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48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该客车包括热辐射末端、冷热源机组,所述冷热源机组具有第一换热器,所述冷热源机组中的第一冷媒与所述热辐射末端中的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客车,采用辐射式的空气调节方式,空气调节过程中无风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
技术介绍
当前绝大部分客车皆采用骨架式结构作为其车体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大多由各种不同截面、厚度的钢管(多为型材)搭接形成,客车的空调则采用顶置式的冷暖一体机,具体的,冷暖一体机集成了出风、进风、换热及压缩机等相应部件于一体,最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气调节模块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这种顶置式的结构一方面对客车车体内的净高设计构成限制(净高偏低),另一方面则容易对客车车体表面的流线设计带来不利影响,也即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偏大。另外,采用顶置式的一体机还存在其他诸多不足,例如,压缩机作为噪音的发生部件之一距离乘客的耳部较近噪音偏大;顶置式的空调的出风口极易直接接触到乘客身体,且制热时热气难以下沉造成乘客舒适度差,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客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采用辐射式的空气调节方式,空气调节过程中无风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包括热辐射末端、冷热源机组,所述冷热源机组具有第一换热器,所述冷热源机组中的第一冷媒与所述热辐射末端中的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末端包括地板框架,所述地板框架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优选地,所述地板框架包括第一纵向总管、第二纵向总管,所述第一纵向总管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之间设有多个横管,多个所述横管将所述第一纵向总管、第二纵向总管管路贯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总管与多个所述横管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和/或,所述第二纵向总管与多个所述横管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优选地,所述地板框架还包括边侧环管,所述边侧环管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可选择性管路贯通,且所述边侧环管处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远离所述横管的一侧;和/或,所述边侧环管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可选择性管路贯通,且所述边侧环管处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远离所述横管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末端包括顶棚框架,所述顶棚框架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末端还包括侧壁框架,所述侧壁框架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连接于所述地板框架与所述顶棚框架之间,以使所述地板框架与所述顶棚框架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优选地,所述冷热源机组包括热泵水机。优选地,所述冷热源机组处于所述客车的尾部。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末端中的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中还包括泵送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客车,采用热辐射末端与冷热源机组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客车车厢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使空气过程中气流无风感,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冷热一体机的顶置式布置带来的噪音大、温度调控不均匀等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辐射末端与冷热源机组连接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地板框架在整体循环时的第二冷媒的流向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地板框架在局部循环时的第二冷媒的流向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热辐射末端;2、冷热源机组;21、第一换热器;22、压缩机;23、第二换热器;24、节流元件;31、地板框架;311、第一纵向总管;312、第二纵向总管;313、横管;314、边侧环管;315、换向阀;32、顶棚框架;33、侧壁框架;4、泵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客车,包括热辐射末端1、冷热源机组2,所述冷热源机组2具有第一换热器21,所述冷热源机组2中的第一冷媒与所述热辐射末端1中的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1处进行热交换。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热辐射末端1与冷热源机组2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客车车厢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使空气过程中气流无风感,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冷热一体机的顶置式布置带来的噪音大、温度调控不均匀等不足。具体的,所述热辐射末端1例如可以通过所述客车的车体的一个部分直接构成,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末端1包括地板框架31,所述地板框架31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也即此时的地板框架31成为所述第二冷媒的流通路径,这使所述第二冷媒所载入的冷量或者热量能够极为均匀地在所述客车的车厢内散发,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使所述客车的框架结构能够作为空气调节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能够极大的优化客车车体的结构,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作为所述地板框架3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地板框架31包括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之间设有多个横管313,多个所述横管313将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管路贯通,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分设与所述客车车体的左右两侧,并形成所述客车前后端的循环主通道,所述横管31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之间,使所述地板框架31分割成多个不同的温度调控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与多个所述横管313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315,最好是电磁换向阀;和/或,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与多个所述横管313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315,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换向阀315实现对前述温度调控区域的制冷或者制热的个性化选择,例如,针对于载客区域、电池、电机等发热区域、发动机区域等区别进行温度模式的选择。更进一步的,所述地板框架31还包括边侧环管314,所述边侧环管314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可选择性管路贯通,且所述边侧环管314处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远离所述横管313的一侧;和/或,所述边侧环管314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可选择性管路贯通,且所述边侧环管314处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远离所述横管313的一侧,从而使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的外侧区域的温度可以适时进行调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侧环管314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和/或第二纵向总管312的连接处也设置前述的换向阀315。当然,前述的地板框架31作为热辐射末端1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尤其适用于在制热工况的时候,此时的热气由于密度较小能够随着气流上升,温度的空间均一性更好,而当制冷工况时,所述热辐射末端1包括顶棚框架32,所述顶棚框架32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此时所述第二冷媒在制冷时,冷气由于密度较大能够随着气流下沉温度的空间均一性更好。更进一步的,所述热辐射末端1还包括侧壁框架33,所述侧壁框架33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连接于所述地板框架31与所述顶棚框架32之间,以使所述地板框架31与所述顶棚框架32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壁框架3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框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壁框架与所述地板框架31与顶棚框架32贯通连接,而最好的,是通过两个所述侧壁框架同时实现贯通所述地板框架31与顶棚框架32,从而使温度的调控更加均匀、高效。前述的冷热源机组2还包括压缩机22、第二换热器23、节流元件24,第一换热器21、压缩机22、第二换热器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辐射末端(1)、冷热源机组(2),所述冷热源机组(2)具有第一换热器(21),所述冷热源机组(2)中的第一冷媒与所述热辐射末端(1)中的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1)处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辐射末端(1)、冷热源机组(2),所述冷热源机组(2)具有第一换热器(21),所述冷热源机组(2)中的第一冷媒与所述热辐射末端(1)中的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1)处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末端(1)包括地板框架(31),所述地板框架(31)包括多根空心管,所述多个空心管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框架(31)包括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与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之间设有多个横管(313),多个所述横管(313)将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第二纵向总管(312)管路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总管(311)与多个所述横管(313)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315);和/或,所述第二纵向总管(312)与多个所述横管(313)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3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框架(31)还包括边侧环管(314),所述边侧环管(314)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振洋杨阳梁凯赵磊昌磊陈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