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门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09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帘门门锁,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所述插接部在凹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和锁扣跳杆,锁扣跳杆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方向凸出的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所述锁扣跳杆朝向C形锁扣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上方,并靠近所述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时,C形锁扣的下端也对应穿过所述凹口,C形锁扣上还连接有在其上端从凹槽内移动到抵接部上时发生报警的报警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盗性能更好的卷帘门门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帘门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卷帘门门锁。
技术介绍
卷帘门的锁具一般包括装设在卷帘门上的门锁和固定在地面上的地锁,地锁一般包括地锁盒和装设在地锁盒内的锁杆,而门锁一般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在上锁时对应插入地锁盒内,插接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该凹口在上锁时供地锁中的锁杆插入,门锁中的插接部在凹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和锁扣跳杆,C形锁扣的中部和锁扣跳杆的下端均通过铰接柱铰接固定在插接部上,锁扣跳杆的上端与C形锁扣之间连接有拉簧,同时,锁扣跳杆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方向凸出的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即此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钩住地锁中的锁杆,锁具处于上锁状态。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的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锁扣跳杆铰接摆动,从而带动C形锁扣铰接转动,即当C形锁扣的下端穿过所述凹口时锁具处于上锁状态;而当C形锁扣的下端从凹口内缩回时,锁具打开。为使卷帘门具有防盗性能,现有技术通常在卷帘门锁具上连接报警装置,但现有的报警装置只会在门锁打开后才会发出报警声,防盗性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盗性能更好的卷帘门门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帘门门锁,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所述插接部在凹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和锁扣跳杆,C形锁扣的中部和锁扣跳杆的下端均通过铰接柱铰接固定在插接部上,锁扣跳杆的上端与C形锁扣之间连接有拉簧,锁扣跳杆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方向凸出的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锁扣跳杆朝向C形锁扣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上方,并靠近所述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时,C形锁扣的下端也对应穿过所述凹口,C形锁扣上还连接有在其上端从凹槽内移动到抵接部上时发生报警的报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当门锁处于上锁状态,即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此后通过驱动机构继续推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从而使C形锁扣的上端从抵接部移动到插入锁扣跳杆的凹槽内,此时C形锁扣的下端仍然穿过所述凹口,即门锁处于进一步锁紧状态。这样在遇到不法分子撬门时,C形锁扣的上端首先会从凹槽内脱出,并抵压在所述抵接部上,此时门锁仍然处于上锁状态,但报警装置已经报警,即实现了在门锁还未被开启就已经报警的功能,有效提高了卷帘门门锁的防盗性能。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微动开关、控制芯片和喇叭,微动开关和喇叭均与控制芯片相连接,微动开关上设置有触发端,当C形锁扣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时,C形锁扣抵压在微动开关的触发端上;当C形锁扣的上端从凹槽内移动到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失去对微动开关触发端的抵压,微动开关通过控制芯片使喇叭发出报警声。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操作可靠。本专利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锁芯和连杆,锁芯转动装设在壳体上,锁芯上连接有齿轮,连杆的一端设置有与齿轮构成啮合联动的齿面,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上端铰接摆动的推动部。采用上述结构,人们通过插入钥匙转动锁芯,从而带动连杆移动,进而带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实现门锁的开启或关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锁扣跳杆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给出了一种卷帘门门锁,包括有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11,插接部1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12,所述插接部11在凹口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2和锁扣跳杆3,C形锁扣2的中部和锁扣跳杆3的下端均通过铰接柱4铰接固定在插接部11上,锁扣跳杆3的上端与C形锁扣2之间连接有拉簧5,锁扣跳杆3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2方向凸出的抵接部31,且当C形锁扣2的上端21抵压在锁扣跳杆3的抵接部31上时,C形锁扣2的下端22对应穿过所述凹口12,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3铰接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锁扣跳杆3朝向C形锁扣2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对应位于所述抵接部31的上方,并靠近所述抵接部31,且当C形锁扣2的上端21插入所述凹槽32内时,C形锁扣2的下端22也对应穿过所述凹口12,C形锁扣2上还连接有在其上端21从凹槽32内移动到抵接部31上时发生报警的报警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当门锁处于上锁状态,即C形锁扣2的上端21抵压在锁扣跳杆3的抵接部31上,C形锁扣2的下端22对应穿过所述凹口12,此后通过驱动机构继续推动锁扣跳杆3铰接摆动,从而使C形锁扣2的上端21从抵接部31移动到插入锁扣跳杆3的凹槽32内,此时C形锁扣2的下端22仍然穿过所述凹口12,即门锁处于进一步锁紧状态。这样在遇到不法分子撬门时,C形锁扣2的上端21首先会从凹槽32内脱出,并抵压在所述抵接部31上,此时门锁仍然处于上锁状态,但报警装置已经报警,即实现了在门锁还未被开启就已经报警的功能,有效提高了卷帘门门锁的防盗性能。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微动开关6、控制芯片和喇叭,微动开关6和喇叭均与控制芯片相连接,微动开关6上设置有触发端61,当C形锁扣2的上端21插入所述凹槽32内时,C形锁扣2抵压在微动开关6的触发端61上;当C形锁扣2的上端21从凹槽32内移动到抵接部31上时,C形锁扣2失去对微动开关触发端61的抵压,微动开关6通过控制芯片使喇叭发出报警声。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操作可靠。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锁芯7和连杆8,锁芯7转动装设在壳体1上,锁芯7上连接有齿轮9,连杆8的一端设置有与齿轮9构成啮合联动的齿面81,连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3上端铰接摆动的推动部82。采用上述结构,人们通过插入钥匙转动锁芯7,从而带动连杆8移动,进而带动锁扣跳杆3铰接摆动,实现门锁的开启或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帘门门锁,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所述插接部在凹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和锁扣跳杆,C形锁扣的中部和锁扣跳杆的下端均通过铰接柱铰接固定在插接部上,锁扣跳杆的上端与C形锁扣之间连接有拉簧,锁扣跳杆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方向凸出的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跳杆朝向C形锁扣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上方,并靠近所述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时,C形锁扣的下端也对应穿过所述凹口,C形锁扣上还连接有在其上端从凹槽内移动到抵接部上时发生报警的报警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帘门门锁,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口,所述插接部在凹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C形锁扣和锁扣跳杆,C形锁扣的中部和锁扣跳杆的下端均通过铰接柱铰接固定在插接部上,锁扣跳杆的上端与C形锁扣之间连接有拉簧,锁扣跳杆上设置有朝C形锁扣方向凸出的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抵压在锁扣跳杆的抵接部上时,C形锁扣的下端对应穿过所述凹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动锁扣跳杆铰接摆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跳杆朝向C形锁扣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上方,并靠近所述抵接部,且当C形锁扣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时,C形锁扣的下端也对应穿过所述凹口,C形锁扣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君淮杨建英郭生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