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伯涵专利>正文

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8662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生物滤床段池体、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和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上连通有进水管,底部设置集泥斗,集泥斗内设置污水泵;生物滤床段池体内填充滤料,污水泵连通顶部的布水器;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通过第一汇水斗与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连通,第一汇水斗底部连通有回流管,回流管下端安装有回流浮球阀,回流浮球阀的安装出口低于所述进水管的高度,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上连通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污水并不是一次性流经滤料上的生物膜表面,而是反复多次流经滤料上的生物膜表面,克服了原有技术生物膜与水体接触时间短,污染物降解不够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滤塔也叫塔式生物滤池,是第三代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设施,属好氧生物膜处理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采用自然通风,节省供氧的能耗;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与活性污泥法比较,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近年来在滤料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空隙率,表面积很大,耐腐蚀,高强度的滤料,更充分发挥塔式生物滤池的优越性。现有的普通生物滤塔如图1所示,由底座、塔身、支座、滤床(滤料)和布水器构成。其工作原理为:污水泵将污水提升到塔顶,通过布水器尽量均匀的向生物滤床布水。污水在与滤料接触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吸收,使微生物增殖,并在滤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是由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较高等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生物膜首先吸附水层中的有机物,然后由生物膜外侧的好氧菌将其分解。生物膜的内外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传送,其过程为:空气中的氧溶于流动水层中,并通过附着水层传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送给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被降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沿着相反的方向排出。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其吸附,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普通生物滤池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污水一次性流经滤床的生物膜表面,污染物与生物膜接触时间短,接触面不均匀,造成污染物降解程度不彻底;其二,还是由于污水一次性流经滤床的生物膜表面就直接排出,造成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差,特别是抗污染负荷冲击的能力差。其三,由于废水向滤料上散布,冬季热量损失较大,影响系统处理效果,甚至完全丧失运行能力。其四,部分脱落的生物膜和因滤床截流不彻底而漏失的原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会与出水一起排出系统,造成一定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污染物与生物膜接触时间短造成的污染物降解程度不彻底和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生物滤床段池体、泥水分离段、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和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内底部设置集泥斗,所述集泥斗内设置有污水泵;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内填充滤料,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布水器,所述污水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通过第一汇水斗与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斗底部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下端安装有回流浮球阀,所述回流浮球阀的安装出口低于所述进水管的高度,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上连通有出水管。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内,经污水泵送至生物滤床段池体顶部的布水器中,经物滤床段池体内的滤料过滤后进入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连通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进入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内的过滤后的污水通过第一汇水斗继续进入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与进水管进入的污水混合后再次进入生物滤床段池体内过滤处理,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回流浮球阀关闭,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内的水不再进入,而是在到达出水管位置后通过出水管排出。应当说明的是,因为污水泵的排水流量明显大于系统进水流量,回流浮球阀一般不会关闭,只是起到限流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内设置有第二汇水斗,所述第一汇水斗位于所述第二汇水斗的下方,所述第一汇水斗和第二汇水斗之间设置有清水区内胆,所述清水区内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汇水斗、第一汇水斗与生物滤床段池体、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连通,所述清水区内胆的底部侧壁上开设过水口。生物滤床段池体内流出的水经第二汇水斗汇集后进入清水区内胆中,清水区内胆的外径小于生物滤床段池体的内径,使清水区内胆的外壁与生物滤床段池体的内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间,随着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内水量的不断累积,清水区的水位逐步上升,达到出水管高度时,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出水管自动排出系统,完成污水处理过程。优选的,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出水管的下方,取样口上必然设置有阀门,当需要获得水质检测样品时,可通过取样口及阀门取样。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与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之间设置有泥水分离段池体,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顶部通过第二汇水斗连通泥水分离段池体,所述泥水分离段池体内设置有泥水分离斗,所述泥水分离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泥水分离斗的上部斗壁上开设有溢流口。由生物滤床段池体流下的污水流入泥水分离斗中下部,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通过排泥管(排泥管上必然设置有阀门)排出系统,上清液通过开在泥水分离斗上部的溢流口溢出,经过第二汇水斗的汇聚,穿过清水区内胆,再经过回流管道和安装回流浮球阀回到原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之内。优选的,所述泥水分离斗的内表面光滑,斗壁与水平面夹角为50-60°,以使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顺利流出。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与所述泥水分离斗之间设置有第三汇水斗,所述第三汇水斗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三汇水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泥水分离斗。生物滤床段池体内的污水经过生物滤料处理后,经第三汇水斗汇集后流入泥水分离斗中。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的下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内底部固定有滤料承托板,所述滤料承托板上设置有过水孔。更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的开孔方式是自池壁外侧倾斜向下贯通池壁。所述的滤料承托隔板满布过水孔,与池体通过法兰连接,上下安装胶圈密封阻水。优选的,所述集泥斗的内壁光滑,斗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60°,使水中的污染物汇集于集泥斗底部。优选的,所述集泥斗、汇水斗、泥水分离斗的安装方式均为与池壁采用法兰连接,上下安装胶圈密封阻水。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和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的外侧固定有太阳能温室棚体。太阳能温室棚体可保证系统的温度,增加了低温天气加温保温措施,提高系统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中:其一,污水并不是一次性流经滤料上的生物膜表面,而是反复多次流经滤料上的生物膜表面,克服了原有技术生物膜与水体接触时间短,污染物降解不够彻底的问题;其二,进入系统的新鲜污水与经过处理的回流污水进行混合,平抑了进水的水质波动,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其三,全系统仅有一台水泵是运行设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其四,进出水及运行过程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极为简便;其五,增加了低温天气加温保温措施,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塔式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生物滤床段池体下部的通气孔结构示意图。图4为生物滤床段池体内的滤料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汇水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清水贮存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生物滤床段池体(4)、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和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上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内底部设置集泥斗(8),所述集泥斗(8)内设置有污水泵(7);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4)内填充滤料(22),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4)的顶部设置有布水器(23),所述污水泵(7)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23);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通过第一汇水斗(10)与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斗(10)底部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下端安装有回流浮球阀(9),所述回流浮球阀(9)的安装出口低于所述进水管(6)的高度,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上连通有出水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生物滤床段池体(4)、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和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上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内底部设置集泥斗(8),所述集泥斗(8)内设置有污水泵(7);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4)内填充滤料(22),所述生物滤床段池体(4)的顶部设置有布水器(23),所述污水泵(7)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23);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通过第一汇水斗(10)与所述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斗(10)底部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下端安装有回流浮球阀(9),所述回流浮球阀(9)的安装出口低于所述进水管(6)的高度,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上连通有出水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内设置有第二汇水斗(15),所述第一汇水斗(10)位于所述第二汇水斗(15)的下方,所述第一汇水斗(10)和第二汇水斗(15)之间设置有清水区内胆(11),所述清水区内胆(1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汇水斗(15)、第一汇水斗(10)与生物滤床段池体(4)、污水储存混合段池体(1)连通,所述清水区内胆(11)的底部侧壁上开设过水口(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贮存排放段池体(2)上设置有取样口(13),所述取样口(13)位于所述出水管(14)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伯涵刘炜魏江川
申请(专利权)人:张伯涵刘炜魏江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