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14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38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入口管、出口管、旋流管组件以及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档、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旋流管组件设有延伸入所述集流管中的旋流管,所述旋流管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旋流片。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周向壁上的喷嘴安装座,用以安装向所述旋流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尿素喷嘴。如此设置,提高了气流的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封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尾气后处理封装(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来处理柴油发动机的尾气,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如何进行气流导向与分布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分布较好的尾气后处理封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入口管、出口管、旋流管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周向壁,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第一档板与第二挡板,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所述催化剂载体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旋流管组件设有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流管中的旋流管,所述旋流管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流体连通的旋流片;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周向壁上的喷嘴安装座,用以安装向所述旋流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尿素喷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流管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密封所述第一端部的堵盖。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的锥体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锥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的直径小于所述锥体部连接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一侧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流管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内侧的多孔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入口管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若干气流分散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入口管贯穿所述第一端盖。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口管呈L形,所述出口管穿过所述周向壁,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将所述出口管固定在所述周向壁上的连接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周向壁呈长方体状,所述周向壁包括顶壁、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喷嘴安装座暴露在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交界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旋流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旋流管中的多孔管,所述旋流管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偏离所述集流管的轴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集流管并将旋流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流管中,提高了气流的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图1的后视图。图6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用于处理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包括壳体1、入口管2、出口管3、旋流管组件4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催化剂载体5。所述壳体1设有第一端盖11、与所述第一端盖11相对的第二端盖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1与所述第二端盖12之间的周向壁13。请参图7所示,所述壳体1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1与所述第二端盖12之间的第一档板14与第二挡板15。所述壳体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1与所述第一挡板14之间的第二腔体10、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4与所述第二挡板15之间的第二腔体2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2与所述第二挡板15之间的第三腔体30。所述催化剂载体5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4与所述第二挡板15上。所述周向壁13呈长方体状,所述周向壁13包括顶壁131、底壁132、第一侧壁133以及第二侧壁134。所述入口管2贯穿所述第一端盖11且与所述第一腔体10相连通。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口管2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0相连通的若干气流分散孔21。所述出口管3与所述第三腔体30相连通。所述出口管3呈L形,所述出口管3穿过所述周向壁13。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将所述出口管3固定在所述周向壁13上的连接块31。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催化剂载体5的上游的集流管组件6。所述集流管组件6包括集流管61、连接所述集流管61与所述催化剂载体5的锥体部62以及位于所述集流管61中的多孔板63。所述集流管6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盖11的第一端部61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611相对的第二端部612。所述集流管组件6包括密封所述第一端部611的堵盖613。所述锥体部62连接所述第二端部612与所述催化剂载体5。所述锥体部62连接所述第二端部612的一侧的直径小于所述锥体部62连接所述催化剂载体5的一侧的直径。所述多孔板63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部612的内侧。如此设置,便于将气流均匀分布在催化剂载体5的端面。所述旋流管组件4设有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流管61中的旋流管41以及位于所述旋流管41中的多孔管42。所述旋流管41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10流体连通的旋流片411。请参图6所示,所述旋流管41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且偏离所述集流管61的轴线,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对角线布置旋流管组件4,提高其布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在集流管61中形成旋流,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周向壁13上的喷嘴安装座16,用以安装向所述旋流管41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尿素喷嘴(未图示)。所述喷嘴安装座16暴露在所述顶壁131和所述第一侧壁133的交界处。工作时,发动机的尾气自入口管2进入到第一腔体10中;随后,尾气在旋流片411的导引下呈旋流状地进入到旋流管组件4中,当喷射条件满足时,尿素喷嘴向旋流管组件4中喷射尿素液滴,使得尾气与尿素液滴进行混合;混合气体随后进入集流管61中,并穿过催化剂载体5,进入到第三腔体30中;最后,处理后的尾气从出口管3离开。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
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入口管、出口管、旋流管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周向壁,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第一档板与第二挡板,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所述催化剂载体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旋流管组件设有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流管中的旋流管,所述旋流管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流体连通的旋流片;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周向壁上的喷嘴安装座,用以安装向所述旋流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尿素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入口管、出口管、旋流管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催化剂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相对的第二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周向壁,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第一档板与第二挡板,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三腔体,所述催化剂载体架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入口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旋流管组件设有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流管中的旋流管,所述旋流管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腔体流体连通的旋流片;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周向壁上的喷嘴安装座,用以安装向所述旋流管中喷射尿素液滴的尿素喷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密封所述第一端部的堵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永明孟昭东梁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一汽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