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0873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
,具体涉及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1,7-二苯基庚烷母核的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可按其结构分为线性和环状化合物,是主要存在于姜科植物中一类结构比较特殊的化合物,其活性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抗肝毒、抗肿瘤、消炎、排胆汁、杀虫、抗氧化等。天然线性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结构典型,生理活性多样且显著,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卜宪章等通过化学修饰技术,对高良姜的主要成分经化学还原和乙酞化修饰后得到新的系列二苯庚烷衍生物,并研究其衍生物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衍生物的生理活性优于修饰之前。专利CN101003500A公开了一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为从姜科植物生姜、姜黄、郁金、莪术、高良姜中得到的两个磺酸钠取代二苯庚烷类新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生理改变或疾病的药物,如护肝药、抗老年性痴呆药物、治疗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变药物、抗衰老药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等。专利CN101979366A提供了25种新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均采用植物广西莪术为原料,用有机溶剂和/或水进行提取并分离,能预防和治疗炎症及与一氧化氮信号传导有关的疾病。专利CN105732379A公开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苯庚烷化合物(E)-3-乙酰氧基-1,7-二(4-羟基苯基)-6-庚烯,可从植物中提取或合成方法制得,通过对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H细胞增殖的体外测试,确定其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因而适用于制备防治银屑病药物或食品。专利CN105732380A公开一种二苯庚烷化合物3,5-二乙酰氧基-1,7-二(4-羟基苯基)庚烷,可从植物提取或合成方法制得,具有抑制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H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制备防治银屑病药物或食品。虽然专利CN105732379A和CN105732380A公开了两种二苯庚烷化合物及其可用于制备防治银屑病药物或食品,但所公开的两种物质的水溶性不好、活性也欠佳,而且其制备方法较为繁杂,不利于将该药物大范围推广。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发出可以市场化的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银屑病生物活性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银屑病生物活性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1、R2均为环丙烷甲酰基;或R1为H,R2为环丙烷甲酰基;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上述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当R1为H或环丙烷甲酰基,R2为环丙烷甲酰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环丙基甲酰氯、三乙胺混合后加入二氯甲烷作为溶剂,2)将二氯甲烷溶液旋干,得到淡黄色的粘稠状的粗产品,3)将步骤2)所得淡黄色粗产品干法上柱,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1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干,得第一产物;再继续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4:1洗脱,再收集洗脱液后旋干,得第二产物;化学反应式如下:当R1为H,R2为间氯苯甲酰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间氯苯甲酰氯,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化学反应式如下:当R1为H或R2为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于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苄基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制备过程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当R1为H,R2为R3为F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氟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制备过程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当R1为H,R2为R3为Br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溴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制备过程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当R1为H,R2为R3为三氟甲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三氟甲基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制备过程的反应式如下所示:当R1为H,R2为R3为叔丁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叔丁基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当R1、R2均为R3为乙酰胺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乙酰胺基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提供了上述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银屑病和免疫抑制疾病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包括下述化合物1~7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化合物1为1,7-[二(环丙烷甲酰基苯氧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2为1-环丙烷甲酰基苯氧基-7-(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3为1-间氯苯基甲酰基苯氧基-7-(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4,其结构式为:化合物4-1,其结构式:化合物5为1-对氟苯磺酰基苯氧基-7-(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6为1-对溴苯磺酰基苯氧基-7-(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7为1-(4-三氟甲基)苯磺酰基苯氧基-7-(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其化学式为:化合物8的其结构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物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物可以为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悬浮剂或乳剂。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结构较为简单,且合成的路径较短,合成工艺较为简单,产率较高。经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银屑病生物活性,对一些免疫抑制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与现有技术中具有银屑病生物活性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很大提高。将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制备成各种药学可接受的形式,如: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悬浮剂或乳剂,在将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1、R2均为环丙烷甲酰基;或R1为H,R2为环丙烷甲酰基;或R1为H,R2为间氯苯甲酰基;或R1为H,R2为或R1、R2均为或R1为H,R2为R3为F、Br、三氟甲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或R1、R2均为R3为乙酰胺基。2.权利要求1所述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R1为H或环丙烷甲酰基,R2为环丙烷甲酰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环丙基甲酰氯、三乙胺混合后加入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常温反应2-24h;2)将二氯甲烷溶液旋干,得到淡黄色的粘稠状的粗产品,3)将步骤2)所得淡黄色粗产品干法上柱,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1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后旋干,得第一产物;再继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4:1洗脱柱,再收集洗脱液后旋干,得第二产物;当R1为H,R2为间氯苯甲酰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间氯苯甲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当R1为H或R2为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于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苄基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当R1为H,R2为R3为F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4-苯羟基)庚基-3,5-二醇酯、催化剂三乙胺溶解在溶剂二氯甲烷或二氧六环或氯仿中,常温下滴加对氟苯磺酰氯,常温反应2-24h,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待溶液分层后,减压除去乙酸乙酯,柱层析即得产物;当R1为H,R2为R3为Br时,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1,7-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传坚刘博陈海明周文韩晓东刘敬功徐方方吴云山张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