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67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6:00
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管和出水管,在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斜板沉淀区、斜板集泥区、过滤区和出水区,斜板沉淀区位于斜板集泥区的侧上方,过滤区位于斜板沉淀区的侧上方,过滤区、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按照上述相对位置连续设置有若干个;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之间设有导流集泥板,斜板集泥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过滤区内部设有滤料,过滤区在水流进入一侧设有铁丝网,铁丝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过滤区在水流流出一侧设有铜丝网,铜丝网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无需投加化学药剂、除泥效果好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供水工程中细颗粒泥沙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过滤沉淀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紧张的局面日益加剧,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城市供水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相继将高含沙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高含沙河流的河水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泥沙,一些细颗粒泥沙粒径很小,具有粘性泥沙的特性,这给供水工程的泥沙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自来水厂一般是采用沉淀池进行泥沙处理,先用自然沉降的方法进行预处理,主要是沉降其中的粗颗粒泥沙,再加化学药剂进行絮凝,以絮凝沉降其中的细颗粒泥沙。传统的沉淀池存在以下不足:1、占地面积较大;2、需要投加化学药剂,药剂的大量消耗增加了生产成本,运行管理比较复杂,且这些化学药剂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沉淀过程中的絮凝体容易受到水流运动的影响而被带动浮起,出水带出絮凝体,从而影响水质。为了解决化学药剂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研究者设计了不添加化学药剂的基于水力学的泥沙处理装置,例如,邱秀云等人设计了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但是该装置仅仅依靠重力来进行水沙分离,当处理的流量较大时水流流速也较大,这时细颗粒泥沙在水流运动的带动下难以沉降,因此该装置在大流量条件下对细颗粒泥沙的除泥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泥沙处理技术的不足,解决基于水力学的泥沙处理装置排除细颗粒泥沙的效果较差,而投加化学药剂进行絮凝沉降又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沉淀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水管和池体顶部的出水管,在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斜板沉淀区、斜板集泥区、过滤区和出水区,斜板沉淀区位于斜板集泥区的侧上方,过滤区位于斜板沉淀区的侧上方,过滤区、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按照上述相对位置连续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之间设有导流集泥板,导流集泥板的上部设有若干条缝隙,斜板集泥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过滤区内部设有滤料,过滤区在水流进入一侧设有铁丝网,铁丝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过滤区在水流流出一侧设有铜丝网,铜丝网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排泥管上设有阀门。优选的,在所述进水区的底部设有刮泥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斜板集泥区位于斜板沉淀区的侧下方,保证了大部分沉降的泥沙能够直接落入斜板集泥区,正在沉降的泥沙不容易被进入斜板沉淀区的水流带动浮起。2、本专利技术在斜板沉淀区的侧上方设有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和所述斜板沉淀区平行设置,由于过滤区的水流阻力远远大于斜板沉淀区和进水区的水流阻力,因此进入斜板沉淀区的水流能够流速分布较为均匀地穿过过滤区,不容易形成水流短路,并且过滤区的过水面积较大,在同样的处理流量下水流会以较低的流速通过所述斜板沉淀区和过滤区,从而有利于斜板沉淀区的泥沙沉降。3、本专利技术针对细颗粒泥沙带负电荷的特性,在过滤区进水一侧设置了带正电荷的铁丝网,铁丝网电解出来的铁离子可起到絮凝剂的作用,使得细颗粒泥沙在铁丝网附近相互聚集形成絮凝体,挂在铁丝网上的絮凝体与铁丝网连成一体进而形成一层过滤膜,这层过滤膜能够吸附粒径很小的粘性泥沙,很好地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除泥效果。4、本专利技术中过滤区和斜板沉淀区相互配合,粗颗粒泥沙基本上在斜板沉淀区全部沉降,减轻了过滤区的堵塞压力,细颗粒泥沙基本上在过滤区被过滤和拦截下来,部分被拦截下来的细颗粒泥沙聚集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再掉入斜板沉淀区而被沉降下来,避免了被拦截下来的泥沙全部堆积在过滤区而造成流量大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在保证除泥效果的同时处理水体流量较大的优势。5、本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无需投加化学药剂、除泥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斜板集泥区,2-斜板沉淀区,3-过滤区,4-出水区,5-铜丝网,6-出水管,7-铁丝网,8-导流集泥板,9-排泥管,10-进水管,11-直流电源,12-进水区,13-刮泥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水管10和池体顶部的出水管6,在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12、斜板沉淀区2、斜板集泥区1、过滤区3和出水区4,斜板沉淀区2位于斜板集泥区1的侧上方,过滤区3位于斜板沉淀区2的侧上方,过滤区3、斜板沉淀区2和斜板集泥区1按照上述相对位置连续设置有若干个;斜板沉淀区2和斜板集泥区1之间设有导流集泥板8,导流集泥板8的上部设有若干条缝隙,缝隙沿水平方向布置,有缝隙的导流集泥板8上部区域与没有缝隙的导流集泥板8下部区域之间的长度比例为2比1;斜板集泥区1的底部设有排泥管9,排泥管9上设有阀门;所述过滤区3内部设有滤料,滤料材料为石英砂,石英砂的粒径为1mm,过滤区3在水流进入一侧设有铁丝网7,铁丝网7的孔径为0.5mm,铁丝网7的孔隙率设定在4%至10%之间,铁丝网7与直流电源11的正极相连接,过滤区3在水流流出一侧设有铜丝网5,铜丝网5与直流电源11的负极相连接,直流电源11的电压为24V;在进水区12的底部设有刮泥机1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水源地含有泥沙的浑水通过进水管10流入进水区12,再流入位于进水区12上方的斜板沉淀区2,斜板沉淀区2利用了浅池沉淀原理,通过缩小泥沙沉降距离来增加泥沙沉淀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过滤区3和斜板沉淀区2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保证斜板沉淀区2的过水面积较大,斜板沉淀区2内水流流速较小,从而通过降低水流流速的方式增加泥沙沉淀效果,斜板沉淀区2和斜板集泥区1之间设置的导流集泥板8即可以引导水流向上流动,又起到缩小泥沙沉降距离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组成斜板集泥区1,落在导流集泥板8上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将通过导流集泥板8上的缝隙再落入斜板集泥区1,这部分泥沙最终通过斜板集泥区1底部的排泥管9排出,为了减少排泥引起的水流消耗,在排泥管9上设置了阀门来进行间歇式排泥,当斜板集泥区1泥沙较多时打开阀门将泥沙排出,当阀门开启一段时间后排出水流的含沙量较小时,再关闭阀门,等待下一次的开启。在水头差的推动下流入斜板沉淀区2的水流再穿过过滤区3进入出水区4,没有沉降下来的泥沙在随水流穿越过滤区3时首先受到过滤区3铁丝网7的拦截,带正电荷的铁丝网7能够吸附带负电荷的粘性泥沙,并形成一层过滤膜,从而更好地拦截细颗粒的粘性泥沙。没有被铁丝网7拦截下来的那部分泥沙进入过滤区3内部,在这里泥沙与过滤区3内部的滤料发生碰撞而被吸附拦截。经过这样的沉降和过滤处理后,水流进入出水区4时变成了基本上不含泥沙的清水,出水区4水流再流到出水管6,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部分泥沙在进水区12就发生了沉降了,然后落在进水区12的底部,也有部分进入斜板沉淀区2的泥沙后来沉降在进水区12的底部,为了处理这部分泥沙,在进水区12的底部设置了刮泥机13,当进水区12底部的泥沙堆积较多时启动刮泥机13将这些泥沙清除出池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水管和池体顶部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斜板沉淀区、斜板集泥区、过滤区和出水区,斜板沉淀区位于斜板集泥区的侧上方,过滤区位于斜板沉淀区的侧上方,过滤区、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按照上述相对位置连续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之间设有导流集泥板,导流集泥板的上部设有若干条缝隙,斜板集泥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过滤区内部设有滤料,过滤区在水流进入一侧设有铁丝网,铁丝网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过滤区在水流流出一侧设有铜丝网,铜丝网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水管和池体顶部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斜板沉淀区、斜板集泥区、过滤区和出水区,斜板沉淀区位于斜板集泥区的侧上方,过滤区位于斜板沉淀区的侧上方,过滤区、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按照上述相对位置连续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斜板沉淀区和斜板集泥区之间设有导流集泥板,导流集泥板的上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柏青张茜丁若伟陈要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