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71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6:22
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将粪便与秸秆、菜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添加菌剂搅拌均匀的混合肥料;将上述调节好含水量的混合原料在硬化地面上呈条剁状堆积;将一次发酵后的混合肥料送入陈化区进行二次发酵,陈化周期为15‑20天;将陈化完成后的混合肥料送入肥料后处理车间,初次筛分,形成粉状肥料;将混合了辅料的混合肥料造粒,形成颗粒状肥料,并经该颗粒状肥料进行烘干处理,将烘干后的混合肥料冷却;将颗粒状肥料筛分,通过筛的颗粒状肥料进行检验,并计量包装。利用有机肥高效生产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有机肥品质高,既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又能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指出养殖场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畜禽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有生产沼气、制造饲料、制造有机肥料等,并要求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好氧堆肥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式,既可以实现牛粪的无害化,又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从有机肥的市场需求分析,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有机肥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据估计每年需求量可达1000-1500万吨。另一方面,成本上升将会支撑肥料价格上涨。相对较低的有机肥生产成本和较小的市场竞争,使有机肥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因此,针对养殖场牛、羊粪,添加秸秆,菜叶等进行好氧堆肥并生产有机肥料无论从资源再生利用、当地环境保护还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利用有机肥高效生产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产出的有机肥品质高,既能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又能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操作步骤如下:一、原料混合:将粪便与秸秆、菜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添加菌剂搅拌均匀的混合肥料,同时将该混合肥料的含水量调节到60%;二、一次发酵:将上述调节好含水量的混合原料在硬化地面上呈条剁状堆积,发酵15天,并在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三、陈化:将一次发酵后的混合肥料送入陈化区进行二次发酵,陈化周期为15-20天;四、初次筛分:将陈化完成后的混合肥料送入肥料后处理车间,采用有机肥生产工艺,将上述混合肥料进行初次筛分,形成粉状肥料,向过筛的粉状肥料中添加辅料,将未过筛的混合肥料返料至步骤一中,重新进行原料混合;五、造粒:将混合了辅料的混合肥料造粒,形成颗粒状肥料,并经该颗粒状肥料进行烘干处理,将烘干后的混合肥料冷却;六、二次筛分:将颗粒状肥料筛分,通过筛的颗粒状肥料进行检验,并计量包装,未过筛的颗粒状肥料送入粉碎设备中进行粉碎,并将粉碎后的肥料送入步骤四中,重新进行初次筛分。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三中陈化后的混合肥料的含水量小于30%。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二中的条剁状堆积的最大宽度为3m,最大高度为1.5.m,长度为50m,条数为5条,条剁之间间距为0.5m。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三中的陈化采用自然堆置法,呈整体堆垛放置,其堆宽为4m,堆高为2m。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二中的翻堆采用翻抛机每天工作4-6小时,翻堆周期为10天,每两天翻堆一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翻堆频率。采用上述工艺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极大的降低了农村养殖污染风险,也可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将有机肥应用到大田作物,可以起到保障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颗粒状有机肥的技术指标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操作步骤如下(每日处理50吨):一、原料混合:将45吨粪便与共5吨的秸秆和菜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添加0.1-0.5%的发酵菌剂搅拌均匀的混合肥料,同时将该混合肥料的含水量调节到60%;二、一次发酵:将上述调节好含水量的混合原料在硬化地面上(长60m、宽30m,在发酵场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各留出宽5m的行车道,地面建设为承受地表压强为0.5kg/cm2的平整水泥地面,地面为倾斜角1度)呈条剁状堆积,条剁状堆积的最大宽度为3m,最大高度为1.5.m,长度为50m,条数为5条,条剁之间间距为0.5m,发酵15天,并在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翻堆采用翻抛机每天工作4-6小时,翻堆周期为10天,每两天翻堆一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翻堆频率;三、陈化:将一次发酵后的混合肥料送入陈化区(长40m、宽30m,一边车道为5m)进行二次发酵,陈化周期为15-20天,采用自然堆置法,呈整体堆垛放置,其堆宽为4m,堆高为2m,陈化后的混合肥料的含水量小于30%;四、初次筛分:将陈化完成后的混合肥料送入肥料后处理车间,采用有机肥生产工艺,将上述混合肥料进行初次筛分,形成粉状肥料,向过筛的粉状肥料中添加辅料,将未过筛的混合肥料返料至步骤一中,重新进行原料混合;五、造粒:将混合了辅料的混合肥料造粒,形成颗粒状肥料,并经该颗粒状肥料进行烘干处理,将烘干后的混合肥料冷却;六、二次筛分:将颗粒状肥料筛分,通过筛的颗粒状肥料进行检验,并计量包装,未过筛的颗粒状肥料送入粉碎设备中进行粉碎,并将粉碎后的肥料送入步骤四中,重新进行初次筛分。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极大的降低了农村养殖污染风险,也可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将有机肥应用到大田作物,可以起到保障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作用。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一)、原料混合:将粪便与秸秆、菜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添加菌剂搅拌均匀的混合肥料,同时将该混合肥料的含水量调节到60%;(二)、一次发酵:将上述调节好含水量的混合原料在硬化地面上呈条剁状堆积,发酵15天,并在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三)、陈化:将一次发酵后的混合肥料送入陈化区进行二次发酵,陈化周期为15‑20天;(四)、初次筛分:将陈化完成后的混合肥料送入肥料后处理车间,采用有机肥生产工艺,将上述混合肥料进行初次筛分,形成粉状肥料,向过筛的粉状肥料中添加辅料,将未过筛的混合肥料返料至步骤(一)中,重新进行原料混合;(五)、造粒:将混合了辅料的混合肥料造粒,形成颗粒状肥料,并经该颗粒状肥料进行烘干处理,将烘干后的混合肥料冷却;(六)、二次筛分:将颗粒状肥料筛分,通过筛的颗粒状肥料进行检验,并计量包装,未过筛的颗粒状肥料送入粉碎设备中进行粉碎,并将粉碎后的肥料送入步骤(四)中,重新进行初次筛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状有机肥的制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一)、原料混合:将粪便与秸秆、菜叶混合均匀,并向其中添加菌剂搅拌均匀的混合肥料,同时将该混合肥料的含水量调节到60%;(二)、一次发酵:将上述调节好含水量的混合原料在硬化地面上呈条剁状堆积,发酵15天,并在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三)、陈化:将一次发酵后的混合肥料送入陈化区进行二次发酵,陈化周期为15-20天;(四)、初次筛分:将陈化完成后的混合肥料送入肥料后处理车间,采用有机肥生产工艺,将上述混合肥料进行初次筛分,形成粉状肥料,向过筛的粉状肥料中添加辅料,将未过筛的混合肥料返料至步骤(一)中,重新进行原料混合;(五)、造粒:将混合了辅料的混合肥料造粒,形成颗粒状肥料,并经该颗粒状肥料进行烘干处理,将烘干后的混合肥料冷却;(六)、二次筛分:将颗粒状肥料筛分,通过筛的颗粒状肥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继业范勇成豆周平李保王占锋
申请(专利权)人:固原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彭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