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672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包括回用水池、一级反渗透装置、吸附装置、二级反渗透装置、氧化反应器、混床树脂罐和产品水池等。所述工艺过程通过将煤化工废水处理达标后的废水回用,然后回用水再经过一级反渗透、吸附、二级反渗透、氧化反应、树脂吸附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得到产品水(电阻率≥5MΩ·cm)。本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回用水中残留的微量有机物,从而可以延长混床树脂的再生周期,提高了除盐水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技术介绍
煤化工行业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目前,煤化工行业允许开工建设的项目多为零排放项目,产生的废水进行回用和资源化再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提高回用水循环利用率等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煤化工行业中水回用系统多采用两级反渗透,使用混床树脂除盐工艺。混床树脂在水中进行离子交换,进行水的纯化,使出水电导达到0.2μS/cm以下返回系统内循环使用。树脂对小分子有机物有一定吸附作用,当吸附达到饱和后,有机分子穿过混床,导致树脂出水电导率上升、混床运行不正常、制水能力下降,需要频繁进行树脂再生,影响整个煤化工水系统平衡,致使回用水无法内部消纳。为有效解决混床制水能力下降问题,关键在于混床进水有机物的去除。目前,对回用水检测分析发现水中含有微量有机物,去除方法有高级氧化法、物理吸附法、生化法等,单独使用效果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混床树脂进行除盐过程中易失活导致频繁再生及制水能力低下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有效去除回用水中残留的微量有机物,解决混床制水能力下降问题,延长混床树脂的再生周期,提高回用水循环利用率,降低企业循环水运营成本。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一级反渗透: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2)吸附:将步骤(1)的一级反渗透产水进行吸附处理,去除有机物得到吸附出水;(3)氧化反应:将步骤(2)中的吸附出水进行氧化反应,去除水中残余有机物得到氧化反应出水;(4)二级反渗透:将步骤(3)中氧化反应出水再次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二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5)树脂吸附:将步骤(4)中得到的二级反渗透产水进行混床树脂吸附,得到除盐水即产品水。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一级反渗透的浓缩分离过程中,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pH值在5.5~7.5之间,操作压力在0.6~1.2MPa之间,将回用水中的盐分进行浓缩,形成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浓水进行零排放处理,产水进行吸附反应。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吸附处理过程中利用吸附剂吸附保证有机物去除。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氧化反应的吸附出水pH值在7.0,停留时间30~60分钟,氧化反应出水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二级反渗透的浓缩分离过程中,氧化反应出水的pH值在5.5~7.5之间,操作压力在0.6~1.0MPa之间,将一级反渗透的产水进行浓缩,形成二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浓水进行回用,产水进行混床树脂吸附处理。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吸附装置、氧化反应器、二级反渗透装置、混床树脂罐、原水箱、第一产水箱、第一进水箱、第二进水箱、第二产水箱、产品水箱、第三产水箱、第一进水泵、第二进水泵、第三进水泵、第四进水泵和第五进水泵;所述原水箱与一级反渗透装置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一进水泵;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端与第三产水箱连接,产水端与第一产水箱连接;所述第一产水箱与吸附装置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二进水泵;所述吸附装置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箱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箱与氧化反应器装置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三进水泵;所述氧化反应器装置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箱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箱与二级反渗透装置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四进水泵;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端与原水箱连接,产水端与第二产水箱连接;所述第二产水箱与混床树脂罐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五进水泵。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及其专用设备,有效去除回用水中残留的微量有机物,解决混床制水能力下降问题,延长混床树脂的再生周期,提高回用水循环利用率,降低企业循环水运营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备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的专用设备,它包括一级反渗透装置1、吸附装置2、氧化反应器3、二级反渗透装置4、混床树脂罐5、原水箱6、第一产水箱7、第一进水箱8、第二进水箱9、第二产水箱10、产品水箱11、第三产水箱12、第一进水泵13、第二进水泵14、第三进水泵15、第四进水泵16和第五进水泵17;所述原水箱6与一级反渗透装置1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一进水泵13;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1的浓水端与第三产水箱13连接,产水端与第一产水箱7连接;所述第一产水箱7与吸附装置2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二进水泵14;所述吸附装置2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箱8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箱8与氧化反应器装置3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三进水泵15;所述氧化反应器装置3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箱9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箱9与二级反渗透装置4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四进水泵16;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4的浓水端与原水箱6连接,产水端与第二产水箱10连接;所述第二产水箱10与混床树脂罐5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第五进水泵17。利用上述专用设备进行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在一级反渗透装置1中进行浓缩分离,在浓缩分离过程中,进水pH值5.5~7.5之间,控制操作压力在0.6~1.2MPa之间,将回用水中的盐分进行浓缩,形成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浓水进入浓盐水池进行零排放处理,产水进入吸附反应过程。第二步,将第一步的一级反渗透产水在吸附装置2中进行吸附得到吸附反应出水,如可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吸附出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氧化反应出水,去除水中残余有机物,进水pH值在7.0左右,停留时间30~60分钟,氧化反应出水进入二级反渗透过程。第四步,将第三步中氧化反应出水通入二级反渗透装置4,进行浓缩分离,在浓缩分离过程中,进水pH值5.5~7.5之间,控制操作压力在0.6~1.0MPa之间,将一级反渗透的产水进行浓缩,形成二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浓水进入回用水池,产水进入混床树脂罐5中进行吸附反应处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一级反渗透: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2)吸附:将步骤(1)的一级反渗透产水进行吸附处理,去除有机物得到吸附出水;(3)氧化反应:将步骤(2)中的吸附出水进行氧化反应,去除水中残余有机物得到氧化反应出水;(4)二级反渗透:将步骤(3)中氧化反应出水再次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二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5)树脂吸附:将步骤(4)中得到的二级反渗透产水进行混床树脂吸附,得到除盐水即产品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一级反渗透: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2)吸附:将步骤(1)的一级反渗透产水进行吸附处理,去除有机物得到吸附出水;(3)氧化反应:将步骤(2)中的吸附出水进行氧化反应,去除水中残余有机物得到氧化反应出水;(4)二级反渗透:将步骤(3)中氧化反应出水再次进行浓缩分离,得到二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5)树脂吸附:将步骤(4)中得到的二级反渗透产水进行混床树脂吸附,得到除盐水即产品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级反渗透的浓缩分离过程中,煤化工废水经处理后的回用水pH值在5.5~7.5之间,操作压力在0.6~1.2MPa之间,将回用水中的盐分进行浓缩,形成一级反渗透产水与浓水,浓水进行零排放处理,产水进行吸附反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吸附处理过程中利用吸附剂吸附保证有机物去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氧化反应的吸附出水pH值在7.0,停留时间30~60分钟,氧化反应出水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化工行业的除盐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二级反渗透的浓缩分离过程中,氧化反应出水的pH值在5.5~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俊方方小琴尹竞周耀水张萌肖龙博陆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