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大学专利>正文

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875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化合物为具有如(I)所示结构式的环烯酮A。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烯酮A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肿瘤的作用;且制备该化合物的原料资源丰富,提取分离技术难度小,溶剂可回收使用,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从植物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的新的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白花败酱草(Patriniavillosa(Thunb.)Juss),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茎及根有陈腐臭味,故得名。花期为8-10月,果期为9-11月。瘦果椭圆形,仅一室发育,内有种子1枚。种子扁椭圆形,胚直立,无胚乳。白花败酱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地林下、林缘或灌丛、草丛中,在东亚地区也有分布。白花败酱草全草可入药,其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散瘀消肿,活血排脓、治肠痈有脓,血气心腹痛,目赤障膜弩肉及敷疮疖疥癣等功效;在中医中主要用于治疗阑尾炎、痢疾、肝炎、扁桃体炎、痈肿疮毒等症。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多为化学合成药物,这类药物虽然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是其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也同样明显,毒副作用较大。传统中药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以植物药、中药为依托的药物开发一直成为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白花败酱草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明确其化学成分,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积累资料。本专利技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提取出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环烯酮A,通过深入的研究其在抗肿瘤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环烯酮类化合物,是从白花败酱草叶片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的环烯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环烯酮A(impecyloneA),具有如(I)所示的结构式:环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将白花败酱草的叶片粉碎,风干,用70%乙醇于85-95℃下加热回流提取120-180min,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蒸发浓缩成浸膏;2)分离:将步骤1)所得浸膏加水制成水悬液,将水悬液依次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二氯甲烷层,将二氯甲烷层减压蒸发回收二氯甲烷制浸膏;3)步骤2)所得浸膏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色谱,以体积比为4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收集的洗脱液再经ODS硅胶柱层析,以体积分数为40%的甲醇-水混合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后得环烯酮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制备原料资源丰富,提取分离技术难度小,溶剂可回收使用,生产成本低。2.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经实验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1HNMR谱。图3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13CNMR谱。图4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1H-1HCOSY谱。图5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HSQC谱。图6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HMBC谱。图7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ROESY谱。图8是本专利技术环烯酮A的HR-ESI-MS谱。图9a是药物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图9b是药物对肿瘤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图9c是药物对肿瘤细胞A2780的抑制作用。图10是形态学观察药物对HepG2和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图11a是不同浓度药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图11b是不同浓度药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的柱状图。图11c是不同浓度药物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图11d是不同浓度药物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的柱状图。图12a是不同浓度药物药物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图12b是不同浓度药物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的柱状图。图12c是不同浓度药物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图12d是不同浓度药物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的柱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使本专业技术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环烯酮A的制备1)提取:取白花败酱草(Patriniavillosa(Thunb.)Juss)叶片,风干,粉碎,得白花败酱草粉末。取白花败酱草粉末15kg,用120L70%乙醇于90℃下加热回流150min,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过滤,所得滤液减压蒸发浓缩得2.8kg浸膏。2)取1000g步骤1)所得浸膏,加4000mL水制成水悬液,将水悬液依次用(4000×3)mL石油醚和(4000×3)mL二氯甲烷和(4000×3)mL正丁醇进行萃取,收集二氯甲烷层,将二氯甲烷层萃取物减压蒸发浓缩回收二氯甲烷制浸膏(110g)。3)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色谱,分别以体积比为100: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0个馏分,薄层层析检测,收集经体积比为4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洗脱得到产物,将产物再经ODS硅胶柱层析,分别以体积分数为20%、40%、60%及80%的甲醇-水混合液进行洗脱,经检测收集经体积分数为40%的甲醇-水混合液洗脱得到的馏分,最后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得到新化合物环烯酮A(impecyloneA),称重为51.2mg。(二)检测1、本专利技术的新化合物环烯酮A,黄色油状,HR-ESI-MS在m/z261.0727处给出[M-H]-峰,13C核磁共振数据显示有不饱和度为8,推算其分子式为C14H14O5,1H和13C核磁共振数据如表1所示。表1环烯酮A的1H和13C核磁共振数据2、环烯酮A(impecyloneA)结构解析:如图2-8所示,本专利技术获得的环烯酮A的1HNMR、13CNMR、2D-NMR(1H-1HCOSY、HSQC、HMBC、和ROSEY)谱,以及HR-ESI-MS谱得知化合物结构。具体地说:13C-NMR(100MHz,DMSO-d6)谱给出了14个碳信号,包括2个亚甲基、7个次甲基和5个季碳。1H-NMR(400MHz,DMSO-d6)谱中,δH6.56(1H,d,J=1.8Hz,H-2’),6.62(1H,d,J=8.1Hz,H-5’),6.43(1H,dd,J=8.1,1.8Hz,H-6’),提示结构中存在一个对位和间位取代的苯环片段,这与13C-NMR(100MHz,DMSO-d6)谱中给出的碳信号相一致,δC115.8(C-2’),115.3(C-5’),119.5(C-6’)。HMBC谱中的交叉峰信号提示以下三个碳信号属于同一个苯环,δC127.9(C-1’),144.2(C-3’),144.8(C-4’)。结合1HNMR、13CNMR和HSQC谱数据,δH6.17(1H,d,J=10.0,1.8Hz,H-3),δC127.0(C-3);δH6.80(1H,d,J=10.0Hz,H-4),δC154.5(C-4),δC196.9(C-2),提示存在α,β不饱和酮;δH3.57(d,J=12.7Hz),3.69(d,J=12.7Hz),δC62.2(C-8),提示存在一个CH2OH基团;碳信号δC85.7所对应的季碳与一个氧原子相连。在苯环上,δH4.50(1H,dd,J=8.5,1.2Hz,H-1),δC79.6(C-1),δH3.41(1H,dd,J=10.1,7.8Hz,H-6),δC46.4(C-6),提示存在2个次甲基基团;δH2.82(1H,ddd,J=13.2,9.6,9.0Hz,H-7α),1.76(1H,ddd,J=13.2,7.2,1.8Hz,H-7β),δC32.9,提示存在1个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环烯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烯酮类化合物为环烯酮A,具有如(I)所示的结构式:

【技术特征摘要】
1.环烯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烯酮类化合物为环烯酮A,具有如(I)所示的结构式:2.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将白花败酱草的叶片粉碎,风干,用70%乙醇于85-95℃下加热回流提取120-180min,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蒸发浓缩成浸膏;2)分离:将步骤1)所得浸膏加水制成水悬液,将水悬液依次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收集二氯甲烷层,将二氯甲烷层减压蒸发回收二氯甲烷制浸膏;3)步骤2)所得浸膏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色谱,以体积比为40:1的二氯甲烷-甲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峥刘洋成刘伟陈长兰刘宏伟吕晶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