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忠义专利>正文

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83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步骤二、调浆、氟化、脱水;步骤三、烘干;步骤四、湿法球磨;步骤五、湿法混料;步骤六、干燥和高温煅烧;步骤七、气流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将烘干后的产品进行湿法研磨成球状,然后在包覆到传统工艺流程的产品上,再进行煅烧,这样烧后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亚球形的,经过气流磨粉碎后,所生产的抛光粉没有锐角,形状都是亚球形的,不会对玻璃产生划伤,质量的到了极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抛光粉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使用的抛光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单,但是有一个极大的缺陷,该产品用在低端的领域内没有问题,如玻璃磨边;但是如果用在高端领域,如光学玻璃就会产生大量划伤。这主要是原料所造成的,是原料本身的缺陷,气流磨通过高压气体让不规则的粉体对撞,这样产生的小颗粒粉体各种形状都有,大部分颗粒都有锐角,锐角在玻璃上直接产生划伤,导致产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抛光粉不能用于高端领域,粉体具有锐角,容易在玻璃上产生划伤,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用于高端领域,粉体不具有锐角,不容易在玻璃上产生划伤,不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所述抛光粉为亚球形抛光粉。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抛光粉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采用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步骤二、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应,再进行脱水,得到氟碳酸稀土;步骤三、烘干:将氟碳酸稀土在430℃温度下进行烘干;步骤四、湿法球磨:将烘干的氟碳酸稀土加入纯水及氢氟酸,进行湿法球磨,持续球磨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0.5±0.2um;步骤五、湿法混料:加入纯水及传统方法准备的1.5±0.2um的抛光粉,进行混料;步骤六、干燥和高温煅烧:先喷雾干燥再高温煅烧;步骤七、气流磨:将获得的氟碳酸镧铈产物进行气流粉碎,得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的稀土粉。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传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一、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步骤一二、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应,再进行脱水,得到氟碳酸稀土;步骤一三、煅烧:在1020℃下对氟碳酸稀土进行煅烧;步骤一四、气流磨:将煅烧后得到的氟氧化稀土进行气流磨,将产品中心粒度D50控制在1.5±0.2um,得到所需抛光粉。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脱水步骤得到的废水用于所述调浆用。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脱水为离心脱水。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湿法球磨中,氟碳酸稀土、纯水及氢氟酸的重量比为50:50: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具体为:将球磨好的浆料转移到搅拌罐中,在搅拌状态下,以浆料、纯水及1.5±0.2um抛光粉的重量比为10:7:5的比例,加入纯水和1.5±0.2um的抛光粉,充分搅拌一个小时。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中,喷雾干燥工艺中,进口气体温度为360摄氏度,出口温度为100摄氏度。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中,所述高温煅烧温度为1070℃,高温煅烧时间为5个小时。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稀土抛光粉包覆碳酸稀土氟化物技术、稀土抛光粉二次煅烧技术、包覆时添加氢氟酸及包覆后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来干燥的技术,使产品质量的到了极大的提升,能用于高端领域,粉体不具有锐角,不容易在玻璃上产生划伤,不导致产品不合格。进行湿法研磨成球状,然后在包覆到传统工艺流程的产品上,再进行煅烧,这样烧后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亚球形的,经过气流磨粉碎后,所生产的抛光粉没有锐角,形状都是亚球形的,不会对玻璃产生划伤,另外一个好处是,随着抛光粉的使用,表面包覆层逐步被磨掉以后,里面的核的锐角也磨掉了,核也磨成亚球形的了,可以继续使用,而且两次煅烧是的核的硬度增加,寿命加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图1所示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一的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一种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所述新型稀土抛光粉1所述抛光粉为亚球形抛光粉。所述抛光粉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一种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S1,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采用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步骤S12、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应,再进行脱水,得到氟碳酸稀土;所述脱水步骤得到的废水用于所述调浆用;步骤S13、烘干:将氟碳酸稀土在430℃温度下进行烘干;步骤S14、湿法球磨:将烘干的氟碳酸稀土加入纯水及氢氟酸,进行湿法球磨,持续球磨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0.5±0.2um;湿法球磨中,氟碳酸稀土、纯水及氢氟酸的重量比为50:50:1。步骤S15、湿法混料:加入纯水及传统方法准备的1.5±0.2um的抛光粉,进行混料;具体为:将球磨好的浆料转移到搅拌罐中,在搅拌状态下,以浆料、纯水及1.5um抛光粉的重量比为10:7:5的比例,加入纯水和1.5um的抛光粉,充分搅拌一个小时。步骤S16、干燥和高温煅烧:先喷雾干燥再高温煅烧;喷雾干燥工艺中,进口气体温度为360摄氏度,出口温度为100摄氏度;所述高温煅烧温度为1070℃,高温煅烧时间为5个小时。步骤S17、气流磨:将获得的氟碳酸镧铈产物进行气流粉碎,得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的稀土粉。图2是图1所示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一的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一种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所述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S11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1、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步骤S112、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应,再进行脱水,得到氟碳酸稀土;步骤S113、煅烧:在1020℃下对氟碳酸稀土进行煅烧;步骤S114、气流磨:将煅烧后得到的氟氧化稀土进行气流磨,将产品中心粒度D50控制在1.5±0.2um,得到所需抛光粉。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S1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稀土抛光粉包覆碳酸稀土氟化物技术、稀土抛光粉二次煅烧技术、包覆时添加氢氟酸及包覆后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来干燥的技术,使产品质量的到了极大的提升,能用于高端领域,粉体不具有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粉为亚球形抛光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稀土抛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粉为亚球形抛光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粉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采用传统方法准备1.5±0.2um的抛光粉;步骤二、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应,再进行脱水,得到氟碳酸稀土;步骤三、烘干:将氟碳酸稀土在430℃温度下进行烘干;步骤四、湿法球磨:将烘干的氟碳酸稀土加入纯水及氢氟酸,进行湿法球磨,持续球磨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0.5±0.2um;步骤五、湿法混料:加入纯水及传统方法准备的1.5±0.2um的抛光粉,进行混料;步骤六、干燥和高温煅烧:先喷雾干燥再高温煅烧;步骤七、气流磨:将获得的氟碳酸镧铈产物进行气流粉碎,得到粉体中心粒度分布范围为D50=1.3±0.2um的稀土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传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一、原料准备:准备镧铈碳酸稀土;步骤一二、调浆、氟化、脱水:将镧铈碳酸稀土加入水调浆,加入氢氟酸,进行氟化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肖忠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