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853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包括壳体、电机和推杆,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推杆一端连接第一螺旋顶,所述推杆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螺旋顶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顶,所述第二螺旋顶能够通过第一螺旋顶的作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螺旋顶底部连接顶轴的一端,所述顶轴的另一端设有气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运行可靠,体积小,平时佩戴时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避免意外落水或者因为过度疲劳,身体不适等原因不能及时使用救生设备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救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主流救生设备的主要为救生腕表和救生衣,其储气装置可按照原理分为物理储气和化学储气,其中物理储气主要构件为气囊、装有压缩气体的高压钢瓶及减压阀。当触发开关机构后,高压气瓶内的气体经过减压阀释放到气囊内,充满气囊产生浮力使人漂浮起来。现有的触发开关机构主要通过手动推、拔等动作,而实际溺水时反应时间较短,溺水的人情绪比较紧张,并不能做到及时触发开关,依旧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操作繁琐、风险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体积小,成本低且安全系数高的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包括壳体、电机和推杆,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推杆一端连接第一螺旋顶,所述推杆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部,所述第一螺旋顶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顶,所述第二螺旋顶能够通过第一螺旋顶的作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螺旋顶底部连接顶轴的一端,所述顶轴的另一端设有气瓶。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顶和第二螺旋顶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顶和第二螺旋顶之间设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顶外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块。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顶底部还设有密封垫圈。优选的,所述电机和推杆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固定在壳体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人员落水并达到预设的深度,或心率达到预设值时,即出现生命危险时,本装置可通过电机自动触发顶轴往下移动顶破气瓶为气囊快速充气,充气后气囊通过浮力使落水人员浮出水面;(2)本专利技术在第二螺旋顶的外壁设有凸块,且凸块卡设在壳体内部的卡槽内,使得第二螺旋顶无法旋转,当第一螺旋顶旋转时只能压迫第二螺旋顶往下移动,设计巧妙合理;第二螺旋顶底部设有密封垫圈可以避免由于第二螺旋顶下移过程中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损坏;(3)本专利技术同时设有电机和推杆,既可以手动顶破气瓶也可以自动顶破气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满足不同需求;(4)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运行可靠,体积小,平时佩戴时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避免意外落水或者因为过度疲劳,身体不适等原因不能及时使用救生设备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螺旋顶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电机2、推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一螺旋顶6、第二螺旋顶7、顶轴8、第三齿轮9、第四齿轮10、弹簧11、凸块12、卡槽13、密封垫圈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2和推杆3,所述电机2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推杆3上设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之间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推杆3一端连接第一螺旋顶6,所述推杆3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部,所述第一螺旋顶6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顶7,所述第二螺旋顶7能够通过第一螺旋顶6的作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螺旋顶7底部连接顶轴8的一端,所述顶轴8的另一端设有气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4啮合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啮合有第四齿轮10,所述第四齿轮10啮合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螺旋顶6和第二螺旋顶7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相互配合,所述第一螺旋顶6和第二螺旋顶7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第二螺旋顶7外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凸块12,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与所述凸块12相匹配的卡槽13,所述第二螺旋顶7底部还设有密封垫圈14,所述电机2和推杆3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齿轮9和第四齿轮10均固定在壳体1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推动推杆3从而推动顶轴8顶破气瓶,也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传递信号控制电机2,电机2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4旋转,从而带动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带动第四齿轮10,第四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4旋转,第一齿轮4带动推杆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旋顶6旋转,由于第二螺旋顶7外侧的凸块12卡设在卡提1内部的卡槽13内,所欲第二螺旋顶7无法转动,在第一螺旋顶6旋转时只能被压迫沿着卡槽13竖直向下,从而使得顶轴8向下顶破气瓶,同时在密封垫圈14的保护下,可以避免第二螺旋顶7与壳体1之间的摩擦,电机2停止工作后,在弹簧11的回弹作用下,顶轴8可以回到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人员落水并达到预设的深度,或心率达到预设值时,即出现生命危险时,本装置可通过电机自动触发顶轴往下移动顶破气瓶为气囊快速充气,充气后气囊通过浮力使落水人员浮出水面;本专利技术在第二螺旋顶的外壁设有凸块,且凸块卡设在壳体内部的卡槽内,使得第二螺旋顶无法旋转,当第一螺旋顶旋转时只能压迫第二螺旋顶往下移动,设计巧妙合理;第二螺旋顶底部设有密封垫圈可以避免由于第二螺旋顶下移过程中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损坏;本专利技术同时设有电机和推杆,既可以手动顶破气瓶也可以自动顶破气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满足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运行可靠,体积小,平时佩戴时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避免意外落水或者因为过度疲劳,身体不适等原因不能及时使用救生设备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2)和推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推杆(3)上设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之间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推杆(3)一端连接第一螺旋顶(6),所述推杆(3)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部,所述第一螺旋顶(6)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顶(7),所述第二螺旋顶(7)能够通过第一螺旋顶(6)的作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螺旋顶(7)底部连接顶轴(8)的一端,所述顶轴(8)的另一端设有气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2)和推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推杆(3)上设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之间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推杆(3)一端连接第一螺旋顶(6),所述推杆(3)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部,所述第一螺旋顶(6)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顶(7),所述第二螺旋顶(7)能够通过第一螺旋顶(6)的作用向下移动,所述第二螺旋顶(7)底部连接顶轴(8)的一端,所述顶轴(8)的另一端设有气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啮合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啮合有第四齿轮(10),所述第四齿轮(10)啮合第二齿轮(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用气瓶齿轮式开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春周凯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昭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