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48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包括连接板和推力杆座,所述连接板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主体上,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呈“Z”形,包括上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横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大致竖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推力杆座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该连接结构通过连接板实现推力杆座与车架主体的连接,便于推力杆座的定位,提高了推力杆座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车辆的正常使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特别是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推力杆的作用是防止车架移位的,一般的直推力杆只能防止中后段车架前后移位,而V型推力杆除了可以防止中后段车架前后移位,还可以防止左右移位,因为在汽车转弯时,中后段车架可能会产生左右移位的问题,导致板簧与轮胎产生摩擦,严重时会导致轮胎早磨甚至发生爆胎的恶劣事故,通常情况下,推力杆座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为直接焊接连接,定位困难,连接强度不高,容易造成损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该连接结构通过连接板实现推力杆座与车架主体的连接,便于定位,提高了推力杆座的连接强度,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推力杆座,所述连接板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主体上,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呈“Z”形,包括上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横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大致竖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推力杆座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横梁连接部和上纵梁连接部,所述上纵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上横梁连接部的端部并位于靠近所述上横梁连接部两侧的位置;和/或,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横梁连接部和下纵梁连接部,所述下纵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横梁连接部的端部并位于靠近所述下横梁连接部两侧的位置。优选地,在所述上横梁连接部和/或上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下横梁连接部和/或下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优选地,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间连接部和车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板的连接件。优选地,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横向设置,所述推力杆座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推力杆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推力杆座构造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隔预定距离相对设置,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连接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板和支撑板构成┏形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板的一个表面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所述推力杆座的侧部连接到所述支撑板连接板的另外一个表面上。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上加强结构,所述上加强结构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支撑板的上表面之间;和/或,在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下加强结构,所述下加强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板连接板的另外一个表面和支撑板的下表面之间。优选地,所述上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竖向设置;和/或,所述下加强结构包括下加强板,所述下加强板竖向设置。优选地,所述上加强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上加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加强板之间的中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或,所述下加强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下加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下加强板之间的支撑板连接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为长形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架,包括上述的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及车架及车辆,该连接结构通过连接板实现推力杆座与车架主体的连接,便于推力杆座的定位,提高了推力杆座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车辆的正常使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的局部示意图(为了能够清楚地示出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的结构,该图中的车架为倒置状态);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清楚地示出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的结构,该图中的下推力杆连接结构为倒置状态);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主体;2、连接件;3、连接板;31、上连接部;311、上横梁连接部;312、上纵梁连接部;313、第一通孔;32、中间连接部;321、第三通孔;33、下连接部;331、下横梁连接部;332、下纵梁连接部;333、第二通孔;4、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41、推力杆座;411、第一连接部;412、第二连接部;42、支撑件;421、支撑板;4211、通槽;422、支撑板连接板;4221、第四通孔;5、加强结构;51、上加强结构;511、上加强板;52、下加强结构;521、下加强板;6、边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和设置有该车架的车辆,如图1所示,该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和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2,该连接结构2包括后悬下推力杆座41连接板3和推力杆座41,所述连接板3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主体1上,如图1和4所示,本申请中的后悬下推力杆座41的连接板3的横截面呈“Z”形,包括上连接部31、中间连接部32和下连接部33(为了能够清楚地示出下推力杆连接结构2的具体结构,附图1中的车架为倒置状态,也就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上-下方位在附图1中显示的下-上,附图2与附图1相同,亦为倒置状态),其中,所述上连接部31和下连接部33横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1上,所述中间连接部32大致竖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1上,所述推力杆座41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32上并与推力杆的一端相连接,通过上连接部31和下连接部33与车架主体1的连接为连接板3提供在竖向上的支撑,中间连接部32为连接板3提供在横向上的支撑,上连接部31、中间连接部32、下连接部33与车架主体1相互配合为推力杆座41提供有效的支撑和连接,在车辆行驶时,将推力杆受到的作用力通过连接板3更好地传递给车架主体1,提高推力杆和推力杆座41的稳定性,确保与其连接的推力杆能稳定地工作,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中间连接部32上设置有支撑件42,所述支撑件42横向设置,支撑件42用于对所述推力杆座41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推力杆座41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件42上,优选设置在支撑件42的两个端部,所述推力杆座41和所述支撑件42之间固定连接组成本申请中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4,使得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4整体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受力更均匀,整体结构强度更好。如图1所示,在装配时,可在车架主体1整体焊接前,先将下推力杆连接座总成4进行装配,即可先将推力杆座41与支撑件42装配,相对于原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和推力杆座,所述连接板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主体上,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呈“Z”形,包括上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横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大致竖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推力杆座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和推力杆座,所述连接板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主体上,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呈“Z”形,包括上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横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中间连接部大致竖向连接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推力杆座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横梁连接部和上纵梁连接部,所述上纵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上横梁连接部的端部并位于靠近所述上横梁连接部两侧的位置;和/或,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横梁连接部和下纵梁连接部,所述下纵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横梁连接部的端部并位于靠近所述下横梁连接部两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横梁连接部和/或上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下横梁连接部和/或下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间连接部和车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板的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横向设置,所述推力杆座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悬下推力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推力杆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推力杆座构造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