,该整流罩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使每个集风口收集到的风通过整流罩的导流作用比较平滑的汇入节流仓中,从而避免了侧风道风直接冲击节流仓导致节流仓中风的流线紊乱导致风能的损耗,并在多口合一处具有一定的颈缩现象,可以初步提高风速,而且本专利技术中转动连接于上集风口顶壁的微风板经换向装置与桨叶固定连接,不管外界风向如何使得桨叶一直朝固定方向转动,形成气流,形成的气流将负压仓内空气带走并降低负压仓内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外界微风与空气形成气流通过所述的侧向聚风口进入所述的负压仓并最终进入风力发电装置并发电。(2)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的单集风口微风发电机的文丘里段加设一种蜂窝结构,即把传统文丘里管为单一的风道单元变为多风道单元。即在原来文丘里段内部同一平面内增加通风道数量,这些风道截面积更小,使已经放大过的风速达到二次放大的效果,并在这些风道内可供多个发电机同时发电,使发电效率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中间未利用的面积加设维修通道方便维修,并且能储存导线和发电机支架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个侧向聚风口与负压仓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单个侧向聚风口与微风板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删去侧集风口后换向装置与桨叶以及第一轴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单个侧向集风口与微风板以及负压仓配合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删去侧向集风口顶壁后与微风板以及负压仓配合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整流罩与节流仓以及出风口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整流罩与多个侧风道连接处正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整流罩与节流仓连接处正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节流仓部分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节流仓内通风道单元与维修通道位置(即应用蜂窝结构的文丘里段)关系图。图中1:侧向聚风口1,负压仓2,整流罩3,节流仓4,通风道单元5,上集风口6,桨叶7,微风板8,第一轴9,微风板固定架10,第一齿轮11,第一单向齿轮12,第二轴13,圆板14,第二单向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肋板19,出风口20,维修通道21,第一风孔22,第二风孔23,侧风道24。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一端开口的喇叭状的侧向聚风口1,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负压仓2,多个所述负压仓2经侧风道汇聚于整流罩3,所述整流罩3另一端连通有节流仓4,所述节流仓4内设有多个通风道单元5且通风道单元5内设有风力发电装置,所述多个所述通风道单元5构成蜂窝结构,所述侧向聚风口1内固定有底部开口且呈漏斗状的上集风口6,所述上集风口6底部和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连通且上集风口6下端外侧壁与侧向聚风口1内侧壁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上集风口6内转动连接有桨叶7且上集风口6顶壁与桨叶7同轴心设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上集风口6顶壁的微风板8,多个所述微风板8经换向装置与桨叶7固定连接,所述微风板8转动可带动桨叶7同步转动并在所述的负压仓2内形成负压区,该换向装置使得不管微风板8朝哪个方向转动均使得桨叶7朝一个固定方向旋转。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一端开口的喇叭状的侧向聚风口(1),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负压仓(2),多个所述负压仓(2)经侧风道(24)汇聚于整流罩(3),所述整流罩(3)另一端连通有节流仓(4),所述节流仓(4)内设有多个通风道单元(5)且通风道单元(5)内设有风力发电装置,所述多个所述通风道单元(5)构成蜂窝结构,所述侧向聚风口(1)内固定有底部开口且呈漏斗状的上集风口(6),所述上集风口(6)底部和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连通且上集风口(6)下端外侧壁与侧向聚风口(1)内侧壁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上集风口(6)内转动连接有桨叶(7)且上集风口(6)顶壁与桨叶(7)同轴心设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上集风口(6)顶壁的微风板(8),多个所述微风板(8)经换向装置与桨叶(7)固定连接,所述微风板(8)转动可带动桨叶(7)同步转动并在所述的负压仓(2)内形成负压区,该换向装置使得不管微风板(8)朝哪个方向转动均使得桨叶(7)朝一个固定方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一端开口的喇叭状的侧向聚风口(1),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负压仓(2),多个所述负压仓(2)经侧风道(24)汇聚于整流罩(3),所述整流罩(3)另一端连通有节流仓(4),所述节流仓(4)内设有多个通风道单元(5)且通风道单元(5)内设有风力发电装置,所述多个所述通风道单元(5)构成蜂窝结构,所述侧向聚风口(1)内固定有底部开口且呈漏斗状的上集风口(6),所述上集风口(6)底部和所述的侧向聚风口(1)连通且上集风口(6)下端外侧壁与侧向聚风口(1)内侧壁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上集风口(6)内转动连接有桨叶(7)且上集风口(6)顶壁与桨叶(7)同轴心设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上集风口(6)顶壁的微风板(8),多个所述微风板(8)经换向装置与桨叶(7)固定连接,所述微风板(8)转动可带动桨叶(7)同步转动并在所述的负压仓(2)内形成负压区,该换向装置使得不管微风板(8)朝哪个方向转动均使得桨叶(7)朝一个固定方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风口(6)顶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轴(9)且第一轴(9)上竖向间隔固定有微风板固定架(10),位于上下两端的微风板固定架(10)上固定有微风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蜂窝结构的新型多聚风口的微风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轴(9)置于上集风口(6)内一端套固有第一齿轮(11)且第一齿轮(11)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12),所述第一单向齿轮(12)套固于第二轴(13)上且第二轴(13)转动连接于固定在桨叶(7)与上集风口(6)顶壁之间的圆板(14)上,置于第一单向齿轮(12)下方的第二轴(13)上套固有与第一单向齿轮(12)转向相反的第二单向齿轮(15)且第二单向齿轮(15)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圆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宁孙玲胜孔振威代克杰赵志敏朱峰李明鹏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