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94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金属板材进行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板材内部由中心层到表面层累积应变递增,金相组织细化递增,从而实现金属板材的表面强度提高、中心层具有一定塑韧性的目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强化金属板材的外表层,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的工艺,中心层具有一定塑韧性。
技术介绍
金属板材作为人类使用的最传统和最主要的板材材料,其经济性和性能多样性的结合是目前任何一类工程材料难以媲美的,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发挥主导作用。但也应该看到,金属板材的生产正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其它材料的激烈竞争。于是,生产出一些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高耐磨性的金属板材就十分有必要了。目前也有一些可以提高金属表面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方法,如:喷丸、渗氮等工艺可有效提高金属表面的强度和硬度以及增加耐磨性。一般来说,喷丸强化工艺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层深度较小(一般在0.2-0.3mm),并且不易在现有的制造生产线上采用传统的机加工设备实现,多数情况下喷丸处理会因丸粒冲击形成塑形压痕是被处理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加,但影响喷丸后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较多,如被喷材料的原始粗糙度、硬度,丸粒的硬度、材质,以及喷丸覆盖率和喷丸速度等。而且喷丸对薄板工件的处理容易使工件变形,对带有油污的工件,需要清理表面油污,清理效率低,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进一步限制其应用范围;渗氮工艺易出现硬度偏低,硬度和渗层不均匀,变形过大,外观质量差,生产工艺复杂,金属应用范围窄等缺点,同样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超大塑性变形法,如:等通道转角挤压、累积叠轧、表面机械研磨和高压扭转变形等,通过对金属板材反复进行挤压或扭转,从而积累大量应变,进而能够有效地将金属材料内部的晶粒细化,制备出块体超细晶材料,但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试样尺寸小,难于实现连续化生产。极限热机械加工技术,如:大过冷、大变形条件下的γ→α相变、具有弥散分布第二相的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自发逆相变。这种加工技术能够得到超细晶,具有很好的增加表面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一旦用于生产,成本特别高,不符合我国新一代金属板材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总之,上述的这些工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连续化生产。与其它提高金属板材强度的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工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与现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接近,在现有轧制设备上或经过一定改造的设备上就可以实现,生产成本低,符合我国新一代金属板材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强化工艺,该工艺过程简单,并且能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工业化大生产,生产表面具有强度高,硬度大且耐磨的金属板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金属板材进行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所述的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能够使金属板材内部形成由中心层到表层累积应变递增、金相组织细化递增的金属组织结构,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中心层具有塑韧性。较佳地,所述的轧制为采用一台二辊、四辊或六辊可逆轧机进行可逆来回多道次的小变形轧制,得到生产所需的尺寸的金属板材。较佳地,所述的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的每一道次压下变形控制在0.10-15.0%之间。可根据金属板材尺寸、轧机的轧辊直径等不同在上述范围内调整。较佳地,所述的金属板材的内部的累积应变量可以结合每一道次的变形量和可逆轧机的来回轧制道次数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采用现有的Marc有限元软件进行轧制的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分析,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的原理为:(1)经过m道次(m≥2)小变形的轧制后,金属板材的应变积累εA用下式计算:其中,i表示道次数,m≥i≥1,m为实际所需要轧制的道次数,当计算第一道次的应变积累εA时,εeq-1为初始等效应变,具体的取值根据所要求加工的板材而定,不同材料的板材,以及加工板材的工艺都会影响板材的初始等效应变,可以用εeq-1=1.15[-ln(1-e)]计算得到,是工程应变,h0表示初始的板材厚度,h1表示原始板材轧制后的板材厚度;当计算第二道次以上的应变积累εA时,εeq-1为前一道次的等效应变,取值与该前一道次的应变积累εA相同;Xi为经过第i道次小变形的轧制后的再结晶体积分数,计算公式为:其中,i表示第i道次,n表示划分时间的步长数目,k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t为每道次轧制的时间,B为晶界的迁移率,B0为材料常数,Q为晶界迁移激活能,R为晶粒半径,T为温度。所述的Xi的计算原理为:静态再结晶动力学可以用Avrami方程描述:X=1-exp(-Btk)X为再结晶体积分数,k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t为每道次轧制的时间,B为晶界的迁移率,B0为材料常数,Q为晶界迁移激活能,R为晶粒半径,T为温度。其中,i表示第i道次,n表示第i道次划分的时间步长数目。(2)计算常规一次轧制时的等效应变时,假设平面应变的条件下,应变在板厚方向和板宽方向的分布是均匀的,根据道次的压下量可计算每个道次的等效应变为:εeq=1.15[-ln(1-e)]式中1.15是vonMises因子,是工程应变,h0表示初始的板材厚度,h1表示轧制后的板材厚度。在轧制变形的基础上,通过对金属板材的来回可逆多道次小变形轧制,使其上下表面发生进一步的累积塑性变形,让上下表面晶粒更加细化、位错密度(变形储存能)更大。根据Hall-petch关系式σs表示屈服强度,σ0表示单晶屈服强度,k为常数(与材料有关),d表示晶粒大小。可知,其表面的强度也更大,从而达到强化金属板材表面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将要求进行表面强化的金属板材,根据需要达到的表面强化和中心层具有一定塑韧性的技术要求,结合该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曲线等资料,确定需要达到表层强化的累积应变量。同时结合金属塑性变形有限元模拟计算,确定金属板材轧制的每道次变形量、轧制道次数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累积应变量。根据表面强化的金属板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台二辊(或四辊、或六辊)可逆轧机,实现小变形(根据金属板材尺寸、轧机的轧辊直径等不同,每一道次压下变形控制在0.10—15.0%之间)、多道次轧制,从而达到金属板材表面累积应变大(位错密度大)、中心层累积应变小(位错密度小)的梯度金相组织结构分布状态。在金属板材得到所需厚度尺寸同时,又使其内部由中心层到表面层累积应变递增,金相组织细化递增,从而实现金属板材的表面强度提高、中心层具有一定塑韧性的目标要求。根据表面强化的金属板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台二辊(或四辊、或六辊)可逆轧机,实现小变形、多道次轧制,达到金属板材内部累积应变量的梯度分布金属组织结构。使金属板材发生小变形后的累积应变量,可以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调整可逆轧机的来回轧制道次数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金属板材内部由中心层到表面层累积应变递增,金相组织细化递增,从而实现金属板材的表面强度提高、中心层具有一定塑韧性的目标要求。2、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现有的一台二辊(或四辊、或六辊)可逆轧机实施。这类可逆轧机的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可靠且适应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一台六辊可逆轧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轧机机架;2为开卷机;3为电机;4为1#张力卷曲机;5为2#张力卷曲机。图2为轧辊半径为50mm一次性轧的云图;图3为轧辊半径为5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金属板材进行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金属板材进行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道次小变形的轧制能够使金属板材内部形成由中心层到表层累积应变递增、金相组织细化递增的金属组织结构,从而使金属板材的表面得到强化,中心层具有塑韧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材表面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星星魏立群付斌陶彬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